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确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计 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时 控制变量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确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的认识, 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用,产生热 爱化学的激情。
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思维缺乏连贯性,探究问题的能力、 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一、教学背景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设计和对各种因素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含义;掌握条 件对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2)学会应用平衡思想解决常见问题,运用数学 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高三一轮复习课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
北京市第171中学 郭志强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确定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五、教学结果评价
1.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1)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2)了解化学反应 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 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汽车尾气引起的环境问题愈发的尖锐
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减少汽车尾气中
有毒物质的排放
提 出 问 题
知识 复习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
浓度 压强 温度 催化剂等
影响化学平衡因素:
浓度 压强 温度 等
复 习 巩 固
实验 设计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探究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v的影响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郭志强
适宜的温度、催化剂 用三效催化剂和电子控制发动机系统, 可使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减少 90%--95%,氮氧化物减少80%--90%, 使汽车尾气得到很大的治理与净化。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能力升华
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化学问题思路: 找出化学反应原理 权衡各个实际因素的影响 得出方案 解决问题
教材地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
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知识内容:复习巩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
相关知识,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产生 活的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2.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在高二选修4系统的学习了化学反 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 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由于此部分内 容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如浓度、温度等外界 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观点 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优势 困难
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得出较优的实验方案, 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 般研究思路
创设 情景
由汽车尾气引发思考, 提出问题
知识 复习
实验 设计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 各个条件进行探讨。
解决 问题
创设 情景
四图
汽车尾气主要有NO,CO等
跟踪一定温度、催化剂下的反应进程
0 1 2 3 4 5 时间/s c(NO)/ 10-3mol· L- 1.00 0.450 0.250 0.150 0.100 0.100
1
c(CO)/ 10-3mol· L- 3.60
1
3.05
2.85
2.75
2.70
2.70
演 练 计 算
解决 问题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五、教学结果评价
1、课堂回答
2、学案填写 ① 设计条件选择的实验 ② 画出趋势图 ③ 跟踪尾气处理的进程 ④ 研究处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3、课后作业 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查阅资料了解实际生产 的条件并分析原因
结 束 语
各位专家、评委,本节课 对高三理论课的复习做了一些 尝试。 本节课有2条主线,明线是 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暗线是 渗透根据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的创新之处在于教 学线索新颖清晰,问题的产生 自然流畅,而且与生活实际和 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不仅 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求 学生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学生逐步建立起尊 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策略
1、教学策略
“问题-讨论-归纳”模式
提出问题 获得感性认识 小组讨论 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及选择 总结归纳 汽车尾气处理的方法
2、教学资源
多媒体提供的相关图片 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资料等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实验 T/ NO初始浓度/ mol· L-1 编号 ℃ CO初始浓度/ mol· L-1 3.60×10-3 催化剂的比表面 积/ m2· g-1 82 124 124
① 280 ② ③ 350
1.00×10-3
控 制 变 量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预测实验结果
数 形 结 合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