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的冒牌机器人企业,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在现有产业格局下,机器人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
去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量只有7 万台,一台按20 万元计,产值才140 多亿元,除去外资产品占比的85%,国内产品销售额仅21 亿元。
按此计算,工信部统计的800 家机器人企业年销售额平均不足300 万元。
因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国产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三个特点,即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
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在不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情况下,只能做点外壳和组装。
但市场在呼唤。
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去年底已达160 万台,亚洲仍是最大的市场,而我国市场的增速达17%,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每万人49 个,市场潜力巨大。
按中国制造2025 的规划,2020 年、2025 年和2030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为15 万台、26 万台和40 万台。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40 亿元左右。
基于新材料等技术为机器人提供的发展条件,加上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调整升级,对工业机器人产生了很大需求,而在社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包括服务业、医疗业上的应用。
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 亿元。
放眼全球,目前在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还是以欧日为主导,尤其以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瑞士ABB 最为出众,被称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
我国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仍需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固然要有追赶的狠劲,更要有追赶的智慧。
机器人产业需理性增长。
不比互联网,机器人产业牵涉产业众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