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加工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饲料加工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报告饲料厂全价饲料全面质量控制、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前景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和饲料加工行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现代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必须要讲求的是效率和效益,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养殖生产成本的70%左右。

如何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配制加工生产廉价质优的各种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等产品,失取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生产中许多的饲料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效益问忽视了饲料产品的质量。

所以一些质量上有很大不足的饲料产品流入市场,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一个优质的饲料产品应该要有三个环节,首先要选用优质价廉的原料,其次是根据原料以及饲养的条件和要求对饲料进行合理有效的配方设计,最后才是将各种的饲料原料严格的按照饲料的配方中各个成分的比例来进行饲料的生产。

对于现代的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工厂都有能力加工出符合行业标准的饲料产品,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不合格的饲料产品,和一些违规添加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流入市场销售,这是一些素质不高的厂商为了谋取暴力,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造成现在的这种状况。

鉴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则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饲料质量检测体系,来控制并减少不合格饲料流入市场。

(一)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饲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混合物。

因此,不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不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来对饲料的成分进行检测,就无法了解饲料中各个营养成分。

从而也就无法确定饲料的真正的营养价值。

但是仅仅知道饲料的化学组成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实验以确定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利用率,配合饲料也是如此。

优质饲料;1能提供动物充足的养分2能使动物获得良好的私用效果。

饲料分析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对饲料的各个营养成分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测定的一种手段。

这是保证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合格的饲料中往往含有违规的添加剂,或者是含有一些有害养殖的有毒物质。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对畜牧的危害会很严重。

现代的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对饲料的检测有多种多样的检测手段,其主要的检测方法有显微镜检测、点滴试验和快速试验、化学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生物学分析检测等手段。

饲料分析的初步主要是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采集的样品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样品要具有一定容量,才能很好的反映出被检测饲料产品的质量。

饲料分析主要要测定饲料的物理性状、饲料中常规的成分、饲料的能量、氨基酸、矿元素、添加剂和有毒物质含量等等。

通过对饲料上述性状的测定,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饲料的质量,从而找出不符合行业标准的饲料产品。

并且企业在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基础上,应该加快食品安全的HACCP控制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情况下把个加放心更加安全的产品带给社会,造福社会。

(二)饲料全面质量控制的程序全面质量控制的含义全面质量控制(TQC)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等。

针对饲料,产品质量应从五个方面考核:第一,营养性,指饲料产品对畜禽的营养价值;第二,适口性,指畜禽对饲料产品的喜食程度;第三,安全性,指饲料产品无毒、卫生、安全可靠;第四,经济性;第五,适用性:指产品对畜禽的适合程度及用户对饲料产品的接受程度等。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1)饲料配方控制饲料配方就是将养分供给标准准确地体现在拟制的饲料中。

保证饲料配方的质量,必须注意原料的养分含量、质量要求、价格、对动物的效价、卫生安全性以及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饲料加工控制饲料加工设备(如粉碎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系统等)要达到质量标准,应对工作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对饲料加工设备进行试运行、对饲料初产品进行检测,全部设备系统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开始投入生产运行。

3.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对饲料产品使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意义是检测饲料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第一,对饲料用户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第二,对饲料产品实际饲喂效果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认真的分析。

第三,对饲料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记录备案,而后逐一分析寻找原因。

全面质量控制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饲料产品的设计质量依赖于以下几点:(1)养分组成包括供给养分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

供给的养分应与动物营养需要相吻合。

(2)原料质量所用原料要真、要纯,且生物学效价要高。

(3)加工标准加工方面的标准包括加工系统设计和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等。

全面质量控制的程序⏹ 1. 配方设计配方是采购原料种类和数量、加工产品的依据,要从各个方面优化饲料配方。

⏹ 2. 采购和接收原料对拟购的原料要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才能采购;接收原料时,要认真核查是否是已检测的那批原料。

⏹ 3. 原料清理与粉碎原料清理是指清除原料中的金属杂质以及其他杂质,要每天检查粉碎系统的工作性能。

⏹ 4. 原料计量对原料要精确称量,有专人负责。

⏹ 5. 配料严格按饲料配方准确配料,须有专人审核。

⏹ 6. 混合对混合系统性能要定期测试。

⏹7. 产品包装与标志须符合饲料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要求,要适于保存、方便运输和使用等。

⏹8. 产品的使用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方法、适用对象等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工作。

⏹9. 产品使用效果的评价和饲料产品质量的改进在生产养殖过程中,经济效益是衡量动物生产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生产者必须认识到饲料分析及检测的实际意义。

在质量管理上应严格遵循严把“三关”即严把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三大关保证产品的生产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用户使用前,整个过程全部处于受控状态养殖场对饲料质量监控从以下几点:感官指标色泽、气味、表面光洁度物理指标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水中稳定性等营养指标(化学指标)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水分、必需氨基酸等卫生指标饲料中所包含的各种有害微生物、有害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棉酚、农药残留等)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使用者也可根据饲料标签来鉴别:饲料标签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是饲料生产企业给使用者的质量信息,内容包括产品的成分、质量、所执行的标准等。

可以从以下l0个方面进行鉴别(1)是否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

所有饲料产品必须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2)是否标注生产日期。

如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很可能是过期的饲料。

(3)是否标明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项目。

对配合饲料必须标明“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食盐、水分、赖氨酸”8个项目,有些饲料往往没有标注“赖氨酸”项目。

(4)是否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

生产企业应有产品的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无标准编号的产品是绝对不能生产的。

(5)是否标明原料组成。

它是用来加工饲料产品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以及添加剂、载体和稀释剂名称(6)添加药物是否标注“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

在饲料中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必须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还必须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一个标签是否只标示一个饲料产品。

不可一个标签上同时标出数个饲料产品,需要指明饲喂对象和饲喂阶段的,还必须在饲料名称中予以表明。

(8)饲料标签不得在流通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脱落。

(9)保质期的标注是否正确。

一般而言,饲料的保质期至3个月,保质期标注过长是对用户的欺骗还有的标签上的标注与包装袋说明不一致。

(10)对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产品是否标明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文号。

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的企业必须经农业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5年,超过有效期限,视为违法生产。

(三)饲料质量检测的前景分析近年来,各种违规向饲料中添加添加剂的事情时有发生。

前一段时间的瘦肉精事件。

瘦肉精(Clenbuterol,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 (Lean Mass)作用非常好。

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瘦肉精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

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

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

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而被禁用。

国内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

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

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毛色红润光亮瘦肉精,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

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违规的添加剂在表面上看来能够促进一些好处,导致一些无量商家向饲料中添加该种成分。

这就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建立起饲料质量检测体系,导致这些商家有机可乘,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身边的一些有害身体的物质也无形的在向我们接近,为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健康,国家有责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来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

并且中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食品等一些相关行业的卫生标准更加应该与国际水平接轨。

近年来,许多的外贸出口视频多由于卫生原因被禁止出口,我国的蔬菜粮食出口,由于农药残留的问题,屡屡被亮起红灯。

所以有必要加强饲料的质量监管,从而来保证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一些有害的物质不会随着畜牧产品而流向人类。

其主要原因:1.检测机构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总体发展不平衡。

需加强省级以下饲料质检机构的建设。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直辖市饲料检测机构在技术、人才、设施、资金方面实力雄厚,西部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

与其他行业的质检机构相比,我国饲料检测体系的整体实力尚需加强。

2.饲料产品质量标准亟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违禁药物检测方法标准滞后,一些违禁、限用药物如莱克多巴胺等没有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无确证和仲裁方法。

二是水产饲料缺乏卫生标准,给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是饲料工业标准化水平较低,国际标准采用率低。

3.检测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加强基础建设,更新仪器设备,扩充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许多饲料企业的质检形同虚设)参考文献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0陈桂银.饲料分析与检测,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