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练习

现代汉语练习

思考和练习八一、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并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

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一重复句,并列关系。

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

“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一重复句,条件关系。

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一重复句,条件关系。

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

“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

“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

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一重复句,并列关系。

“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一重复句,顺承关系。

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单句。

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

“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进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多重复句。

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

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分析如下: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单句。

双宾语中的远宾语是个多重复句形式。

附:单句分析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附:复句形式分析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二、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

(关联法,意合法?联合。

偏正?并列,递进,因果……)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③两亿人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线路打电话而互不干扰,听得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④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

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⑤行李太多,每个人都要拿一些。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⑥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意合法,偏正复句,当阳天气预报,因果关系。

⑦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

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⑧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三、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①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②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的,不管他说得多么动听人们也不会信任他。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③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有了知识,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④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⑤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27岁才离开。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⑥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⑦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⑧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⑨在周副主席的号召和影响下,整个村子的部队都搓米:有瓦片对瓦片搓的;有石头对石头搓的;有的干脆就用手搓,手上磨出了血泡,但仍然愉快地搓。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⑩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有联系群众的长处,但是不善于思索,不愿意用脑筋多想苦想,结果仍然做不成大事。

四、按照复句内各大类的关系,每种类各造一个复句。

(答案略)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而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

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错用关联词语。

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错用关联词语。

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⑤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

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应将“就”改为“也”。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五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

“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

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

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九一、简要说明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

句群和复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1)构成单位不同。

句群由句子构成,复句由分句构成。

(2)关联词语使用情况不同。

有些复句使用的成对的关联词语,在句群中一般不能使用。

句群和段落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句群是语言使用单位,属语言学范畴;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语意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

自然段是文章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它的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等等。

二者相比,自然段具有更大的任意性。

(2)划分的目的不同。

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的结构规律及其表达效果;划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

二、从某篇文章中选一个自然段,划分出句群,并分析各句群内部的结构层次和关系。

(答案略)三、举例说明哪些复旬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哪些句群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一般地说,限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不是……就是”关联,决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关联,这两类复句一般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

例如:①不是小林来向他打听回话,就是两位伙伴催他拿主意。

(限选关系)②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

(决选关系)句群中的问答句式、连问句式、连叹句式等都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抚宁天气预报,因而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例如:③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问答句式)④怎么了?什么东西掉了?(连问句式)⑤真见鬼!这简直是乘人之危!(连叹句式)四、分析下列句群的句际关系类型。

①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③“满招损,谦受益”,这两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真理。

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这句话受到教益。

④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包括我们常见的黄豆、青豆、黑豆、褐豆等。

大豆的茎有直立的,也有半蔓生或蔓生的,茎上、叶上和豆荚上都有茸毛。

花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

种子圆形或椭圆形,有黄、青、黑、褐等不同颜色。

⑤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我高兴了。

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是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

五、改正下列句群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海外,我是个穷孩子,当时不必说读书,就连日常生活都不能维持。

我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替资本家做苦工给折磨死了。

爸死以后,我就没有书读了。

前后矛盾。

从第一句看,“我”没有读过书;从第三句看,“我”是读过书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②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的撰写。

导师劝她留校执教。

她的论文答辩已经通过。

她不肯,一心要去较艰苦的新疆工作。

语序不当,有的地方?嗦。

可改为:“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

导师劝她留校执教。

她不肯……”③“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这是一部分同志摆出的一对矛盾。

雷锋同志是怎样处理学习和业务这对矛盾的呢?他说:“我们在学习问题上,也要提倡‘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前后语意不连贯。

前面谈的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后面谈的是“学习和业务”的矛盾。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④今年暑假是我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假期。

在放假前夕,我正在考虑如何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时,我收到了我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的来信,邀请我在假期内到南京玩,因此我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决定到南京去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

语言重复?嗦。

可改为:“……放假前夕,我正考虑如何度假时,收到了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邀请我去他那里玩儿的信,我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十一、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

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二、解释下列各段文字中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理由。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