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吸附式制冷技术详解

§4-1吸附式制冷技术详解

固体-吸附剂
气体-吸附质
10:19 2
BACK
一、吸附现象
程中吸收热量(脱附热)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吸附过程中放出热量(吸附热),脱附过
p ↑ 、T ↓ ,→吸附量↑, →通过降低压力
或提高温度达到脱附目的
吸附剂对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吸附作用,
具有选择性
10:19
3
BACK
吸附过程
子间引力 (Van Der Waals)
吸附作用比较弱,吸附量比较小 对吸附质气体一般无选择性 吸附和解吸速度快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表面的作用力为分
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产生电子交换
10:19
11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物理吸附工质对:
活性炭-甲醇/氨 沸石-水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硅胶-水
化学吸附工质对:
氯化钙-氨
氯化锶-氨
氯化钙-甲醇
10:19
12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活性炭-甲醇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1990s:保护环境与CFCs替代为吸附式制冷
10:19
6
BACK
三、吸附式制冷原理及循环过程
基本的固体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吸附式制冷 系统:
吸附床(发
生器)
冷凝器
蒸发器 演示
10:19 7
BACK
基本吸附式制冷循环P-T图
1-2 等容脱附-吸附床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甲醇为真空系统,因此系统的密封要求高 甲醇有毒
10:19
16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维(AC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王如竹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活性炭纤
制冷量可达活性炭的2~3倍,吸附解吸时间缩短为活
氨系统为正压力系统
轻微泄漏不会导致系统失灵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压力系统有助于传热传质,可以有效缩短周期
氨的蒸发潜热大,蒸发制冷量很大 氨可以适应较高的热源温度
10:19
15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氯化钙-甲醇工质对
冰点较低,蒸发潜热较大 吸附量相对较小
吸附量大、对温度变化敏感、汽化潜热大、解
吸温度不高(100℃左右)、吸附热较低
太阳能吸附制冷中应用最广的工质对 65℃ < 解吸温度 < 150℃
甲醇有毒,不利于广泛应用
10:19
13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沸石-水工质对
解吸温度范围较宽(70~250℃)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10:19
10
BACK
1、吸附工质对
对吸附剂的要求
吸附量大 吸附容量对温度变化敏感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吸附剂与吸附质相容
对吸附质(制冷剂)的要求
单位体积蒸发潜热大
合适的冰点
适当的饱和蒸汽压 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良好的热稳定性
冷凝温度升高对制冷量和系统不是很敏感,需要较高的
脱附温度
系统蒸发温度大于0℃,不能用于制冰
采用真空系统,对真空密封性要求很高 蒸发压力低也使得吸附过程较慢
10:19
14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氯化钙/氯化锶-氨工质对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吸收热量 Qh
2-3 等压脱附(冷凝)
-吸附床吸收热量 Qg
3-4 等容吸附-制冷剂
放出热量 Qce
4-1 等压吸附(蒸发)
-制冷剂吸收热量 Qref
COP
10:19
Qref Qce Qh Qg
8
BACK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而形成离子键、共价键等化学键
吸附作用强,吸附量大 吸附有选择性 吸附、解吸速度慢
一般在室温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
10:19 4
BACK
二、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历程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1920s:硅胶-SO2火车货物冷藏系统,-
12℃。无法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竞争
1970s:全球性能源危机,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可用低品质热源驱动),COP 可达0.43,采用两床循环回收吸热COP可达 1.2
10:19
5
BACK
二、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历程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废热热泵、太阳能冰箱、太阳能空调 船舶制冷、汽车空调、宇航低温制冷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解吸温度仅为70~80℃,因而它在太阳能吸附
式空调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两床基本循环连续制冷系统
基本系统
间歇制冷
两床系统
连续制冷
吸附床温度波
动过大
解吸周期<<吸
附周期
10:19
9
BACK
四、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的性能
系统内的传热、传质 各种循环的热力性质 三个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第 4 章、固体吸附/吸收式 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4-1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
§4-2 吸收式制冷技术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4-1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一、吸附现象
当气体与固体接触时,
在固体表面或内部发 生容纳气体的现象- 吸附,气体从固体表 面或内部脱离的过程 -脱附
性炭系统的1/10
Vasiliev:活性炭纤维-氨/氯化钙-氨复合吸附
工质对
单位质量吸附剂对氨的吸附率达到0.85,从而使系统能
量密度提高
10:19
17
BACK
常用的吸附工质对
Aristov:硅胶-氯化钙复合吸附剂
对水的吸附率可高达0.5~0.7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