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论文《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现状意义措施奥运世博孔子学院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约瑟夫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把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文化的形式在较长时期对本国公民以及其他国家产生的综合力量。

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他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东西,而且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下降,很多人才在流失。

同时,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脱离状态。

西方世俗化的思想传入中国,拜金主义严重,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与市场文化相抗衡,国民的状态现在是物质丰富、精神空虚。

虽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一定的不足,但却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孙西辉《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文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风靡全球的中国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中外外交理念与政策、海外华人圈等等。

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一方面,文化软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四、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我们应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硬实力
文化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应该加强经济、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软实力夯实基础。

(三)大力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国家营销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硬实力,但西方媒体对我国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过分渲染,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通过国家营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打造国家形象文化产品,包括民族文化、政府品格、企业品牌等。

(五)加大对文化相关产业的投入
近年来,我国文化相关产业取得显著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在电影、网络游戏、新闻出版、文学、流行音乐、跨国旅游、企业品牌等领域加大投入,给与相关资金、政策扶持。

五、我国近年来在文化软实力领域的努力
(一)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有力地扩大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更好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二)孔子学院全球的兴建
随着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的快速兴起,孔子学院很好的承担了推广中国文化的重任,孔子学院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新的组成因素。

【1】胡锦涛:《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
【2】小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3】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理论学刊,2008年第一期.
【4】孙西辉:《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年6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