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引用自jdsgx《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

掌县税务事务。

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

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

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

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

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

州之佐官。

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

掌地方治安之官。

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

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图书馆馆长。

古代官职简介——自秦至明代1、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4、宋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

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

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

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5、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

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

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

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6、宋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

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

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

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