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癣

股癣
股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癣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腹股沟、会阴及肛周部位。

由于这些部位的皮肤薄嫩,且较温暖湿润,非常适宜真菌生长,以夏季尤为多见。

通常多因患者先有手、脚癣或灰指甲,经常搔抓而引自身传染;有时也可通过公共场所、集体宿舍与他人接触而相互传播。

感染股癣初期,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上有红色小丘疹,感觉很痒,搔抓时有脱屑;以后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环状或多环形斑片,其边缘清楚,略见隆起,中心色素加深,瘙痒更为剧烈,瘙抓后会使丘疹或水疱疹向四周扩展。

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因长期不断搔抓和刺激,使局部皮肤增厚,重者可出现湿疹或苔癣样变化,失去典型股癣特征,往往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例如,有的患者将股癣当皮炎乱搽激素类药物,结果是“火上浇油”,不仅不能杀灭真菌,反而越搽越重。

发现股癣,及早使用抗真菌药外搽治疗,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可选用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或益康唑软膏外搽,每日3—5次,连续使用至股癣皮损消退后2周为止,治疗彻底可防复发。

治疗股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切忌搽用激素类药物,以免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也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性较强的癣药水。

二是应将股癣与手足癣、甲癣等其他部位的癣病同时治疗,以防自身反复感染。

三是在治癣期间应经常换洗内衣裤,并要坚持将洗外阴与洗脚的盆、毛巾等分开用,及时进行清洗、晾晒和消毒处理。

内裤尽量宽松,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蛇皮癣(鱼鳞病)
参考资料:
有的人从小皮肤就比一般人干燥,在四肢,特别是小腿和前臂的伸侧面,有很多白色,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边形鳞屑,很难剥脱,似蛇皮。

此病在冬季气候干燥时,特别明显,象没有洗干净的污垢,常常引起干裂,到了夏季气候温暖潮湿出汗较多时,可明显好转。

这种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蛇皮癣,即西医学中的鱼鳞病,是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下面介绍常见的两种类型:
(1)寻常型鱼鳞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出生后数月发病,两岁开始病情加重。

常发于四肢伸侧及背部,皮肤干燥,白色或淡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鱼鳞状鳞屑,半透明,冬重夏轻,青春期后病情常减轻。

(2)性联性鱼鳞病仅男性发病。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皮疹同寻常型鱼鳞病相似,但鳞屑较大且显著,面部两侧、颈、头皮受累最严重。

病情冬重夏轻,但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鱼鳞病与维生素A的缺乏有密切关系。

我国首先发现维生素A缺乏病患者皮肤干燥,四肢伸侧有毛囊角质性丘疹,与鱼鳞病有些相似。

但是维生素A缺乏者服用维生素A后,可获痊愈,而鱼鳞病患者服用后,对症状的改善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使本病痊愈。

鱼鳞病如何治疗?
鱼鳞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是患者若能加强皮肤护理,再结合药物治疗,可使症状获一定好转。

首先应加强皮肤护理,冬季气候干燥时,皮肤失水相对增加,皮损即加重。

因此,冬季是护理的重点,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奶油、白薯、鱼肝油、绿叶素及猪肝等。

冬季洗澡不宜过勤,肥皂不宜使用过多,洗澡后要搽用护肤油脂,可保护皮肤柔润,使鳞屑减少,并保持适当的水分和足够的营养成分。

另外,还应注意衣着保暖,避免风寒刺激皮肤;忌食辛辣刺激。

这样可使患者舒适,病情缓解,达到预防作用。

其次在上述护理下,病情仍比较严重,考虑用药治疗:
(1)西医治疗
①内服法: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每日10~30万u或维生素A酸,每日1mg/kg/日。

但长期服用可出现骨质脱钙,脱发和其他中毒症状。

②外治法:外用10%尿素脂,0.1%维生素A酸霜或20%鱼肝油软膏等,对缓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有一定疗效。

(2)中医治疗
①内服法:血虚风燥证无家族史,幼年发病,皮肤干燥,体质素虚者,服十全大补丸配苍术膏;瘀血阻滞证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皮肤干燥、粗糙,皲裂,两目黯黑者,服血府逐瘀口服液。

②外治法:血虚风燥证可用杏仁60g,研碎煎汤外洗,然后将胡桃90g,乳汁10g,捣烂和成膏外用;瘀血阻滞证可用大黄15g,桂枝20g,桃仁30g,煎汤外洗,然后外搽当归膏(当归20g,香油50g,黄蜡6g,先将香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去渣令温,加入黄蜡成膏)。

豪猪状鱼鳞病的预后怎么样?
豪猪状鱼鳞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的一种类型。

患儿出生时正常,但在1周内,往往在数小时之间,突然发生广泛的,四肢屈侧为主的红斑和小的、黄色的、闪闪发光的鳞屑和广泛分布的大疱,伴有表皮松解现象,即轻微外擦可出现皮肤糜烂面。

随后大疱减少,分布局限,最后可消失,但是至少有20%的病例持续至成人。

红斑经几周或几个月开始逍退。

从第三个月起在皱折区,如腋窝、腹股沟、肘窝、颈部及手足背出现不规则的角化过度线型、疣样条纹,呈现刺猬刺状突起,如“豪猪”样表现。

至儿童期,常伴有松弛大疱,好发于小腿伸侧。

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逐渐改善。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到成年后,对健康和生命无影响。

但在婴儿期,有时因皮损擦烂可继发感染,严重时伴发败血症而死亡。

“脚气”、“脚癣”两词混合、错用的情况很普遍。

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根据症状可分为:四肢感觉异常、过敏、迟钝,触觉痛觉减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行走困难,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干型”;以四肢、全身和内脏水肿及浆液渗出为主要表现的“湿型”。

多数病人呈亚急性发作,病情较轻。

这种病的治疗主要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

脚气病是因为人们吃得太“精”的缘故。

原因是米麦中大部分维生素B1存在于外膜和胚芽中,所以,米面碾得越精白,维生素B1损失就越大。

吃粗糙米面就不会患脚气病。

脚癣,又名香港脚,是一种传染性脚部皮肤病,很痒,甚至裂开化脓转为疼痛、糜烂,此病较顽固,病程较长。

脚癣欲称“脚气”或“香港脚”,中医学称为“脚湿气”,是一种浅部霉菌感染的皮肤病,它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表现是脚底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脱皮、冬季易皲裂;湿性主要表现是脚趾间有小水泡、糜烂、皮肤湿润、发白、擦破老皮后见潮红,渗出黄水。

两者都具有奇痒,也可两者同时存在,反复发作,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自疗注意事项本病以外治为主。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洗脚,勤换鞋袜。

(2)对脚部多汗经常穿长筒靴,胶鞋者,可在鞋袜内撒足癣粉。

(3)不可用手抓脚,以免染上手癣。

(4)选用外用药宜两药交替使用,同一种药不宜久用。

(5)痊愈后,每周涂药1次,天热更宜坚持。

自治疗法
1、验方自疗法
(1)风油精涂于患处,每日1次。

(2)将双足用温水洗净后擦干,涂藿香正气水于患处,每日2次。

(3)冰硼散3支、六一散30克、拌匀,取适量睡前涂于患处。

(4)樟树叶子适量,擦患处,每日2次。

(5)将患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后用消毒棉球蘸醋精涂于患处,每日2次,连用1周可见奇效。

2、饮食自疗法
(1)生大蒜头20瓣、生花生仁250克、鸡脚爪3对。

蒜瓣去皮,与另2味合煮服之,肿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脑磷脂,可治肠塞等病,亦能疏导脚气。

(2)大蒜头5只、龟1只。

龟洗净切块,蒜头微捣烂,放入锅中,清炖乌龟,每天服1次。

本方对脚气病引起的肿胀有消退作用,对老年人更为适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头去皮及红糖各200克。

上药煮烂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盐,否则无效。

本方可治疗脚气病之足背浮肿,延至脚踝,甚则小腿也微感不适者。

如肿过膝至股部,则生命垂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4)干姜、木香、陈酒各4克、李子2克。

上药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汁为1日份,3次服饮。

本方可预防脚气冲心症。

此外,宜摄取稍多的的维生素B1,对于治疗脚气病有益。

(5)大蒜60克、老姜30克、陈皮30克、小豆60克、鲫鱼1尾。

鲫鱼洗净,和上药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熟后食用。

脚气病与脾、胃有密切关系,恢复脾胃的功能即能消除水肿。

小豆和鲫鱼都有消除水肿的功能,陈皮起辅助作用。

(6)葱头100克、萝卜籽50克。

加水煮1小时,取原汤1碗,顿服。

本方用治脚气肿痛,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7)葱头(捣烂)1根、生姜(捣烂)45克、艾叶60克。

上药用布共为1包,蘸热烧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本方主治因湿气而两脚两腿作痛。

(8)取大蒜若干,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约10分钟左右将其擦去,再涂上一些金霉素眼膏,2天1次,连用3次可愈。

避免误疹
在脚癣治疗时,不宜接触肥皂、石灰等碱性物质,以免使药效降低。

脚痒时,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不可取,因其容易扩散癣症,甚至引起流火(淋巴管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