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经济调整和恢复时期: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美国霸权面临挑战和两极抗衡形成、工业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经济“滞胀”及调整时期:从三足鼎立到四极抗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新发展时期:三足鼎立格局、美国的“新经济”及其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形势、处于转型期的日本经济。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的变革。
要求学生:
1、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2、理解:理解我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重点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解“新经济”的特征、成因和实质;理解20世纪中叶,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发展以及经济“滞胀”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掌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与以前相比的变化;掌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大萧条的特征和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
编号:
课时安排:学时36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板块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于发展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萌芽的准备阶段
(1)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2.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1)科技革命的含义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讲授法为主,配合条理清晰的板书,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知识。
思考题:
1、国际货币基金体系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2、浮动汇率制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世界市场建立和世界经济形成之间的内在关系、商品国际化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
1、历史学的方法(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析方法);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研究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
1、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2、徐明棋刘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南京出版社1998年12月。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3板块国家贸易的发展及其体制演变
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国际贸易结构及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体制世贸组织
可根据进度灵活补充有关科技革命的部分知识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难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战后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当前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总的方面领会战后至今世界政治基本形势发展变化和现时的趋势。我所处的国际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口授法为主,结合课件和实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讨论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演变与世界经济格局,经济调整和恢复时期: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美国霸权面临挑战和两极抗衡形成。
以口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分析第二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既了解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思考题:
1、当代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贸易保护主义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有哪些形式?
3、世贸组织的主要目标和智能是什么?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国际贸易百科全书》陈寿琦
思考题:
1、如何评价雅尔塔体制的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3、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5、为什么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铁城:《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口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讨论分析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征和共同经济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知识点较适合用案例教学。
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特点?
2、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主体主要包括哪些?
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有哪些?
5、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如何应对?
6、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推动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人民日报1990年3月3日。
2、《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崔晓红
3、《全球绿色产产品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杜强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4板块国际货币制度及国际投资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与深化、推进世界高新技术进步以及对国际金融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及演变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具体为,学生容易混淆世界经济开始形成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标志,这特别需要教师关键讲述世界市场的建立与产业革命推行在世界经济历史进程中的不同作用。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是什么?
2、世界经济发展到生产国际化阶段后,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必然联系是什么?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学生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理解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理解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掌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难点: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力发展与国际分工。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
1、历史学的方法(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析方法);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研究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如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3、了解: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存在的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口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案例分析讨论各国的经济体制及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汉清主编:《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2、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4、相关网站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7板块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方案、向渐进式和务实的改革转变、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稳定化政策、经济自由化政策、私有化政策、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前的中国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5板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的演变与世界经济格局
2、王章耀等主编:《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
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8月。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板块世界市场的建立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概述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学生应掌握国际贸易结构的概念熟悉并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轨迹。
应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热点现象体会国际贸易结构的深刻变化。
思考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贸易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