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律师实务-劳动合同法律实务与技巧讲义
律师实务-劳动合同法律实务与技巧讲义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最佳时机 1.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的,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 82 条第 1 款“用 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 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未签订劳动合同满一年,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 14 条第 3 款规定“用 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 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 的,实行同工同酬。 案例 1:不在法定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责任 2007 年 12 月 16 日,32 岁的王女士通过某广告有限公司面试,担任其财务部财务助理 工作,面试过程中双方口头商定,试用期为一个月,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 险,底薪 1300 元。入职后王女士几乎天天加班 2-3 个小时,且每周仅休息一天。在此期间 王女士没有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一个月试用期后,王女士并没有得到书面合同,公司 也没有给她办理入职手续,致使她一直没有考勤记录。从 2008 年 2 月下旬王女士得知公司 公开向社会招聘并面试财务助理,她表示 2007 年公司 12 月只发给她 500 元工资,2008 年 1 月公司付给她的工资拖欠到 2 月 26 号才发,并且工资有差异。基于此,王女士于 2 月底辞 职,2008 年 2 月 28 日王女士以该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区劳动 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但由于王女士未能提供相关的证据,未 被受理。随后王女士起诉到了用人单位所在区的人民法院,要求法院给予判决公司支付双倍 工资。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该单位用工已经超过一个月,且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此, 应该支付双倍工资。 上述案例属于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支付双倍工资的典型案例。 案例 2:员工不愿签劳动合同的处理 周女士是某玩具厂的人力资源经理,她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经过一个月的说服工 作仍然有十几名员工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合同。并且有些员工虽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 是还不到一个多月就要辞职,此种情况令周经理很苦恼。针对此种情况,用人单位该如何处 理呢? 目前《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规定在员工自愿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就可以不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就可以规避法律的制裁。对此,用人单位处理方法如下:
针对此案例,张某在校期间,因张某不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合法的劳动主体,因此,双方 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公司不需要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无需履行因没 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需要支付双倍工资的义务。但是张某毕业后已经具备了劳动者的主体 资格,公司应在张某毕业后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 定,公司就应该承担因不签订劳动合同而需要支付双倍工资的责任。
2020 最新
wk.baidu.com
2020 最新
案例:张某是某外国语大学 2008 届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因熟悉多国语言而被某出国留 学中介机构看中,在张某没有毕业时就让其作了该公司的留学顾问。该中介机构与张某约定 了一年的见习期,自 2008 年 2 月至 2009 年 2 月止。2008 年 7 月张某顺利的拿到了硕士研 究生的毕业证书,要求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以张某的见习期未满而拒绝。张某遭到拒 绝后,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公司因此决定于张某解除劳动关 系。张某要求公司支付从入职到离职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公司对张某的此 要求感到困惑。
2020 最新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签订
一、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 (一)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是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在《劳动合同法》中,“用 人单位”的范围除此之外,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而在国务院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 例》中,则将“用人单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它规定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可以作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 同;另一方面,它还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 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 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作为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首先是依法成立的机构,其 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机构,自然人不能作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例如:自然人甲承包了 A 企业,那么作为公司的承包人,甲是否可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 合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承包人的一切管理与经营行为都是以企业的名义进行,而不是 以承包人个人的名义进行,因此,与企业的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是 A 企业,而不 能是承包人甲。 另外,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可以订立劳动合同呢? 群众性自治组织有:农村村民委员会与城镇居民委员会,是分别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由群众选举产生的,它们虽然具有社会管理的某些属性,但是在法律上 它既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社会团体,也不是事业单位,因此,不能作为劳动法上的用人单 位,不能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此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在实践 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案例 1:冯某于 2005 年 9 月在某村委会下属的幼儿园工作并担任园长,至 2008 年 6 月 期间双方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后村委会要求解除与冯某的劳动合同,同时取走幼儿园的 公章,并降低了冯某的工资待遇。冯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投诉,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以村委会没有进行工商登记、主体不存在为由不予受理。后冯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 经过审理认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不 具有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驳回了冯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 2:王某在 1978 年 2 月至 1998 年之间先后被聘到某村委有属下的水管站工作,期 间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给王某缴纳社会保险。2008 年村委会通知王某其已经达 到退休年龄,将于 2008 年 8 月 31 日将其辞退。就此,王某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相应的 补偿,并补办社保。法院审理认为村委会是依法成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性质可以作 为劳动法中所称的用人单位,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经形成了事实的劳动关系,双方 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法院依法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判定村委会依法给予王某相应的补 偿。 根据上述两个案例可知,实践中对于同样的案例可能存在截然相反的判断,原因在于在 法律上缺乏关于“村委会是否可以作为劳动法意义上的用人单位”的界定。 (二)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劳动者 什么样的个人才可以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法律上无直接规定。但是, 结合民法基本理论可知,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成为劳动者应当具备的条 件。它包括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 见习期能否签订劳动合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