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0kv双回线路施工说明书.doc

110kv双回线路施工说明书.doc

110kV芦小线改道工程22#~33#线路改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审定:审核:校核:编写: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129138-sy2006年06月06日110kV芦小线22#~33#改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总述1.设计依据(1)浙江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建设分公司:关于芦江至小山110kV 线路经过500kV甬东变电所所址改线委托的函;(2)宁波电业局基建处:110kV芦小线改道工程设计委托书;(3)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关于500kV甬东变所址及其220kV线路出线方案。

2.设计范围(1)110kV芦小1281线22#~33#输电线路改道工程本体设计;(2)拆除110kV芦小线电22~电32之间线路3.25公里。

3.设计及验收规范(1)设计规范:(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2)验收规范:(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接线方式为了避让500kV甬东变所址及其220kV线路出线,线路在芦小线电22大号侧设置转角塔,新建双回路架设至芦小线电32塔大号侧。

新建线路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三、工程路径概况(1)根据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关于500kV甬东变所址及其220kV 出线方案意见确定本工程设计路径,并按指定的转角坐标点委托宁波国土测绘院现场放样。

(2)线路从110kV芦小1281线电22大号侧约18米处设置转角塔改01,对电22作拆除处理,利用原导地线从电21连接至改01。

线路左转至改02,然后线路与原芦小线南侧平行约60米距离向西至杨家埭村庄西侧山脚设置转角塔改06。

然后线路右转,穿过110kV 芦小线,向北约200米设置转角塔改07。

线路左转上唐岙山,向西约1.1公里后设置转角塔改11。

然后线路下山,与500kV甬东变北围墙保持约40米平行距离向西约350米设置转角塔改12。

最后线路继续向西至芦小线原电32塔大号侧约28米处设置转角塔改15,并利用原导地线与芦小线电33塔连接。

(3)本工程线路总长度为3.415公里,山地部分,交通条件较差;平地段为耕田,以种植花木经济作物为主,有机耕路可至塔位附近,交通较为便利。

四、重要交叉跨越线路在改06~改07穿越110kV芦小线,本工程放线施工时,需对芦小线进行拆除。

五、进出线方面以及相位排列1.本工程新建杆号排列按芦江变(送电)至小山变(受电)方向定位;2.线路相位布置按原线路布置方式。

六、机电部分1.设计气象条件根据原线路设计参数,本线路设计采用浙江省第Ⅰ典型气象区参数。

如下表:2.导地线选型及使用应力根据原线路设计参数,本线路导线选用LGJ-300/40稀土铝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GJ-50/1×7稀土铝镀层钢绞线。

导地线应力及安全系数取值见下表:3.绝缘配合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试验研究所绘制的宁波地区电网污秽区分布图[2005]版,以及附近线路绝缘配合状况,线路所处污秽等级为Ⅲ级,导线绝缘水平须满足泄漏比距大于2.8cm/kV的要求。

根据华东电力公司《华东电网500kV线路绝缘子选型原则》,本工程线路绝缘子串配置如下:直线塔采用双串合成绝缘子,绝缘距离不小于1100mm,上下侧均装置均压环;耐张塔采用9片盘径320mm 的普通型钢化玻璃绝缘子双串双联耐张串,进构架档及小孤立档采用9片盘径320mm的普通型玻璃绝缘子单串耐张串,单片爬距不小于450mm;跳线串采用硬支撑防风跳线合成绝缘子串。

本工程转角杆塔转角外侧均安装跳线串,转角大于60度转角外侧安装双串跳线串,转角小于15度转角内侧安装跳线串。

合成绝缘子及钢化玻璃绝缘子的机械破坏荷重不小于70kN。

使用情况如下表:4.线路防雷全线架设双避雷线作为线路的防雷措施。

地线均不绝缘,采用直接接地。

在直线、耐张杆塔上的保护角均小于0度。

在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满足规程要求:S≥0.012L+1其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米)L——档距(米)5.铁塔接地全线杆塔逐基接地,铁塔接地装置平地采用深埋式接地,山地采用浅埋式接地,接地引下棒及接地体均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

6.金具7.导地线防振导地线采用节能型防震锤作为线路防震措施。

防震锤选型如下表:七、杆塔部分1.设计依据(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 2.全线采用双回路铁塔共15基,其中直线塔7基,转角塔8基。

(见塔型一览图)3.本工程所使用的塔型SZC31、SZC32、SJC31、SJC33均为新设计塔型,其使用条件均可满足本工程要求。

铁塔加工时,应先放样,待验收合格后,方可批量加工。

4.全线设置警示标牌及杆号牌,编牌方式由施工部门提供方案。

5.铁塔钢材采用Q235钢,Q345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1591-94)的要求。

6.铁塔连接螺栓采用4.8~6.8 级通粗制螺栓,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3098.1-2000)的要求。

所有铁塔构件、螺栓及基础外露构件均采用热镀锌防腐。

7.塔身离地8米内的螺栓采用经省级鉴定合格的防盗型螺栓。

脚钉安装于#1、#4塔腿。

八、基础1.本工程基础分坑塔腿编号小山变芦江变2.根据原线路设计资料,平地部分设计地耐力70kPa,山地以风化岩为主,设计地耐力250kPa。

本工程平地地质情况如下:①粉质粘土层:灰黄、褐黄色,软塑~可塑。

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表层约0.30米耕植土,厚度为0.50~2.50米,厚度不均匀;②淤泥(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局部含腐植质。

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厚度为2.50~10.20米。

3.本工程铁塔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平地垫层采用200mm 厚度的块石垫层,山地垫层采用50mm厚度的碎石垫层,垫层宽度比基础边长大100mm。

4.本工程转角塔上拔基础采用重力式基础,特别是基础埋深超过2.0米的,考虑到沿线地质较差,基础施工时应作好防护措施,避免基础开挖时,发生基坑塌方。

5.根据沿线地质条件和当地建筑经验,沿线地下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沿线经过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规程规定,不考虑地震对铁塔和基础的影响。

6.自立塔基础均需浇制混凝土保护帽,保护帽高度以包住主材与塔脚连接板缝隙为准,连接板缝隙采用沥青填充,以免雨水顺主材流入塔脚而腐蚀塔材。

基础保护帽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10级。

7.基础施工时应参照基础施工图中的《基础施工说明》以及有关的技术规程。

施工时要求垫层平整,钢筋表面干净,各项尺寸准确。

基础施工单位应根据《基础选择明细表》对受压腿基础作预高处理。

基础开挖时,施工单位应注意地下管道、光缆等地线设施,一旦发现,应立即与设计部门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遇有不良地质情况或塔位需小范围移动请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

8.基础钢材采用I级钢和II级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1591-94)的要求。

九、注意事项及其他1.本工程按国家标准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

所有用于本线路的产品如:导线、避雷线、绝缘子、金具和钢材等都应有生产厂家合格证或试验证明。

所有的产品应当有着良好的包装,防止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的损伤,以保证具有优良的电气和机械性能。

2.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经有关方面会审的设计施工图施工。

3.施工中若发现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或出现新情况时,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研究协商,妥善处理。

4.施工过程中当需变更设计时,有关变更的内容应以设计修改通知单为准。

5.本线路导线耐张线夹及其接续管和地线接续管均采用液压方式施工。

6.挂线时对于孤立档、较小耐张段的过牵引长度应符合《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有关规定。

7.合成绝缘子运输和搬运必须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绝缘子变形破损。

合成绝缘子运输及安装中应轻拿轻放,不得投掷,绝缘子伞盘严禁用脚踩、手撕及硬物碰撞、刻划,安装时严禁在合成绝缘子上爬行及站在伞群和均压环上。

安装均压环时,按图用螺栓卡在绝缘子金具上,同时注意调整,使环与绝缘子轴线垂直,对于开口型均压环,注意两端方向一致,以利于放电、保护伞盘。

两个回路的合成绝缘子应分色。

8.敷设接地装置时,接地射线(即φ12圆钢)的走向可因地制宜,尽量保持直线状,尽量避开有人居住的房屋及地埋电缆,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m。

受现场限制水平接地不便的杆塔可改为垂直接地体。

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9.施工复测时,若实际断面与设计提供有出入(包括新增交叉跨越及施工基面不足等),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10.铁塔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接地水平射线应保证足够的深度。

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测取接地电阻数值,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

建议在基础验收的同时,进行接地工程的验收,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11.铁塔基础施工时,应复测铁塔施工基面,尽量减少施工基面开挖,在基面开挖时,应避免大石块沿山坡滚下,以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的流失。

12.线路放线施工时,应尽量采用张力放线,避免砍伐放线走廊,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13.线路施工完毕后,应对杆塔按次序统一编号。

线路名称、运行塔号、相序、警告牌等牌子的式样型式及如何标志请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及运行单位商定。

第10 页共9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