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与世界优秀教案上(1-10)

天津与世界优秀教案上(1-10)

天津与世界三年级(上)备课人:***何静郭朝霞第一课我们的家乡——天津教学目标:通过对天津的地理位置、区县组成、名胜古迹等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产生“我是天津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天津是我们的家乡。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是美丽繁华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我们的家乡“天津”。

二、认识天津1、天津的地理位置:游戏“找天津”2、天津的区县组成:小知识“话说区名”三、了解天津1、小组交流汇报把课前收集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推荐组内交流最佳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介绍天津的风景名胜周恩来故居位于南开区二纬路南开中学内的周恩来纪念馆,以十分丰富的展品展示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和投身革命的历史,是较为翔实的周恩来青年时代史料纪念馆。

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位于海河之畔,全长600多米。

街上有天后宫等古建筑,天后宫是我国北方罕见的“妈祖庙”,是天津人祭海的地方。

古文化街上有一百多家店铺,全部是仿清建筑,经销各式各样的文物、工艺品、笔墨纸砚和其它文化用品。

其中最著名的有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

广东会馆天津广东会馆现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地处南开区南门内大街。

广东会馆的建筑非常精美,是天津乃至全国同类建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

广东会馆的主建筑是戏楼,设计和建造得非常精巧,梅兰芳当年曾在此演出过。

独乐寺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

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统和二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相传这里是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反叛起兵之地。

因安禄山喜独乐,不愿与天下人同乐,故此起名叫“独乐寺”。

盘山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相传东汉末年,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盘山风光秀美,以“上盘之松、下盘之水”闻名,奇石、怪松和清澈的泉水吸引众多游客。

乾隆游后感叹道:“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四、比比谁的知识多。

介绍自己了解的天津最美丽的地方。

如:著名学府: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耀华中学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科技馆、周邓纪念馆五、总结天津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希望同学们用你们的知识和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第二课海与河孕育了天津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贝壳堤的形成,知道贝壳堤是古海岸遗迹。

通过了解海河及七里海这些古迹,培养学生爱护历史遗迹,自觉加以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观看贝壳堤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退海成陆小知识在地质史上,由于受冰川期的影响,从第四纪以来,地球上曾发生大规模的海进海退有6次之多。

第四纪全新世早期以前(12000年),海水在大陆架以下。

全新世早期,进入了冰后期——北方期,气候逐步变暖,引发渤海湾西岸开始发生最后一次海浸。

于海面上升下,使海岸线由渤海大陆架处向西推进。

距今9000年时,海水接近现代海岸线位置。

全新世中期,距今7500年时,进入了最温暖的大西洋期,海浸向陆地加速推进。

距今6000年时,气候开始转凉,上升的海面有所减缓。

其后,海水停止西进,并有所回退。

大约4000年前,天津市区所在地才从海底露出。

三、小组交流,汇报。

1、把课前收集的贝壳堤和七里海的图片和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推荐组内交流最佳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

第一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冲积平原的西南部,距现代海岸线22——27公里。

由黄骅县苗庄起,经徐庄、大苏庄、至翟庄子,形成时间距今5000——4000年。

因年代久远,其堤多被土层掩埋或成为一个堆积点。

第二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冲积平原西部,距现代海岸线11——35公里。

北起老铺,经芦台、俵口、东堤头、张贵庄、巨葛庄、沙井子、武帝台,至黄骅县常庄,形成时间距今3800——3000年。

其堤高出地面1——2米,宽100——500米。

第三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冲积平原东部,距现代海岸线20——0公里。

由汉沽原党校,经淮淀、白沙岭、军粮城、西泥沽、上古林、岐口,至狼坨子,形成时间距今2500——1100年。

其堤高出地面2——3米,宽100——200米。

第四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平原东部特大高潮线附近,大致平行于现代海岸线。

北起高上堡,经黑沿子、陡河口、蔡家堡、蛏头沽、海河口、高沙岭、马棚口,至岐口与第三道贝壳堤汇合,形成时间距今700——500年。

其堤高出地面0.5——1米,宽20——30米。

七里海湿地位于天津平原的北部,属于全新世海积冲积平原上的众多洼地之一,天津平原形成于第四纪的冰后期,是渤海海退过程中由河流泛滥沉积和海水回侵沉积共同形成的低平原,海拔高度2-4米。

地表组成主要是晚全新世的河流相和滨海泻湖相、海湾相沉积。

古河道、贝壳堤及洼地是本地区主要微地貌类型。

七里海湿地等所属的洼地是泛指平原上与周围高差1-2米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碟形区,按成因可分为冲积扇间洼地、河间洼地、滨海洼地和古泻湖(以七里海湿地为代表)等多种类型。

这些能够蓄水的天然洼地在广袤的滨海平原上星罗棋布,构成了天津地区独特的地貌景观。

四、比比谁的知识多。

天津七十二沽,你能说出几个?城内二十一沽有丁字沽、西沽、东沽(东沽在窑洼,见明时窑洼元帝庙磬文“曰东沽港村”,今元帝庙改净土院)、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里沽、邓善沽、郝家沽、东泥沽、中泥沽、西泥沽、大沽。

此二十一沽,从西潞河名也,西潞河一名西沽河。

在宝坻者二十九,曰翦子沽、南寨沽、五道沽、小塔沽、又小塔沽、王家沽、曹家沽、葫芦沽、青稗沽、于家沽、梁家沽、豹子沽、西鲁沽、东鲁沽、菱角沽、矼石沽、塔沽、半截沽、大淀沽、玛瑙沽、大骆里沽、小骆里沽、大沽、滩沽、北李子沽、南李子沽、八道沽、傍道沽、西壮沽。

在宁河者二十二沽,曰齐家沽、南沽、江石沽、大麦沽、傍道沽、捷道沽、麦子沽、东槐沽、中兴沽、北涧沽、盘沽、南涧沽、钩楼沽、汉沽、马杓沽、李家沽、又李家沽、蛏头沽、宁车沽、塘沽、田家沽、丰家沽。

此二县五十一沽,从东潞河名也,东潞河一名东沽河。

五、小结第三课从直沽寨到天津卫教学目标知道“天津”名称的由来,初步了解从直沽寨发展到天津卫的简单历史,知道并热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津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天津也叫天津卫,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得名的吗?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天津发展的图片和资料。

2、推荐组内交流最佳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介绍天津的名称由来和建城经过。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

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

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

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

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

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

1398年,朱元璋病死。

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文继位,史称建文帝。

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

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在军事部门设立的同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天津建成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明清两朝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

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为府,并另设天津县,天津城也成为了地方行政中心。

为了加强防卫,同时兼顾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间重修时将原来3丈5尺的城高降低为2丈4尺,将城基宽由原来的2丈5尺扩建为3丈2尺,使天津城城墙成为一个梯形。

重建后的天津城不仅扩大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御设施。

至今天津还流传一首民谣说:“天津市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这些建筑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设的。

建卫筑城后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著。

永乐帝建都北京后,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转运,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

海河全长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东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海河作为天然河流,就成为中国北方人民的水运通道。

(东汉时期曹操开挖河渠工程,将海河平原上的300多条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为众流归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朝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全长1400多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金、元以后,漕运开通,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永乐帝建都北京以后,天津转输漕粮的任务更加繁重,到明朝宣德十年(1435),明朝政府专门在天津设置管理漕运的专门机构,当时大运河上粮船上万艘,转输漕粮500万石,繁荣景象另人叹为观止。

漕粮的转输带动了天津的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三河交汇的三岔河口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业区,货栈、钱庄、会馆等行业应运而生,集市贸易也随即兴旺,十集一市的轮转也使当时的天津人有天天赶大集的感慨,商业的繁荣昌盛使天津也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

这时的天津已远远超出单纯军事要地-“卫”的地位。

清初史学家谈迁经过天津时发出了“城镇百货交集”的感叹。

清朝顺治12年(1655),荷兰使节哥页在天津被“人烟稠密,交易频荣”的景象所震惊,他命随从人员将海河两岸的景象绘图带走,并把天津和广州、镇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港口。

明清时期的天津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开放的城市。

三、比比谁的知识多1、介绍一个天津老城的故事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老城的地名。

四、总结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