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务会计基础考情分析:本章阐述的是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分值通常在1~3分左右,均为客观题目。
预计2011年考试中分值在2-3分。
学习建议:本章难度不大,但是有部分考点会涉及到后面章节中具体的核算规定,因此建议学员在掌握了本章的基本原则规定后,在学习后面章节的有关内容时,应当注意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
考点1: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一)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对资产的定义是相近的(二)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采用的计量属性是相关的(三)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都要对企业进行资产清查(四)资产评估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资料(五)资产评估结果可作为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参考(六)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在会计原则和具体计价方面有所不同【例题1·多选题】(2011年)关于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资产的定义相近B.计量的属性相关C.都要进行资产清查D.具体计价方法相同E.资产评估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答疑编号4475010101]『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在会计原则和具体计价方面有所不同,因此选项D不正确。
考点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及会计基础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链接】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
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的,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做出相应披露。
(比如,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教师提示】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基础。
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如折旧摊销、权责发生制等的基础)(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前提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其原因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B.由于有了会计分期假设,才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C.明确持续经营假设,这样会计人员可以相应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D.我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只能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答疑编号447501010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2·单选题】(2011年)下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作为会计核算记账基础产生的前提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答疑编号447501010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如折旧摊销、权责发生制等)的基础。
二、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例题3·单选题】(2009年)作为会计基础的权责发生制,其产生的依据是()。
A.重要性B.会计分期C.会计目标D.货币计量[答疑编号447501010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权益发生制解释,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其显著的特征是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
而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
所以,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依据是会计分期。
考点3: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具体包括以下要求: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在财务报表中;2.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例题1·多选题】某工业企业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的有()。
A.鉴于某项固定资产已经改扩建,决定重新确定其折旧年限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部予以转回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D.鉴于本期经营亏损,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E.为了与税务口径保持一致,企业对闲置设备不提取折旧[答疑编号4475010105]『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可比性要求强调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不得随意改变。
因此,选项BD都是可比性要求所不允许的。
根据准则规定,闲置固定资产仍需提取折旧。
因此选项E的做法错误,也违反了可比性的原则。
选项A固定资产因扩建而重新确定其折旧年限,属于新交易下新的会计估计,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选项C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
(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满足了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则销售实现,应当确认收入。
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企业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销售也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
【例题2·单选题】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在销售时不应确认为销售收入,所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
(2010年)A.谨慎性B.可理解性C.可比性D.实质重于形式[答疑编号447501010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企业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销售也没有实现,【例题3·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按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的是()。
A.出售应收债权给银行,如果附有追索权,应按质押借款进行处理B.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核算C.融资租入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入账D.售后回购交易中,如果商品售出时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则不应确认收入[答疑编号447501010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B体现的是重要性要求。
其余选项都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问题。
【教师提示】判断一项业务处理时是否遵守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首先查看其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其次是查看是否存在实质和形式上两种表现的差异。
当以上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就可以判断是遵守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
【教师提示】常见的谨慎性的处理规定:1.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会计差错)。
【例题4·单选题】企业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
(2009年)A.及时性B.可比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答疑编号447501010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对于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