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第一讲讲稿授课时间:2014-2-24,第1~2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一、知识要点:掌握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炮制的特点和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本草文献的能力;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调学科交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特点;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和任务。

难点为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第一节概述1、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重点讲解: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2、中药炮制的特点先讲中药使用的特点,再讲中药炮制的特点。

中药使用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一药多用;需要调剂、制剂;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起源、理论体系和生产方式都具古老性;合理性。

3、中药炮制学的任务紧紧抓住中药炮制学的概念来逐项讲解。

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二、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1、中药炮制的起源:①中药炮制起源于中药发现和使用的实践,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②中药炮制的产生与火的利用密切相关;③中药炮制的产生与饮食相关;④酒的发明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

2、中药炮制的发展:①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技术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技术出现—随方注脚—专章论述—专著出现—法定技术。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雷公炮炙论》)。

②金元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阶段,伴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中药炮制理论迅速发展。

(《药类法象》、《汤液本草》)。

生升熟降、生泻熟补等。

③明清时期: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总结阶段。

(《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修事指南》)。

④现代时期:振兴和发展时期。

管理-生产-教育-科研-著作。

第二讲讲稿授课时间:2014-3-3,第1~2节;2014-3-7,第3~4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的分类、相关法规,中药炮制的研究和原则。

教学目的:一、知识要点:了解中药炮制的5种分类方法;熟悉3级相关法规;熟悉中药炮制研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本草文献的能力;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调学科交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研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难点为传统制药的原则和制药作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引出“第三节中药炮制的分类”。

①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炙大法》:名声大,无意义②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中药分类的最早方法③药物来源及部位分类法——从《新修本草》到《本草纲目》:中药分类的主流方法④三类分类法——《本草蒙筌》:能反映炮制的工艺特点,但过于笼统⑤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中药炮制学》教材:以工艺为纲,以辅料为目,既能体现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能体现出炮制辅料的作用特点。

小结:回顾了“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中药炮制的5种分类方法”。

要求同学们对这5种方法有所了解(知道就好)。

二、第四节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提问:什么时候中药炮制成为法定的制药技术?回答: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出不仅要“依法炮制”,还要求“修治合度”。

提问:现在我们提倡“依法治国”,法制社会里大家都要学法、懂法、守法,那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的传统医药。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条法律的保证,才有了这么多的医科大学和药科大学,才既有了药学院,又有了中药学院。

提问:对于我们药品的这一行业,什么又是最重要的法规呢?回答:中华人民国和国药品管理法。

我们来看它的第二章第十条: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这就明确规定了中药炮制所必须遵守的法规,有两个等级:国家级的药品标准和地方级的炮制规范。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这两个等级的法规有哪些?国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通则》。

地方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炮制规范。

注意:地方级的炮制规范只是国家级法规的具体和补充。

小结:这就是与中药炮制有关的法规,要求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遵照执行。

三、第五节中药炮制的研究炮制学科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就需要一代一代的炮制人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进行新的探索,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中药炮制研究的三方面内容。

1、研究的原则:一句话——中药炮制应该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提问:中医药基本理论有哪些?回答:中医基本理论:《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创立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

《黄帝内经》中包括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津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创立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命门等学说,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中药基本理论:性能理论、功效理论和配伍理论等。

我们中药炮制的方法和技术、原理和作用都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现在的研究也不能违背这些理论,脱离中医用药的实际情况。

2、研究的内容:也就是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展炮制的研究工作?①基础工作:文献研究及经验总结:每种炮制方法都是有原因的,尽管有的原因不科学。

举例:蜈蚣朱足令赤;螵蛸胶着桑枝。

②关键问题:炮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搞清为何炮制和如何炮制这两个大问题。

举例:马钱子砂炒,如何减毒?怎样砂炒?原理清楚了才能规范工艺,或者进一步改进。

③当务之急: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如何在原理清楚、工艺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举例:制马钱子的标准,毒性成分的含量就规定了严格的限度。

第三讲讲稿授课时间:2011-3-7,第1~2、3~4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的目的。

教学目的:一、知识要点: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掌握传统制药的原则和制药作用。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培养归纳总结要点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强调热爱专业、立足专业的思想;增强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的目的,难点为传统制药的原则和制药作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二讲,总结第一章1、第二讲:中药炮制的分类、相关法规、研究;2、第一章:中药炮制是怎么一回事情,中药炮制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二、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第一节中药炮制传统制药原则和制药作用1、中药炮制的总目的:减毒增效,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服务中医的临床治疗。

中药饮片的两种去向:进药房和进药厂,通过中医,最终到达患者手中。

要求安全、有效,中药炮制就是直接为其服务的。

强调炮制与中药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绝非可有可无,确有重要作用。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

事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张仲岩《修事指南》:“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老药房:“道地药材,遵古炮制”2、中药炮制的总原则: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其”指药性或偏性。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张景岳)是毒、是效、是太过还是不足,都要视治疗的需要来判断。

“其”、“毒”、“效”不能截然分开,是毒是效要看临床治疗的需要。

“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治病无功。

”3、传统制药原则:怎样来制其太过,扶其不足?①相反为制:酒炙黄连②相资为制:羊脂油炙淫羊藿③相畏为制:姜汁炙半夏④相恶为制:麸炒枳壳与“七情”配伍比较异同,逐一举例说明。

4、制药作用:怎样来实施上述原则?制哪些方面?①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或分开不同的药用部位:天麻蒸切;莲子去心②制其性: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生地变熟地;生川乌变制川乌③制其味:改变口味或气味:生山楂炒焦;乌梢蛇酒炙④制其质:改变质地的虚实轻重或湿润枯燥:自然铜煅淬;蛤粉炒阿胶第二节中药炮制的目的(具体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净制、乌梅、保证药物的净度和纯度)2、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刺激性更为具体)3、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4、缓和药性(和第三条一起,回忆“制其性”的内容)5、增强药物疗效(回忆相资为制,再举淫羊藿的例子)6、利于药物储藏和保管(附子到附片、桑螵蛸蒸制)7、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水飞炉甘石、炒爆莱菔子)8、矫臭矫味、利于服用(蛤粉炒阿胶、酒制乌梢蛇)强调:中药炮制的目的不是孤立的,一种炮制方法往往同时具有几方面的作用(蛤粉炒阿胶),而一味药物呢,又可以有多种炮制的方法(酒炙黄连)。

三、本讲总结四、复习思考1、传统制药的原则和制药作用有哪些?2、中药炮制的具体目的有哪些?第四讲讲稿授课时间:2011-3-14,第1~2、3~4节。

教学内容: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其贮藏保管、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教学目的:一、知识要点:了解炮制对药物的影响;熟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掌握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其贮藏保管;了解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二、能力培养:提高听课时抓住共性、注意个性的能力;培养学习时执简驭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强调关注现实、服务产业的思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其贮藏保管,难点为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三、第三章、炮制对药物的影响这一章的内容实际上是对第二章内容的详细解释1、第一节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就是“制其性”,无非改变和缓和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在前面已经反复提到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至于对“补泻”的影响,讲到了“生泻熟补”的理论,其实也就是中医用药常说的“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其实这只是指的一般情况,例如何首乌、甘草,大家知道有这么一种说法就可以了,那不是绝对的。

药性还有走守(干姜与姜炭)、润燥(补骨脂盐炙)、缓急(芫花醋制)等等。

2、第二节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炮制对药物有影响,主要是对药物的成分有影响。

对成分有何影响?无非是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

①量变:增加和减少。

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抑制有效成分的分解,减少有毒成分的含量。

②质变:将无效的变成有效的,将有毒的变成小毒的。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①对生物碱:有效就保护,注意水火;有毒就减少,运用水火。

(槟榔碱、延胡索、乌头、马钱子)②对苷类:(苦杏仁、黄芩、少用醋)③对挥发油:(低温干燥,薄荷、藿香,适当除去,枳实枳壳)④对有机酸、鞣质、树脂、蛋白等等抓住这一类成分的性质,从增效减毒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