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制小组建设实施方案一、师友划分1、划分方法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将学生分为四类: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弱(D)(各占25%)。
优秀和良好的做师傅,一般和较弱的做学友。
搭配原则: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①先按照优秀—一般(即A—C),良好—较弱(即B—D)的均衡标准,避免优质资源浪费,这条大原则必须坚持。
②再按照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性别搭配、交往能力等综合情况,确定具体的师友组合。
每个学友都有适合自己的师傅,只要教师用心搭配。
如:有些师友都好动,有些师傅性格很温和管不了太调皮的学友,有些师友性格不和……这些学生不适合结为师友。
如:有些都好动的男女生不能搭配成师友,但是有些男女生师友搭配好了却会有很高的效率。
这些问题需要边上课边观察并随时调换,当然最好是调换的越少越方便。
2、划分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公平性是保障小组活动的关键,让每对师友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师友互助才能真正开展起来,师友互助的生命力才能得以持久。
②竞争性原则这里既有师友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有师傅与学友之间、师傅与师傅之间、学友与学友之间的竞争。
让师傅与学友、师友与师友之间开展学习、纪律、思想等各个层面上的竞争,以竞争促发展,以竞争显活力。
③合作性原则师友两人要充分发挥小团队作用,避免强势单兵作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集约式的发挥,两人要共同合作完成目标任务,因此要注意性格上的搭配,让师友能够合作互助,乐于合作互助。
这里也有师友小组之间的合作。
④互补性原则师友之间要注意取长补短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两人各有优势所在,互助中要更多的集中优势点,划分时要体现出师友的差异性,让他们彼此间欣赏优势,寻找互补需求,促进互助高效运转。
⑤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科内师友尽可能稳定,这样能更好地增加两人的凝聚力和学习效率,但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实施动态管理。
⑥前后搭配平衡原则要考虑前后位个子高矮、学习水平高低等问题。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师傅都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许多时候,还需要向其他师傅请教,而这个时候如果一节课经常下位请教,会耽误很多时间,也会顾不上自己的学友,所以最好是就近解决,实在遇到解决不了的时候再下位请教或向老师请教。
师友座位的安排:学友—师傅,师傅—学友,学友—师傅,师傅—学友。
⑦学生自愿组建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原则⑧班主任整体协调与任课教师具体落实相结合的原则3、产生方式①指定式谁是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
通过观察、交流等措施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品行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解,把学生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然后找个别谈话以指定的形式来确认那位同学为师父、为学友,即从这四类中进一步划分为两大类:师傅、学友。
这样的方式直接简便,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同时也有弊端,这样做不利于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你的任命也不容易被其他同学接受。
②自荐自选式在学生考虑的基础上自荐自选,自由进行师友搭档组合。
然后教师调整指定产生,这一过程中学生热情很高,大家的积极性也得到空前的调动。
弱点是随意性较大,缺乏民主的过程。
③民主式由全班民主推选,民主产生人选的方式。
学生热情比自荐式更为强烈,但缺乏计划性,很容易导致人员的过分集中,不利于人人参与。
④综合式在师友建立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进行直接分工,也可以采用自荐式、民主式。
这三种分工方式在师友建立阶段都可以采用,他们各有优势。
但最理想的方式是将三者结合,由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定出各科初步人选,然后在教师的舆论引导下,经过学生自荐自选和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师友搭配,这样既避免了由老师的武断造成的学生逆反,又能让学生自觉和自愿的接受部分民主的结果。
4、动态管理①在实践过程中,师友搭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实行动态管理。
②可以结合学生上课时的默契度和平时的诊断性测试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对师友进行调整。
对于表现好、学习有进步的学友,可以调整让他当师傅,而对于一些表现不积极、学习上出现落后或因为胜任不了师傅的学生,可以调整他成为学友。
尤其在年级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学生一年来的表现重新划分师友。
③有的师友因为性格、脾气不合或产生摩擦,老师把他们分开,重新组合或做好其思想工作,继续互助合作。
④在调整之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调整的原因及目的,争取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⑤动态管理时班主任整体协调任课老师,各学科划分好各自的师友,排好各自座位(这样也是为了给学生新鲜感)。
尤其是那些偏科的学生。
他(她)在较好学科的课堂上可能是师傅,但在弱科的课堂上就会被调整为学友。
也可以在统一协商的基础上,各科形成一个统一的师友划分。
二、工作安排第三周周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材料第三周周二——周四:语数英各科教师将“和谐互助”师友划分的成员名单报送教导处,在姓名后面的括号里要注明学生的名次。
班主任手中要留底稿。
三、师友培训1、明确责任人都有承担责任的需要,人若没有了责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小师傅承担着教会学友的责任,在这种责任需要的驱使下,他们会加倍努力,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晰。
当承担责任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在许多方面都会变得健康和充满阳光,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开朗。
①师傅可以说是老师的助手,是决定和谐互助学习效果的关键人物,因此要求师傅不仅学会做题,还要学会如何分析题,如何理清解题思路,如何把例题(习题)和更多同类的题、相应的知识点和拓展点联系起来,如何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等等。
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这个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友创新思维,激发灵感,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全面管理。
课堂课下要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
②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及时向师傅汇报情况,不但要接受师傅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
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优势显现出来,将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培训指导培训内容:互助意识、互助方法两个方面。
互助意识的培训又分为学校层面、级部层面、班级层面、学科层面等。
培训方式:专题培训、课堂培训两种方式(1)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师傅、专题培训学友、专题培训师友①专题培训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不只是教学习方法与技巧,更在于培训师傅思维走向、教学方略以及习惯养成、健康心态、品德行为等层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傅的称号名实相符,才能教出更好的学友来,但学友在纪律等各方面出现问题时也要通过师傅管理学友,师傅的任务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
这些培训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根据情况分类分层次自主培训。
问题:师傅数量不够怎么办?对于弱势班级师傅严重缺乏,可以慢慢培养。
许多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棒,但如果把他变为师傅以后他的责任心与能力都会提高很多。
对于这样的班级,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需要更加详细,对这些弱势师傅需要课下多培训,平时多鼓励。
对师傅进行教学方法培训根据年级不同、实施阶段不同安排不同内容,可包括:如何给学友讲题?何时给学友讲题?如何指导学友讲题?课堂如何管理督促帮助学友?课外如何管理督促帮助学友?如何做好学友的思想工作?自己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等等。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课堂示范、经典案例等对师傅进行知识系统培训各学科都有系统的“知识树”,各年级、各册书、各单元也有详细的知识树,我们利用自主活动时间对师傅分学科整体进行知识系统培训,让师傅们系统掌握每册书每单元的知识链,使师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便于更好的教会学友,这也是学校培优的重要措施。
②专题培训学友在对“师傅”培训的同时,教师并不是对学友不管不问了,相反,特别加强了对他们的训练。
不但要让他们学会,还要有高要求的准确率,以及做题的高效率和对时间珍惜的意识,培训他们如何与师傅合作、交流,如何发现师傅的优秀品德,如何模仿师傅,如何与师傅比速度、比效率,如何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等。
③专题培训师友定期在班级选择优秀师傅、优秀学友进行经验交流,谈谈师傅如何培养学友,学友如何适应并超越师傅,师友如何互助、如何发挥专长优势等问题。
召开“师友心与心交流”和“帮助别人等于帮自己,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等主题班会,开展“我给师友写封信”和互助学习案例征集活动,培养师傅的责任心,培养学友的上进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融入师友和谐互助。
(2)课堂培训陶行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课堂集体培训。
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通过讲解互助学习的职责分工、具体规则和机制,明确如何互助。
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
教师要教给学生教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
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对师傅进行个别指导,不仅要让师傅学会做题,用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语言指导、帮助学友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题,解题思路,把题和更多的相类似的题、相应的知识点及拓展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要真正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在师傅教学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则要及时给予帮助,与师傅一起研究对策。
对于好的师友好的方面及时表扬激励,对表现不理想的师友及时和他们谈话。
教给师傅还要随时洞察课堂的学情,如果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在全班纠正。
对于整堂课上学生的表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表扬、激励学生,以便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
3、培训教师(1)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和谐互助”教学经验介绍、课例培训(2)对新教师进行专题培训,(3)举行全校“和谐互助”示范课(4)每人一堂“和谐互助”优秀课展示(5)期中、期末复习示范课(6)利用全校教师例会、级部例会、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等时间进行适时培训。
四、建立规则1、倾听插话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是互助交流的基础。
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善于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加以整理。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
学会换位思考,确认两人意见不一致后,不要急于做无为的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2、荣辱与共老师提出问题后,只有师傅举手回答,而学友不会,那么,老师绝不会找这位师傅回答,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资格回答问题。
这样,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
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师傅举着手的同时,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还在指导学友,直到学友也举起手,才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