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湘教版)

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湘教版)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自主预习1.地理信息系统77合作探究读“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信息系统分析流程图。

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相比,该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该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工作环节?(3)GIS的数据源是多种多样的,图形数据输入的常用方法和数据存储采用的技术分别是什么?答案(1)地貌GIS除了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优势。

(2)①信息获取、②地理数据的存储、③地理数据的操作与分析、④地理信息输出。

(3)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

反思归纳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练习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健康地图,由谷歌创建,在加拿大健康研究所等的支持下,向全球跟踪地图上添加实时的消息警告、医疗信息和其他的数据。

(1)“健康地图”中的交通数据属于________数据;图中的数据采取________技术存储。

(2)在“健康地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法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

(3)某人利用健康地图查询甲型H1N1病例的分布状况,属于GIS系统工作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4)与纸质地图相比,“健康地图”具有哪些不同?答案(1)专题分层(2)扫描(3)操作与分析(4)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②查询的方式不同;③地理信息系统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进行数据综合,并进行空间分析,而纸质地图没有这些功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健康地图”是GIS的一种应用,GIS数据可分为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两种,确定GIS工作环节时需要关注应用的“过程”。

第(1)题,基础数据指地质、地貌、地形数据等;规划、交通等属于专题数据;“健康地图”包含多个图层,这些数据采取“分层”技术存储。

第(2)题,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的过程需要利用扫描法。

第(3)题,“查询”属于操作与分析过程。

第(4)题,纸质地图与GIS系统的不同,可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归纳。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自主预习24城市规划、邮电通信、1.应用领域:○21资源调查、○22环境评估、○23灾害预测、国土管理、○25交通运输、公安、○26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27基础设施管理、○28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3.思考教材P85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读“某城区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显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所示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可能用到哪些方面的数据?(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具有哪些优势?(3)GIS和地图、电子地图有何区别?答案(1)在该系统中用到了卫生资源点和传染病分布等信息。

(2)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发生应急事件时,输入应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系统会分析出两点间的最优路径,并计算出路径的长度以及经过的路线名称,从而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3)GIS与地图的基本区别在于GIS将地物的各种特征数据化。

GIS与电子地图的区别是:GIS 是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电子地图只是把GIS的阶段性成果做成供人们查询的产品。

反思归纳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举例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为现代经济活动提供全新的数据地图决策信息。

下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在医疗救护方面的应用练习巩固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作为课题研究。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 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2)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②土壤图层③气候图层④人口图层⑤商业网点图层⑥农业图层⑦工业图层⑧城市图层⑨交通图层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 D.⑥⑦⑧⑨答案(1)C (2)A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第(1)题,解题关键是首先要掌握GIS的相关知识,空间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空间分析要求地理事物有明确的地理位置。

贫困人口分布的分析是空间性的数据分析,可以用GIS软件处理和分析,故C项正确;A、B、D三项只具有时间性,没有空间性,不能用GIS软件处理分析。

第(2)题,要调用图中的人口要素和自然要素图层。

课堂小结[知识提纲][强化记忆]1.口诀法记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多,存储、管理数据不用说;显示数据空间分布快,提供空间查询很灵活;分析和模拟神通广,统计和预测美名播。

2.数字法记忆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环节和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五”、“四”、“四”“五”——五个组成: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人员和应用模型。

“四”——四个工作环节:输入、存储、分析、输出。

“四”——四项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课堂检测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2.对1990年与2009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在GIS中,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的结合,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如地貌图层、土壤图层等。

关于某一研究区域的若干图层就组成GIS的数据库。

城市规划中,人口稀少的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不宜设置过密的固定商业网点。

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和规模要与之相适应。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

第2题,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叙述的核心意思是土地利用的变化。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各功能区的分布、组合,而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构成的地域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土地利用的变化。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济南的张先生打算开一家连锁店,可济南市里已经有十几家这样的分店了,在什么地段开店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他从网上调出城市电子地图,对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城市繁华地段进行快速查询统计,各种数据、指标一目了然。

他输入自己的期望值,系统很快筛选出5个最具价值的热点区域,并根据人流量、交通状况、周边地段未来发展预测等情况仿真计算出店面经营状况。

张先生很快就从中选定了自己最满意的店址。

(1)材料中,张先生在进行店面选址时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试说明张先生从网上进行店面选址与人工选址相比有什么优势?(3)你所在的城市在城市管理中是否出现过运用GIS帮助改善管理状况的情况?你能否借鉴材料中的经验谈一下改进意见?答案(1)查询分析模拟(2)省时省力、方便迅速,能对各备选店址进行模拟,选址更科学有效。

(3)略。

(该题的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要关心社会,要善于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

关于改进意见,只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道理即可)。

解析通过认真阅读材料中张先生操作过程中的关键词语,如“快速查询统计”、“系统很快筛选”、“预测”等,就可确定其应用GIS的功能类型。

与传统调查分析方法相比,GIS分析需要时间少,节省经费,且科学合理。

活动指导教材P77活动提示 1.略。

2.目前,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还存在分歧,可归结为以下四类:(1)面向数据处理过程的定义:认为地理信息系统由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查询、分析、输出等子系统组成。

(2)面向专题应用的定义:在面向过程定义的基础上,按其分析的信息类型来定义地理信息系统,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

(3)工具箱定义:这种定义基于软件系统分析的观点,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各种复杂的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程序和各种算法。

(4)数据库定义:在工具箱定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分析工具和数据库间的连接。

3.略教材P81~82活动提示国外GIS软件,如哈佛大学开发的SYMAP系列软件等。

目前,国内下列GIS软件在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如MapGIS6.6、SuperMapGIS2003、地网V5.0、CiloMap等。

教材P85活动课题①GIS的发展历程提示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国际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北美,世界上第一个运行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在1963年加拿大土地调查局为了处理大量的土地调查资料,由测量学家R.F.Tomlinson提出并建立的。

同一时期美国哈佛大学的计算机图形与空间分析实验室,建立了SYMAP系统软件,竭力发展空间分析模型和制图软件。

20世纪70年代以后,GIS朝实用方向迅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英国、西德、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不同专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是GIS普及和推广应用的大发展阶段,由于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的普及和迅速发展,GIS也逐步走向成熟。

20世纪90年代,GIS已成为确定性产业,投入使用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一番。

GIS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愈来愈多的国际性会议、学术刊物以GIS 为主题,它已成为人们规划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

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是舆论准备,队伍组建,开始GIS的启蒙研究。

第二阶段,1981~1985年为起步阶段,主要对GIS进行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并制定国家GIS的规范,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库模型设计。

1985年国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成立。

第三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为GIS的全面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研究领域,GIS已逐步和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实际应用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