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国际贸易理论

动态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国际贸易理论

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 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至国外,当一国创新 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 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 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缩小。
一、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
人力资本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创立的。该学说用人力资本 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和一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模式。
舒尔茨和许多其他西方经济学家认 为,劳动不是同质的,这种不同质 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上,而劳动 效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 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 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培训等智力 投资的影响,因此,高素质的劳动 力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过去资本 支出的结果。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在知识、技术 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丰裕的国家,教育都比较发达,因而人力资 本资源也比较丰富,在需要大量人力资本的产业 上具有比较优势。
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茨和贝克通过研究,分析了美国工人身上蕴 含有大量资本的因素。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单纯 的一般劳动力密集,而是具有高效率、高技术熟 练度的技术工人的密集,工人的高度熟练技术则 来自对劳动力的高投资。
如果把投入到劳动力身上的投资(舒尔茨认为 1957年这部分投资大约相当于有形资本的2/3)加 入到美国资本存量中去,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 动比可能得到提高,从而可以部分地解释里昂惕 夫悖论。
人力资本说在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时,引进 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在劳动力身上的资本投 资,并从这点出发否定了过去理论中劳动力具有 同质特性的假设。
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
意味着一定的要素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这样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 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对贸易 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因而,技术差距也是国家 间开展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 ,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 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 产品。
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占 10国出口总额比重大的部门,投入的研究和开发 费用占美国销售额的百分比也大,科学家和工程 师人数占美国该部门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大, 即研究与开发要素比重大小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因素。
1967年,格鲁伯、弗农和梅达发表了一篇 题为《美国工业中的国际贸易研究开发要 素与国际投资》的论文。
一些经济学家围绕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在国 际贸易研究中另辟蹊径,从修正要素禀赋理论的 前提条件,提出了许多解释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 新学说,形成了与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不同的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事实上,新国际贸易理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而且它们只能解释国际贸易的特定方面。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
同时,这一学说也表明,一个国家要想在人力资 本方面占有优势,就需要在教育、卫生保健、职 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 形成本国新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 家,人力投资的结构比投资总量更重要。为了尽 快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这类国家应注重人力投资 结构,投资重点下移,主要集中于普及教育、扫 盲、职业培训及大众保健工作,这样才符合这类 国家的国情,能够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
上一章中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实际 上都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一系列假定前 提的修正,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确能够部分 地解释里昂惕夫悖论。但是,终不能解释里昂惕 夫之谜所产生的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疑问。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认为,应赋予国际生产要素 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 仅仅是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劳动,也不仅仅是要素 禀赋理论中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 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管理等都是生产要素。
他们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部门的有关 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开发费用、科学家 和工程师人数与出口的关系,得出了与基 辛基本相同的结论,即研究与开发要素和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研究与开发 要素比重大的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也强。
第二节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 技术差距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由波斯纳于
第三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了解】 1、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 2、技术差距论 3、规模报酬递增说 4、偏好相似说 【理解】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 形势的相对稳定,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 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与战前相比发生了 很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难以作出有力 的解释。
商品生产中的资本除了包括物质资本以外,还应 该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本 ,它是对物质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人的 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才能及健 康状况,它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 训的结果。
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使劳动者的素 质得到极大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 该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二、研究与开发说(R&D说)(theory of facto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与开发说是基辛、格鲁伯、弗农和梅 达等人提出的。
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也是 一种生产要素,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 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
1965年,基辛在《劳动技能与国际贸易:用单一 方法评价多种贸易》一文中,用美国在10个发达 工业国家各部分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表示美国的 竞争力,以美国用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占美国各部 分销售额百分比、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美国各 部门就业人数百分比表示研发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