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二章优秀课件
炭等 4、矫味:炒九香虫、麸炒僵蚕
煅制
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类及化石 类药物,或者需制炭的植物药。
例: 白矾—— 血余炭——
(二)湿热法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
燀法、提净法等。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
腹泻等 桑螵鞘、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
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目的要求】
掌握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熟悉中药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了解传统的制药原则、中药炮制与方剂疗 效的关系。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是指
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中医师在确定治疗原则,遣方用药时,应根据病人 的症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气候等具体情况来 选用炮制品种,以提高临床疗效。
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 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 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五味: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它是根据 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 系统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
四气(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 用于机体的反应及治疗效果。
3、炮制品种的选用,应明确体现辨证施 治的特点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用药时应综 合考虑病因、病机、生理、病理、脏腑的 属性、喜恶、环境等各种因素。
例: “白虎汤”—— 炙甘草:张仲景治伤寒 生甘草:吴鞠通治温病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宋代—《太平圣惠方》“炮制失其体性,筛 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 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 例: 桂枝汤:白芍、桂枝
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有干热 法和湿热法。 (一)干热法
对药物进行加热,不使用液体,如炒 法、煅法、煨法、干馏法等。
1、增效: (1)焦香气,增强健脾消食作用,如谷芽、
麦芽、山楂等 (2)成分易溶出:果实、种子类药物 (3)保存成分
2、减毒:马钱子、苍耳子、白果等 3、抑制偏性:炒栀子、决明子、大黄炒
去毒与存效并重。
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提高方剂疗效 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 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第六节 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在炮制品的选用方面,汤剂和中成药有所不 同,由于中成药组方固定,对药物的要求也 相应的比较固定。汤剂通常都是根据病人的 具体病情选择炮制品。临床选用炮制品需掌 握的一般原则 。
五味:辛、甘、酸、苦、咸。
炮制对药物性味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制其有余(反制)
以热制寒 黄连/栀子— 姜汁 以寒制热
❖ 使药物的性味增强—扶其不足(从制)
➢寒者益寒 黄连— 胆汁; ➢热者益热 仙茅— 酒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 滋阴补血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例:风寒表实证—— 老人、幼儿及虚弱者风寒感冒—— 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2、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炮制可以对药物原有性能功用进行优化舍取, 突出某些作用,同时降低某些作用,使之更 适合病情的需要
如 柏子仁——润肠通便,宁心安神 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但有令人呕吐 的副作用 制霜:消除副作用,功专养心安神
保苷等
四、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主要指液体辅料,常用的有酒、醋、盐、 姜、蜜等,以增效为主。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确。 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 加热炒煅,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加入辅料,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发芽发酵、制霜干馏,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莲—— 肉与心(不同作用) 麻黄—— 茎与根(不同作用)
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形相似的 其他有毒药物。
如 八角茴香—— 莽草 黄芪—— 狼毒 贝母—— 光菇子(丽江慈菇) 天花粉—— 王瓜根
二、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性状和质地各异, 通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 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第三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制药原则
制药原则的来源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制药原则为:
相反为制--反制 相资为制--从制 相畏(或相杀)为制--反制 相恶为制--反制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
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例: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制益智仁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
升 -- 上升, 降 -- 下降, 浮 -- 外行发散, 沉 -- 内行泻利。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 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
生升熟降,例: 莱菔子
加入辅料的影响升降浮沉,通常酒炒性升, 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例:黄柏,生品沉降,酒制后升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增强药效。
例:胆汁制黄连;盐水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指利用某种辅料能 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例: 生姜制半夏/天南星 相恶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 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 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例: 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 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 影响到临床疗效。
❖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十分密切,中 药炮制的各个环节无不与临床疗效有密切 关系。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清除杂质; 去除非药用部位: 如 菟丝子,含有17.6%的泥沙
甲壳类——筋膜等 巴戟天——去心
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 达到治疗的目的;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归经: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 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 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 作用。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 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 炮制改变药物归经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早期是指药物偏性,近代多表示 毒副作用。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飞、水泡 漂、加热、加辅料、制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