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氮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除夕爆竹话硫磺 1.黑火药(1)黑火药是我国值得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
把木炭粉、硫磺粉和硝酸钾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制得黑火药。
(2)黑火药的合理配比为:n(S) : n(KNO 3) : n(C) = 1 : 2 : 3。
(3)火药爆炸原理:点燃火药后,混合物发生迅猛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并生成大量气体。
气体体积急剧扩大,发生爆炸。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K 2S + 3CO 2↑+ N 2↑2.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通常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磺;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硫为分子晶体,熔点112.8℃,沸点444.6℃。
硫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52%,但是硫的分布很广。
(2)化学性质: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硫元素有 -2、0、+4、+6四种常见的化合价。
①硫通常以弱氧化性为主。
如:与金属、氢气的反应。
Fe + S ∆−−→FeS (黑褐色) 2Cu + S ∆−−→Cu 2S (黑色) Hg + S ∆−−→HgS (黑色) S + H 2∆−−→H 2S ②硫也可以表现为还原性。
如:与氧气的反应。
S + O 2−−−→点燃SO 2(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点燃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硫的用途(1)硫是动物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
如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中就有含硫的大分子。
(2)硫磺是橡胶工业的重要添加剂,是制硫酸的重要原料。
(3)硫磺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常被用作农作物的杀菌剂和治疗皮肤病的杀菌软膏。
(4)在染色、制革、国防工业、火柴、火药、烟火等行业,都广泛用到硫和含硫化合物。
(二)令人生厌的硫化氢(H 2S)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硫化氢通常为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有毒,当空气中含有0.1%的硫化氢时,就会使人感到头疼、眩晕,吸入大量硫化氢会使人昏迷或死亡。
动植物体内均含硫,腐败时会产生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 518 g/L ,比空气重。
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显弱酸性。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易分解成氢气和硫。
H 2S ∆−−→H 2 + S ↓ (2)还原性硫化氢中的硫显-2价,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硫化氢的还原性较强。
硫化氢显示还原性的几个典型反应为:2H 2S + O 2−−−→点燃2S ↓+ 2H 2O(H 2S 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 2H 2S + 3O 2−−−→点燃2SO 2 + 2H 2O(H 2S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并伴有淡蓝色火焰) (三)SO 2的性质 1.SO 2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2.SO 2的化学性质(1) SO 2与水反应:SO 2 + H 2OH 2SO 3【注意】亚硫酸(H 2SO 3)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
SO 2是H 2SO 3的酸酐,为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除与H 2O 反应外,还与酸碱指示剂、碱性氧化物、碱及某些盐反应。
SO 2 + CaO → CaSO 3SO 2 + 2NaOH(过量) → Na 2SO 3 + H 2O SO 2 + NaOH(少量) → NaHSO 3SO 2 + Na 2SO 3 +H 2O → 2 NaHSO 3与CO 2 + Na 2CO 3 + H 2O → 2NaHCO 3相似 (2) SO 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4价,为中间价态,在反应中即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①氧化性:SO 2 + 2H 2S ∆−−→3S ↓+ H 2O②还原性:2SO 2 + O 2∆催化剂2SO 33.SO 2的用途(1)作漂白剂和去污剂。
工业上常用SO 2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2)制SO 3的主要原料; (3)杀菌消毒;(4)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5)SO 2是重要的冷冻介质之一。
(四)酸雨 1.酸雨未污染的雨水的pH 一般小于7大于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如果其他酸性污染物也溶于雨水中,雨水的pH 明显下降。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我们就称它为“酸雨”。
2.酸雨的成因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所致,其中硫酸一般比硝酸多,称硫酸型酸雨。
其成因较复杂,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1) SO 2溶于水生成H 2SO 3,H 2SO 3被缓慢氧化成硫酸:SO 2 + H 2O ∆−−→ H 2SO 3,2H 2 SO 3 + O 2 → 2H 2SO 4 (2) SO 2在空气中的灰尘或NO x 的催化下被O 2氧化成SO 3,SO 3溶于水形成H 2SO 4: 2SO 2 + O 2∆催化剂2SO 3,SO 3 + H 2O → H 2SO 43.酸雨的危害(1)酸雨使植物遭受严重侵蚀,生存受到威胁; (2)酸雨会使土壤酸化,引起农业减产; (3)酸雨容易腐蚀水泥、大理石质建筑物; (4)酸雨侵蚀钢铁制品,使钢铁表面生锈; (5)酸雨危害人体健康。
4.酸雨的防治减少酸雨的生成,必须控制空气中SO 2等气体的含量。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主要有: (])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2)对煤和石油进行脱硫或对它们燃烧后形成的烟气 在排放之前除去硫的氧化物等。
【拓展】(一)有关硫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1.S 的常见化合价有:-2、0、+4、+6。
-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0价和+4价是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6价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
如3.硫元素相邻价态的微粒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S 和H 2S 、S 和SO 2、SO 2和浓H 2SO 4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有时硫的化合价会发生跳位转化。
如2S S -、遇到强氧化剂时,33626HNO HNO S S S S +-+−−−−→−−−−→稀浓、;又如条件发生改变时:(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空气①气味:CO 2无味,SO 2有刺激性气味②毒性:CO 2无毒,SO 2有毒③溶解性:CO 2微溶于水,SO 2易溶于水 ④液化:CO 2难液化,SO 2易液化化学性质 都是酸性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 2 +H 2O H 2CO 3,SO 2+ H 2OH 2SO 3②都能与碱反应,但用量不同,均可以生成两种盐。
SO 2或CO 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Ca(OH)2+SO 2 → CaSO 3↓+H 2O CaSO 3+SO 2+H 2O →Ca(HSO 3)2①二氧化硫常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2SO 2+O 2 ∆−−−→催化剂2SO 3 CO 2+C ∆−−→2CO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碳不能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碳不能③影响大气的结果不同: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三)常见的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比较(四)工业吸收SO 2常用的方法二氧化硫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罪魁祸首。
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达到百万分之零点一至百万分之一时,植物、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就会严重受损;当达到百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十时,会引起人的呼吸道痉挛、流泪、咳嗽甚至死亡;若达到万分之一时,一切生命都会完结。
因此我国规定:厂矿周围上空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0. 02 mg/L 。
为了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世界各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烟道气脱硫,以防止空气污染,回收和利用二氧化硫。
1.“固硫”法将生石灰跟煤均匀混合,煤燃烧时放出的SO 2跟生石灰反应生成CaSO 3,CaSO 3再被空气氧化成CaSO 4(石膏)而被“固化”,从而减少SO 2向大气的排放。
其反应方程式为:SO 2+CaO ∆−−→CaSO 3 2CaSO 3+O 2∆−−→2CaSO 4 2.吸收法(1)硫酸厂通常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
SO 2+2NH 3+H 2O → (NH 4)2SO 3 (NH 4)2SO 3+SO 2+H 2O →2NH 4HSO 3当吸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再用93%的浓硫酸酸化: 2NH 4HSO 3+H 2SO 4 → (NH 4)2SO 4 +2SO 2↑+2H 2O (NH 4)2SO 3 +H 2SO 4 → (NH 4)2SO 4 +SO 2↑+H 2O放出的二氧化硫浓度达95%以上,经液化得到液态二氧化硫,可用于制取漂白剂、消毒剂,也可用于生产硫酸。
硫酸铵溶液经过结晶、分离、干燥,可用作化肥(硫铵),这样便一举数得。
(2)用纯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2Na2CO3 +SO2 +H2O →2NaHCO3+ Na2SO32NaHCO3 +SO2→Na2SO3 +2CO2↑+H2O这样吸收设备简单,效率也高,所得Na2SO3可用于造纸工业制造牛皮纸。
(3)用Na2SO3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Na2SO3 +SO2 +H2O →2NaHSO3−−→Na2SO3 +SO2↑+H2O↑2NaHSO3∆得到含高浓度SO2、水蒸气的副产品,同时生成的Na2SO3还可循环使用。
此外,在减轻SO2等引起的环境污染方面,植树造林也有一定功效,特别是梧桐、臭椿吸收SO2的效果甚佳。
(一)固氮的途径1.氮元素存在形态空气中含大量N2,是工业生产中N2的主要来源。
2.N2的物理性质氮气难溶于水,难液化,密度比空气略小(与空气密度相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2。
3.N2的化学性质由于氮分子的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性质很稳定,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学变化。
2NH3(1)与H2的反应:N2 + 3H2高温、高压催化剂放电2NO(2)与O2的反应:N2 + O2−−−→点燃Mg3N2(3)与Mg的反应:3Mg + N2−−−→4.氮的固定(1)定义: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2)氮的同定的途径①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部常附有小根瘤,其中含有固氮菌,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变成氨(铵态氮肥)作为养分吸收,所以这些植物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②大气同氮闪电时,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氮的氧化物,经降水生成极稀的硝酸(硝态氮肥),渗入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
放电2NON2 + O2−−−→2NO + O2 →2NO23NO2 + H2O →2HNO3 + NO【注意】生物固氮和大气固氮统称自然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