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影响主要内容

生态影响主要内容

生态影响 导则修编过程和主要内容
目录
1 原导则存在问题及修编的必要性
2
新导则修订的过程
3
新导则修编主要内容
1、名称、 适用范围
2、生态、 经济损益分析
3、具体7方面内容
原导则存在问题及修编的必要性
重 要 性
原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HI/T19-1997)是1997年批准,1998年实施的。 其颁布和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环评中生态影响评价 的随意性,填补了行业标准中的一项空白。
6 强调以图示方式表达评价结果
基本图件(具强制性)
推荐图件
基本图件(具强制性)
推荐图件
制图的工作精度一般不低于工程可行性研究制图精度,成图精度 应满足生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
7-生态保护措施要求更加具体 —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 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 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
重要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 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 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 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 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能是农田或疏林地,但其坝下河道(间接影响区)中可能有珍稀鱼类的“三 场”。对间接影响区的评价就成了重点,其工作深度要求更深。
评价等级的调整
由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中,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分线状和面状 两种类型,因此可能出现同一工程从面积上或长度上分属不同评价工作等级 的情况,根据本次修订“适当提高、从严要求”的策略,原则上应按其中较 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一个项目一个评价工作等级)
的水平过低;
评价工作的要求
可操作性不强等等。
。需要对原导则 进行修编。
新导则修订的过程
1 200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对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修订的任务,正式启动 2 2005年11月,开题论证 3 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底,编制单位广泛查阅收集资料 4 2006年12月—2007年10月底,经多次研讨汇报初步形成征求意见稿 5 2007年10月底—2008年4月,广泛征求意见 6 2008年8月—2009年5月,送审稿; 7 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最终完成报批稿;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特殊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般区域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 或长度50km~
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影响区域和受影响区探讨
表中“影响区域”的界定,需由评价人员根据生态学专业知识进行初 步判断,并通过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予以明确,这主要是因为:特殊生 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类型复杂,保护目标的生态学特征差异 巨大,难以给出一个通用、明确的界定。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中,低温
淡化了生态影响评价中关于经济损益分析的内容,理 由是有些关键生态因子(如物种、保护动物的关键栖 息地等)难于货币化。
新导则修编主要内容—7个具体方面的考虑
明确了敏感区的定义和划分; 简化了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 评价工作范围更加切合实际; 工程分析关注过程和方式; 现状调查强调实测; 强调以图示方式表达评价结果; 生态保护措施要求更加具体。
太安方向地下径流 (补给)
文笔水库片区
影响:对保护区造成分割,噪声;
丽江

对拉市海水源补给、水流排泄基本
无影响。
吉子水库片区
保护植物 名称
保护级别
与铁路的位置关系
高寒水韭
国家一级
CK147+100- CK147 +500,距铁路中心线 距离200m,群落样方
内调查到200株Βιβλιοθήκη 紫金龙 大红参云南省三 级
敏感地区
1
3
/原
2 3
3 /
导 则 工
2
3

3
/等
2
3

1
1




3

2
3
2
3
3
/
2
3
1
1
本次修订主要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 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 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等改扩建项目,可仅做 生态影响分析。
本导则明确了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但没有规定具体的范围。主要 是基于以下3方面的考虑:
1、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项目复杂,难以给出一个具体的 评价工作范围去要求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项目(挂一漏万);
2、不同行业导则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规定评价工作范围
3、据对已受理评价项目的统计,多数项目未按照原导则推荐的评价工作 范围开展评价工作。
5-现状调查强调实测
生态现状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区域生态背景调查和区域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 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 、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三级评价借鉴已有资料。 调查方法:附录A,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 、遥感调查法等
正面—生态学理论进步很快,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很快;
相对负面—评价周期加长,工作难度增大、调查和评价费 用增加。(规定增加了难度,却无法规定增加评价经费)
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生态影响评价





文海片区
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内容:CK16+650~CK22+400以


上村泉
可研方案
一般区域是指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新导则敏感区域与2号令、原导则比较
新导则敏感区域与2号令、原导则规定的不同之处在于: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再作为生态敏感区:它是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 容 2、将风景名胜区调整到重要生态敏感区:由于风景名胜区是为了游览而非 绝对地保护,在不破坏其保护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建设公路等类型的项目。
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 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 法、频次等。
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 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 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7-生态保护措施要求更加具体 —替代方案
可研优化方 案
文海、车门举地 下径流( 补 给 )
路基(1086米)、桥梁(1826米)和隧
预可研方案
美 泉
道(2838米)从实验区通过。
落水洞三股水
主要保护对象: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地下径流(排
河 拉市海片区
拉市海站拉市海引水工程
黑鹳、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白头鹤、 泄)
灰鹤、鸳鸯、大天鹅、棕背田鸡等珍稀 水禽及其栖息地环境。
生态学和自然保护 理论的发展
遗漏了一些重要概念;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指标过于复杂且难于确定;
新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标准的相 继出台
对潜在的、长期的、不可逆(或难以恢复)的生态影响
存 重视程度不够;
在 问
对现状实测的要求不够深入、具体;
原导则不能满足新
题 对各评价工作等级应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提交的成果要求 形势下生态影响
原导则--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敏 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但调整幅 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现导则--在矿山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 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等级应上调一级(不允许下调, 无须再征得主管部门同意。
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 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施工和 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
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 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 可行的方案。
结论
要求更加专业。针对专业工作人员(评价和审查)编 写。 评价等级的判定大为简化; 现状调查更强调实测—是解决目前生态影响评价预测 不准确,措施不具体的前提; 评价结果(现状和预测)要求尽可能用图的方式体现 (详细地规定了成图比例),(应该说,更难了)。 推荐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生物多样性评价)。 措施要求更具体:措施布置和工艺图。
3 评价工作范围更加切合实际
本导则规定: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 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以评价项 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 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原导则规定: 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 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 km,2~8 km和1 ~2 km。
新导则修编主要内容—名称、适用范围
原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是针对污染生态影响而言的 本导则改为生态影响,但对污染生态影响和水生生态影响
的论述均不是很详尽,可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和研究成果
适用范围:仍然针对建设项目(与原导则一致),规划环 评可参照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