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辅导内容(功和能)知识要点分析:功和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能量这条线索是物理学中解决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能量观点不仅是处理力学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分析解决热学、电磁学以及近代物理学中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利用能量的观点处理物理学的问题有三大优点:一是能较好地把握物理问题的实质,因为它关心的是物理过程的始末状态和对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可以不涉及过程中力作用的细节;二是可以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能量和功均为标量,这给运算带来的方便。
一、功1、功: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W=FScosθ2、力:保守力与非保守力1)保守力: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
例:重力,万有引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
理解:A物体运动一周,此力做功为零,则为保守力;B 若能与势能联系起来,也为保守力;2)非保守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的力,例:摩擦力等。
3、位移:力的作用点的位置变化成为力的位移。
一般情况:物体的位移等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质点;某些情况:物体的位移不等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非质点;例1:半径为R的圆柱体上缠绕一根细线,施加一水平恒力F拉动轻绳,使圆柱体无滑滚动一周,则力F做得功为(R4⋅)Fπ例2:已知力F=100牛,拉动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S=1米,其中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60。
,求在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
4、功的相对性:1)在求解功的问题中,位移与参考系有关,因此选用不同的参考系,位移不同,所求的功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往往以地面为参考系。
例3:已知:倾角为θ、长度为L 的斜面上放置一物块M,当物块匀速下滑至斜面底端时,斜面匀速向右运动了θcos 2L S =,求各力所作的功及斜面对物体作的功。
(θ=30)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和参考系无关;A :在系统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在求它们做的总功时所用的是相对位移,(例如:一对静摩擦力做的总功为零;一对滑动摩擦力作得总功为—f d 相对)而相对位移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若计算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得总功,分别以地面或运动木板为参考系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B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特点:① 两力可能均不做功;② 两力之中只有一个做功;③ 两力均做功:均做正功;均做负功;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5、 中学阶段常用的求功的方法;6、 1)恒力做功法:W=FScos θ2)变力做功法:① 微元法:把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方法:将过程分为许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均可认为力F 为恒力,求出每一小段内该力作的功W i =F i S i cos θi , 最后求出所做的总功W=θsin i i S F ∑求和则讨论向心力始终对物体不做功。
例4: 截面呈圆环的玻璃管被弯成大圆环,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在玻璃管内的最低点A 处有一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小球上连一轻绳,在外力F 的作用下,小球以恒定的速度V 沿管壁作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小球与管内壁外侧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内侧是光滑的,若忽略管的内外半径之差,认为均为R,,试求小球从A 点运动至最高点B 过程中拉力F 作的功。
②图像法:作出力随位移变化的图像,求出图线与位移轴所围面积的大小。
例5:用锤击打钉,设木板对钉的阻力与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f = k x,每次击钉时,对钉子作的功相同,已知第一次击钉子时,钉子进入木板d1=1厘米,求第二次击钉子时,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d2=?例6:水平桌面上放一根绳,绳的一端接着一个小孔,下面的小木块拉着该绳向下滑动,已知绳的质量为m,与桌子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做的功。
③平均力法:若力的变化与位移成比例,则可以取力的平均值求解;例7:用锤击打钉,设木板对钉的阻力与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f = k x,每次击钉时,对钉子作的功相同,已知第一次击钉子时,钉子进入木板d1=1厘米,求第二次击钉子时,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d2=?例8:水平桌面上放一根绳,绳的一端接着一个小孔,下面的小木块拉着该绳向下滑动,已知绳的质量为m,与桌子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做的功。
④等效法:从能量的变化或公式W=P t 求解;例9:一台抽水机将水从深为H的井中抽出,并以速度v0喷出,已知在t 秒内抽出水为m,则抽水机做功为多少?抽水机的平均功率为多少?例10:一枝水枪均匀地喷洒半径为R=12米的农田,已知从h=4米深的井中每秒抽出80升的水喷出,求水泵的功率。
(水枪的倾角为45度)例11:如图所示,在一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月质量为m 的物块,求若施加外力将物块压入水底过程中压力作的功。
例12:跳水运动员从高于水面H=10米的跳台自由落下,假设运动员的体重为m =60kg ,其体型可等效为长度为L=1.0m ,直径d=0.30m 的圆柱体,略去空气阻力,入水后,水的等效阻力f 作用于圆柱体的下断面,阻力f 的量值随水的深度y 变化的函数曲线如图所示,此曲线可近似看作是椭圆的一部分,该椭圆的长、短半轴分别与坐标轴重合,椭圆与y 轴相交于Y=h 处,与f 轴相交于f=mg 25处,为了确保运动员的安全,试计算池中水的深度至少应为多少(ρ=1.0×103kg ∕m 3)二、动能1、动能:状态量 E K =21mv 2, 由于v 与参考系有关,故动能的大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因此,在计算功和能时,应选用同一参考系。
2、动能定理:21222121Mv Mv W=外 ,合外力对物体作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优点:在运算过程中,不必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如何,只要确定其间各力做功的代数和,考虑其的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动能即可列式求解。
例13:长为2L 的细线系住两个质量为m 的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在线中央施加如图所示的恒力F,试求①钢球第一次相碰时在与力F 垂直方向上钢球对地的速度;②经过若干次碰撞后最后两球一直处于接触状态,则失去的总 能量为多少?例14:如图所示,轨道的对称轴是过O、E两点的竖直线,轨道BEC为120。
的光滑圆弧,半径为R=2.0米,O为圆心,AB、CD两斜面与圆弧分别相切于B、C两点,一物体从高h=3.0米处以速率v0=4.0m∕s的速度沿斜面运动,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求物体在AB、CD两斜面上(不包含圆弧部分)通过的总路程。
例15: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PQ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设绳子的总长度始终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定滑轮的摩擦均不计,开始时车在A点,滑轮左右两侧的绳都已绷紧,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为H,提升物体时车加速向左运动,从A运动到B的距离为H, 车过B点时车的速度为v,求车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若不计质量为M的车从A运动到B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求小车在此过程中,牵引力做了多少功?例16: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滑的半圆形碗,半径为R,在光滑的碗的边缘两边通过一轻质的细线挂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小物体,M>m,现让M从靠近碗的边缘处有静止开始沿碗的内壁下滑,求的物体M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细线对物体M做的功。
3、质点系统的动能定理:12K K E E W W -+=内外1) 质点的动能定理研究的是一个质点,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研究的是若干个质点。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可以由质点动能定理推导出来。
设:质点系由N 个质点组成,其中第I 个质点受到系统外力和系统内力的作用,则该时刻对该质点运用动能定理:W i 外 + W i 内 =21222121i i i i v m v m -;(分析各物理量含义) 对所有质点均利用动能定理,并求和:122122)2121()(K K i i i i i i E E v m v m W W -=-∑∑=+内外结论:对于质点系,外力和内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质点系动能的增加量。
例17:质量为M 的列车正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忽然尾部有一质量为m 的车厢脱钩,待司机发现并关闭油门时前部车厢已行驶的距离为L, 已知列车所受的阻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设比例常数为k ),列车启动后其牵引力不变,问前后两节车厢都停下时相距多远?例18: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条伸长的柔软轻绳,绳的一端挨着桌面上的小孔,绳长为L,质量为m ,一根细线通过小孔与绳头相连,下面悬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开始用手按着轻绳使之处于静止,然后放开使之运动,设绳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绳尾滑到小孔时,绳子和物体的速度为多少?例1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质量为m 1 ,高度为a 的长方体滑块,长度为L (L>a )的光滑轻杆靠在滑块的右上侧的棱上,且轻杆能绕O 轴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轻杆的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2的小球,开始时系统静止,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0,求系统释放后滑块的速度v 1随θ角的变化。
例20:水平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弹簧为原长时,小球位于O点,开始小球位于O点的右边的A点,AO=L0,静止释放,则①为使小球能且只能通过O点一次,则μ的取值范围如何?②在上述条件下,设小球停在最左边时,与O点的最大距离如何?三、势能(一)、基本概念:1、保守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力称为保守力。
例:重力,弹力,万有引力等;2、势能:在保守力场中,有一种仅有质点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势能(位能)。
3、保守力与势能的关系:保守力分别对应一种势能,它们做功均与势能变化有关,且保守力做的功等于势能的减少。
(重力——重力势能、弹簧弹力——弹性势能、分子力——分子势能)4、势能不属于某个质点,而是质点和保守力场共有的。
例如:重力与重力势能。
(二)、三种势能:1、重力势能:当质量为m的物体位于地球表面附近时,一般选择地面或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为零势能面,物体与地球构成的系统具有重力势能,大小为:E P=mgh,(h为物体相对零势能面的高度);例21: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A和m B的两物体A和B相连,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上端与物体B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加外力使物体A缓慢地向上提起,直至弹簧B的下端刚离开桌面,在此过程中,物体B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__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___弹性势能:①胡克定律:F=k x ; ②图像表示:F —x 图线,各项含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功。
;21212kx x kx W F =⋅=③平均值法: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大小成正比,22120kx x kx W F =⋅+=④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变化,则E P = ;212kx W F =结论:当弹簧的形变量为x 时,系统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12kx 此时,弹簧的弹力做功为—;212kx例22:质量为M=2千克的物体,其一端经过轻弹簧施加大小为30牛的水平恒力F,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N /M,,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求物体位移为2米时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