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二、建筑形态的图纸表达 当我们需要对感兴趣的建筑进行记录时,我们就需要使用二维的媒介——图纸。对
于普通人来说,通常的方法就是摄影或绘画写生。在照片或写生画上呈现出建筑的形象 。它能表达出观察者在某一静止位置和方向观察到的建筑形象和场景。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所以,建筑空间是人们为了需要而创造的“生活容器”,是天、地、 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它要像自然万物一样,尊重自然、适应自然、顺 应自然,与自然共同生存。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二、建筑空间的构成 1.物质要素
建筑是由物质材料建构起来的,不同 的物质要素在建筑空间的构成中起着不同 的作用。例如,墙体除了负有承重作用外, 也可围合空间和分隔空间;楼板除了承受 水平荷载外,也可以围合和分隔上下垂直 空间。 2.空间要素
空间和实体相对存在。前述物质要素 可造就各种各样的实体——柱、坪、梁、 板、墙等,建筑空间由这些实体组合而构 成。建筑空间是由上、下水平界面(屋顶、 楼板、地面)和垂直界面(柱、墙等)围 合而成。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受是通过这 些实体而得到的。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二节 建筑的外部形态 一、建筑的形态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整体地看,建筑大多以三维体积的形式存在(图5-6)。因此在看 到一座建筑时,人们对它的总体印象首先是其大致的三维形体特征,包括它的几何形状、 体积大小,即所谓的“体形”和“体量”。比如一个长方体建筑,它的长、宽、高构成 了它总体的三维形体特征,而人们主要是通过它的几何轮廓,也就是长方体的每条边去 认识它的形状的。单纯使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会使建筑看起来更大。而使用更多的形体组 合会消减和弱化建筑过大的体量感。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筑设计基础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学习难度:☆☆★★★ 重点概念:空间要素、空间尺度、支撑体系
章节导读
这一章节将基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具象到抽象,从整 体到细部,从经验到知识的认知路径,来选择认知对象。 对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要从初学者日常所见的实体建筑作 为起点,由建筑外部形体至内建筑内部空间、逐步深入地 进行认识。两千多年前,老子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要使我们创造的人造环境— —建筑和城市与自然能和谐的结合,在建构空间是,一定 要善待自然。在此前提下,以人为本,创造空间。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经典建筑赏析——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
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它 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护遗产。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 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 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是“堡垒”之意。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罗维 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 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围墙长2235m,厚6m,高14m,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 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其中最壮观、最著名的要属带有鸣钟的救世主塔楼。 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 红星。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图纸是供人在手中阅读的,因此图纸的尺寸大小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都远远小于实际建筑的尺寸。因此,我们在进行正投影作图时,要按照一定 的比例缩小建筑的实际尺寸,使它能够被绘制到图纸上,这样图纸上各种投影线条的关 系就能够还原而不会造成失真。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在同样大小的图纸上,使用越大的比例,反映的细节越多,也更加局部。 因此需要根据表达的建筑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纸比例。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经典建筑赏析——克里姆林宫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一节 建筑的空间构成 一、建筑空间与宇宙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建筑看成是人们生活的容器,因为建筑是为人 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定的活动场所——空间。但从宏观来看,即从大建 筑观来看,宇宙是由天一人一地三者构成的,人在宇宙中是客体也是主 体,建筑空间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是在宇宙中划分出来的空间。在 自然界中,宇宙空间是无限的,但是建筑空间却是有限的。因此,任何 建筑空间的创造都要慎重地对待宇宙中的另外两个客体——天和地,即 “自然”。
小知识
徒手线条画通过改变对工具的使用,以徒手 绘制代替工具绘制,是一种快捷实用的表达方式。 徒手线条画是建筑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这 种表现方式十分简便,只需一直笔、一张纸,就 可广泛进行搜集资料、速写、绘制草图、绘制表 现图和设计过程图。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三、建筑的立面图 除了建筑外形,可见的屋顶、垂直于地面的建筑外表面及其上的门窗等洞口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第三节 建筑的内部空间 一、人与建筑空间
如果把建筑比作一个容器,那么建筑的空间就是容纳人活动的地方。建筑的空间与 人的活动需求紧密相连。首先,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比如遮风避雨、休 养生息。随着人类需求与能力的提升,需要的空间也越来越复杂,那么就产生了主动建 造和对空间内部进行分割规划的需要。
等直观因素,建筑材料的颜色及质感也是观察者最先感知的部分,用平行投影的 方法描绘这些表面的建筑图纸被称为立面图。由于大多数建筑形体都由长方体构 成,因此通常只用四个方向的立面图就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建筑的外在形象。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空间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在图纸上使用3-4 个粗细等级的线条就可以表达不同的 空间深度的信息,为了表达的较为明 确,每一等级之间应遵循1:2的粗细 比例关系。例如,最粗一级,表示建 筑所立足的地面;次粗一级的轮廓线, 用于描述建筑主要形体的几何轮廓以 及门窗等洞口;最细一级则表达了如 墙砖等材质的划分以及门窗框等相对 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细节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