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厂课程设计

水厂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总论1.1 城市概况随州市位于东经112°43′~113°46′;北纬31°19′~32°45′,东与广水市、县毗邻,西与宜城市、枣阳市相连,北与桐柏县交界,南与安陆市、京山县、钟祥县接壤,处于省三个经济区(鄂东、鄂中南、鄂西北经济区)和省豫南经济区的结合部。

1.2自然条件1.2.1 气象资料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

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16.3℃。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最小相对湿度:1%,多年平均降雨量:962.6mm,年最大降雨量:1400.3mm,年最小降雨量:611.80mm,多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2.Om/s,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风。

1.2.2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地质结构主要为亚粘土层、粘土层、软塑亚粘土层。

亚粘土层埋藏于地下0.5米以下,厚度0.5~11.5米,粘土层埋藏于地下0.5~0.8米,厚度0.5~0.8米,软塑亚粘土埋藏于地下2.5~8.0米,厚度1.4~5.0米。

地震裂度按6度考虑。

1.2.3水质分析结果第二章总体规划和方案论证2.1 水源选择一般原则水源选择遵循的一般原则有:(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勘察。

(2)水源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水量充沛可靠;原水水质符合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具有施工条件。

(3)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容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4)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5)确定水源、取水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6)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2 净水厂厂址选择和方案确定2.2.1水厂厂址选择的一般原则水厂厂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便于设立卫生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2.2.2、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根据上述论证,水处理工程可形成两个基本方案,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2.2.3方案确定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可见,第一套方案更具有综合优势,近期采用该方案。

第三章工程方案容3.1 设计原则本工程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有:1.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2.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符合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

3.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4.给水工程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

近期设计年限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采用10~20年。

5.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以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和供水水质,降低能耗、药耗、水耗,节约能源和资源,优化运行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主旨,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7.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8.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其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其水质标准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

3.2 工程项目规模及容3.2.1工程规模1、设计水量工程设计供水量:27.5万m3/d。

2、出水水质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水压管网最大水头损失按0.254 MPa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应≥0.58MPa,以满足最不利点处服务水头0.32MPa的要求。

3.2.2工程容工程设计容包括:水源地取水工程、输水管道工程、水厂以及相应的供配电、自动化监控、土建工程参照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要求,各取水构筑物、取水泵联络管道、输水管道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水厂处理构筑物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二级泵房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设计,并能够适应用水量变化。

城市用水逐日时变化如下:城市用水变化情况4.1 取水构筑物 4.1.1取水构筑物选型根据所确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采用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形式。

采用水库取水。

4.1.2取水头部选择选用管式取水头部(垂直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1、构造简单 2、造价较低 3、施工方便4、喇叭口上应设置格栅或者其他拦截大漂浮物的装置5、格栅的进水流速一般不宜过大,必要时应考虑有反冲或清洗设备 4.1.3进水孔的设计进水孔分上、下两层,但设计时,按河流最低水位计算下层进水孔面积,上层可与下层相同。

进水孔设计流速取s m /6.0,栅条采用扁钢,厚度mm s 10=,栅条净间距采用mm b 50=,格栅阻塞系数采用75.01=k ,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为833.0。

进水孔尺寸选用21124.24.16.1m m m H B =⨯=⨯,格栅尺寸选用224.24.16.1m m m H B =⨯=⨯。

4.2 絮凝池 4.2.1混凝与沉淀快速混合;适当的絮凝时间;较稳定的沉淀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工程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快速混合隔板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

4.2.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1、根据所给的水源水质确定混凝剂为碱式氯化铝。

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51.4mg/l 。

2、加药间和库房:设在投药点的附近;室有冲洗设施,有5‰坡度坡向集水坑,通风良好且东季有保温措施。

3、调节池溶液池溶解为3148m W =,形状为矩形。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板浆式搅拌机搅拌,溶解池和溶液池。

材料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壁衬以聚乙烯板。

4.2.3混合为提高混合效果,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加药点设在混合器进口处,并增加药液扩散器,使混凝剂在管道很好的扩散,形成均匀混合.具有投资较低,无需额外提供能源,易于安装,无需经常维修,混合效果良好的显著优点。

按要求在混合器设置若干固定混合单元,每一混合单元由若干固定叶片按一定角度交叉组成,当加入药剂的水通过混合器时将被单元体分割多次,同时发生分流交流和混凝以达到混合效果.口径和输水管道配合,分流板的级数一般取三级,锥形冒夹角90度。

管式静态混合器共设四个,直径为DN900,水头损失为0.46m 。

4.2.4絮凝絮凝池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优点,1.絮凝时间短;2.絮凝效果好;3.构造简单。

絮凝池共设置四座,每座的有效容积为:3955m V =,流速分为六段,每一种间隔采取5条,则廊道总数为30条,水流转弯次数为29次。

絮凝池尺寸为m m m H L B 8.23.3812⨯⨯=⨯⨯ 4.3 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的优点: 1.造价较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对原水浊度的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较好沉淀池个数采用n=4,池平均水平流速沉淀池停留时间 T=2h沉淀池水平流速s m v /02.0=,有效水深为m 9.3,超高为m 3.0,沉淀池总高度为m 2.4。

沉淀池平面尺寸为m m L B 11412⨯=⨯,采用机械排泥。

4.3.1设计设计水量s m h m d m Q /18.3/11458/2750001.1250000333===⨯=设 共设置四座沉淀池每座处理水量为s m h m Q /8.0/5.286433== 采用数据: 停留时间h T 2=,沉淀池水平流速s m v /02.0= 计算沉淀池长m vT L 114202.036003600=⨯⨯== 沉淀池宽设计中取m B 12= 沉淀池水力复核2425.312m Bh =⨯==ωm h B 195.32122=⨯+=+=ρ0000185.08.94202.0192=⨯⨯=Fr弗劳德数介于0.0001~0.00001之间,满足要求 4.3.2 排泥为取得较好的排泥效果,可采用虹吸式机械吸泥机排泥,选用121-HJX 型桁架式吸泥机。

4.4 V 型滤池设计中共设V 型滤池四座,每座滤池又分成四格设计水量 s m h m d m Q /18.3/11458/2750001.1250000333===⨯= 设计参数采用:设计滤速s m v /10=总冲洗时间h 2.0min 12=,冲洗周期h T 48= 4.4.1 滤池面积及尺寸单格滤池面积为272m ,单格滤池的尺寸为m m L B 126⨯=⨯ 4.4.2 滤池高度滤池超高为m 30.0,滤池口水深m 50.1,滤层厚度m 40.1,滤板厚度m 15.0,滤板下布水区高度m 90.0,则滤池总高度为m 25.4 4.4.3 冲洗方式V 型滤池采用气水反冲洗的方式 4.4.4滤池各种管渠1、进水系统进水总渠:四格滤池分为独立的两组,每组进水总渠过水流量按强制过滤流量设计,进水管的管径为2、排水系统(1)排水总渠终点水深m H 82.03= (2)排水渠起端水深m H 22.04= 3、反冲洗系统 (1)气水分配渠反冲洗流量s m Q /36.035= 气、水分配渠水深m H 6.02= (2)配水方孔面积和间距 配水方孔总面积2172.0m F =在气、水分配渠两侧分别布置配水孔36个,孔口间距0.4m 4.5 清水池清水池共设四座,池子有效水深取m0.4,超高取m5.0,覆土厚取m5.0,采用矩形清水池,清水池平面尺寸为mmLB7025⨯=⨯进水管:1200DN出水管:1400DN溢流管:1200DN排水管:1000DN通风管:取200DN,每池设20根,上配滤网检修孔:每个清水池上设两个检修孔1200DN4.6 配水井设配水井一座,考虑虹吸管事故时调节的时间min2=t,虹吸管淹没与动水位以下的深度为m5.1,配水井直径为m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