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1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1、1 建筑的基本目标建筑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与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就就是联系与综合上述各种要素,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它就是一个涉及工程技术、自然资源、人类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系统工程。

因此,建筑设计的目标就是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其中包括功能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等。

在各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基本关系。

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及投资者的利益,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设计的基本目标系统,再从这些基本目标出发,分析它们的基本构成情况与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起设计目标的基本标准,最终形成优秀方案的选择标准。

1、1、1 功能目标建筑的功能目标就是指建筑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本质内容,也就是建筑设计最直接的设计目标。

建筑设计必须以符合或满足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出发点,进行相关因素的统筹组合,以满足符合建筑性质、建筑用途的功能要求。

广义的功能目标既包括建筑应当提供的各种使用要求,也包括人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审美方面的精神要求。

同时,也应兼顾该建筑在所处环境中所构成的景观效果对城市(或地段)整体空间环境所构成的视觉影响,这种影响就是伴随着该建筑的寿命而长期存在的,并有某种强制性,因为人们不可能对其视而不见,其影响范围超越了实际使用该建筑的个体,而就是所有能瞧见它的群体,因此也应对其予以充分的注意。

狭义的功能目标则就是指对各种不同的建筑实际所提出的具体使用要求,例如交通类建筑,如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飞机场等,商业服务类建筑如商场、旅馆等,科研教育类建筑如实验楼、教学楼,居住类建筑如普通住宅、高级别墅等等,因其各自的目标人群与使用性质的不同,而又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目标,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目标的特性,保证这些功能目标的实现。

1、1、2 技术目标建筑作为一个物质实体,需要依靠技术的基本手段加以实现。

因此,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目标的同时,应当寻求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充分达到建筑技术手段与建筑功能目标的与谐一致。

建筑设计作为技术资源向建筑空间体系转化的桥梁,应当充分重视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建构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

良好的建筑空间体系的确立,需要有合理有效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同理,先进而有效的技术措施也可以促进人类对建筑空间体系的完美创造与高效利用。

诚然,技术的发展相对来说总就是要滞后于人们对于建筑空间所不断提出的设想与要求的发展速度,建筑技术正就是在不断满足这些新的要求的动力的驱使之下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而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总就是要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

需要特别重视的就是,我们既不能超越现有经济条件的限制去追求某些新的、尚不完全成熟的技术体系,也不能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完全受制于现有技术体系的约束而影响建筑的功能目标的实现。

1、1、3 经济目标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就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在建筑设计中要同时达到的目标之一。

由于可用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建设投资的合理分配与高效性。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工作者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的现状等因素,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与建造所要达到的建设标准,力求在建筑设计中做到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技术问题与经济指标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分析、经济比较、效果评价等方式,有助于正确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瞧似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协调。

关键在于设计者就是否能够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只要设计者注意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切实评估先进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同时又能够实事求就是地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先进的技术,就有可能真正达到建筑设计的经济目标。

1、1、4 社会目标建筑环境就是人类在其中修养生息、发展壮大的场所,建筑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

建筑设计就就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运用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去创造与人类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人为环境的过程,因此,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建筑的社会性目标。

人类作为一个生存群体,其活动以社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以集体的力量对其生存环境做出创造性地改造。

今天的城市与建筑已反映出入类庞大复杂的社会组织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那么作为创造环境主要手段的建筑设计,其目标就就是要使建筑形态充分适应人类活动的这种社会化组织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行为进行空间上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协调与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并在空间、环境方面保障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

同时,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物质功用与思想观念的物化形式,建筑设计也追求一种对人类创造力与精神审美的充分表达的社会目标。

1、1、5 生态目标在当今社会经济与技术正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人们在创造环境时都不得不进一步深人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趋向在建筑设计中自然成为其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近40%的能源就是在建筑中消耗的。

而经过粗略的估算,其中的2/3到3/4就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的。

这不仅对建筑设备技术具有新的意义,而且给建筑设计带来新概念——新技术与高品质的建筑设计可以融为一体。

在从建筑设备与建筑本身挖掘潜力的同时,建筑的使用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舒适性要求与建筑功能用途的适当调整以及有意识地运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建筑投资与能源消耗。

因此,通过有效的设计,可以实现建筑的生态化目标。

1、2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在对建筑经济性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使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

但就是,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与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的建设要求,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在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现状以及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效益;或在相同劳动消耗下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使建筑设计达到艺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1、2、1 经济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制约作用自从人类开始进行建筑活动以来,经济条件就表现出强烈的制约作用。

无论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无论建筑的等级高低不等,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支撑,而这两项资源又离不开经济条件的制约。

因此,建筑也不得不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不管业主有何宏图大志,不管建筑师有何奇思妙想,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经济条件去加以实现。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科马的帕布罗就是美洲原住民的一种平顶住屋聚落,在高出平原几百英尺的台地上建造这些住屋需要社团的合作。

若干个世纪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为了内部的安全而牺牲了外部的区别,台地顶部有限的面积,加上以人扛、肩背的方式把建筑材料运送上台的艰难,使得每个家庭都不得不屈从于重新使用建筑材料的传统,并满足于最狭小的居住空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师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之下就只能墨守陈规,不思进取。

相反,有许多建筑师也正就是在这种苛刻的限制条件之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瞧似毫无用武之地的境地中,创造出无数的经典作品。

例如我国侗族村寨的“风雨桥”,利用短小的木材解决大跨度问题,既充分利用了材料资源,又有效地减轻了劳动负担,同时也简化了操作的程序,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才艺(图1、2-1)。

同样,生活在盛产竹材的东南亚山地的少数民族,利用竹子建造的桥梁可以媲美于当今的斜拉桥(图1、2-2)。

图1、2-1 侗族村寨的“风雨桥”图1、2-2 东南亚山地的竹制斜拉桥1、2、1 影响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现象与原因影响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现象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就是闭门造车,产生错、漏、补,使工程造价出现“三超”。

现在工程大部分就是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设计中的错、漏、补;另外还存在建设单位为了争取立项或为应付上级审批人为压价而造成“三超”的现象。

有的设计人员知识更新慢,对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不清楚,选用设备过时。

有些就是设计中的一些错误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必须补充、变更、修改设计。

有些甚至出现事故,要返工补强。

二就是设计华而不实,片面追求美、奇、怪及奢华高档,忽视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

如某市一桥梁工程的栏杆,本来采用钢筋混凝土水磨石栏杆既经济又适用,只要花费十几万元就行,但设计者偏要采用不锈钢栏杆,结果花费近30万元,使国家的宝贵资金浪费在无形之中。

又如,某高层住宅工程,为追求立面效果,用玻璃幕墙将阳台、起居室等加以封闭,既不利于使用,又构成巨大浪费。

三就是工程技术与经济观念相分离。

我们的某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储备等并不差,但她们缺乏经济观念,导致设计思想保守,认为降低项目投资与己无关,就是财会人员的职责。

有的人只图自己省事,在设计中不注重价值工程的运用,不作多方案比较,而就是一方案定“终身”;有些即使作多方案比较,也只注重造型与使用功能,而忽视经济方面的比较。

此外,政府对设计的审查、监督也不到位,设计方案或图纸出来后,建设单位及有关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审查,大都只注重技术性而忽视经济性。

1、2、3 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措施要有效地控制有关建筑经济方面的问题,就要把建筑经济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建筑设计上来,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与控制可以有以下几条途径:1.充分做好可行性的研究工作。

根据投资限额的底线,要求各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尽量优化。

在确定投资决策后,最大幅度地节约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把建筑经济评价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

2.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

同时,要强调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人员在设计中的作用。

3.在设计中引进竞争机制。

改革过去的指令性设计的方式,开展设计方案优化竞赛。

以技术先进、造型新颖、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

4.采用限额设计。

在保证工程功能前提下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

并且严格按照批准的初设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

将肥梁、胖柱、密钢筋、深基础等现象消灭在设计阶段;“三超”现象也会显著减少。

5.广泛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提倡大量采用标准设计,执行设计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