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第2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 人教大纲版

高考地理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第2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 人教大纲版

第二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I.必记知识全览 (31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数据1.恒星日。

2.太阳日。

3.回归年。

一、1.23小时56分4秒2.24小时3.·365日5小时48 分46秒二、必记规律1.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

3.地球自转角速度。

二、1.自西向东2.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除两极点外,全球均等,都是每小时15。

三、必记意义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来源:学科网ZXXK]三、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来源:学科网ZXXK]考点详解剖细解入市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自转运动基本规律(1)方向:地球在时刻不停地绕假想的地轴作旋转运动,其方向为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如果从南极点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反过来,根据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可推出图中的中心点为南极点。

(2)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即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花的时间,为23时56分04秒,即一个恒星日,这是以恒星为参照物的真正周期,常用于科学研究。

实际上,人们习惯上使用的自转周期是以太阳为参照物,长24小时的周期,即一个太阳日,为什么一个太阳日会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呢?可用图2—1表示。

当地球位于E1位置时,地球上的P点刚好正对着太阳和天空中的某一颗恒星,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刚好转一圈(360o)达到Ez后,P点又正对着那颗恒星了,这是一个恒星日,即图中A 所代表的时段。

但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作绕日公转运动,在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它在公转轨道上约向东移动了1。

,因此P点并不正对太阳,需要再继续转动约1。

,P点才能正对太阳,这一过程约需3分56秒,图中的B表示一个太阳日。

(3)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即分别用角度和距离来衡量地球自转的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地球表面上的各点(除南北两极点)就相当于绕其所在的纬线圈跑了一圈,因此这些点都是转动了360o,即角速度相等,每小时大约为15。

,但由于各条纬线圈的长短不等,它们所“跑”的距离则有着较大的差异,赤道的距离最长,因此线速度最快,约为40000 km /24h≈1670 km/h,其余纬度的线速度为1670 km/h×C0Sφ(其中的φ为所求地点的纬度)。

由于C0s60o的值等于1/2,所以南北纬60o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11 (典型例题)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从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东向西呈顺时针方向转动B地球自转方向因时因地而异,但自转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C.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太阳日,它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D.在太平洋上作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会感觉到一个太阳日的长度比实际的要短考题1-2 (典型例题)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轴是地轴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考题1-1点拨: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虽然从南北极点上空看,其顺、逆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地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地轴以外的各点都在按同一方向转动;其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时56分04秒,即转动360o所花的时间,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以太阳为参照物,用太阳日,如果在地球上作自西向东的运动,就好像迎着太阳直射点而去,因而会感到一个太阳日比实际的长度要短些;反之如果作自东向西的运动,则会感到太阳日会长些,如果运动速度刚好和地球自转(日太阳视运动)速度一致,则会感到太阳不升也不落。

答案:D考题1—2点拨:地球的自转运动是绕其旋转轴——地轴的运动,它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运动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是固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A总结提示: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包括方向、周期、速度三个方面。

就方向而言,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表述就不同;就周期而言,由于我们选用的参照系不同,而有不同的周期,实际上真正的周期只有一个,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就速度而言,球体的旋转速度的表示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它们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以上内容需要我们注意区别。

考点2.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刻,只有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能被太阳光照到,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个球面照不到太阳光,是黑夜。

如果地球像太阳一样能发光,或是像玻璃球一样地透明,那么地球表面就不会有昼夜之分了。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①概念,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这是一个大圆,任何时候都把地球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

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因此站在晨昏线上的人看到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或日出或日落。

②晨线与昏线的判读:晨昏线往往被与纬线圈相切的两个点分为两段——晨线和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昼半球的那条界线叫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更替到夜半球的那条界线叫昏线。

侧视图中一般能看见整条的晨线或昏线,俯视图中能看到半截的晨线和半截的昏线,如图2—2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③晨昏线位置的日移动:实际上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运动,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动的,而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地西移,从而导致一个地点的昼夜状态在不断地变化。

(3)昼夜状态的表示:任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昼夜状态都可用太阳高度角(所谓太阳高度角就是指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表示如下:太阳高度角(H) 表示意义昼半球H>0o太阳在地平线之上,离直射点越近H越大,直射点上H=90o晨昏线[来源:学科H=0o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网ZXXK]夜半球H<00 太阳在地平线之下,即看不到太阳(4)昼夜交替的原因:如果地球是静止的,那么对着太阳的半个球始终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个球始终是黑夜,也就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了。

但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也就在不断地西移,从而导致晨昏线也不断地西移,进而出现一个地方昼夜状况发生变化的现象。

(5)昼夜交替的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也就是地球表面各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

(注意该周期的参照物是太阳,因此和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有所不同。

)(6)昼夜交替的影响:正是由于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因此这一周期就成为制约人类起居休息的基本时间单位。

目前我们生活中所用的一天,即是这个周期;另外,由于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导致白天的气温不至于过高,夜晚的气温不至于过低,这种昼夜温差不太大的温度条件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考题2 (典型例题分)读下图,回答:(1)若AB是昏线:①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

②此时的北京时间为月日时。

③ABCD四点按昼长由长到短分别为,按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分别为。

(2)若昏线经过CD两点:①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B.地球公转速度最慢C.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D.北京和新加坡的昼长相等(3)若此时CD一线两侧日期不同,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此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在 (昨、今)日。

(4)若从C、D分别沿经线向赤道发射一颗射程为lll0km的导弹,则( )A.两导弹都落在CD线之东B.两导弹都落在CD线之西[来源:学|科|网Z|X|X|K]C.从C点发射的导弹落在CD线之东,而在D点发射的导弹落在CD线之西D.从C点发射的导弹落在CD线之西,而在D点发射的导弹落在CD线之东考题2点拨:这是一幅光照示意图,图中的横线是纬线,纵线是经线。

根据AB是昏线可知,晨昏线之下的部分为夜半球,北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A点所在经线(150o Z)是夜半球_的中线,进而可得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30o w经线的交点上这一结论。

30o W为6月22日的正午12时,因此北京时间是6月22日22时。

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因此除了极昼和极夜地区外,越在北方的地区昼就越长,A点发生极昼现象,昼长达24小时,是四点中昼最长的点,B点发生了极夜现象,是四点中昼最短的点。

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因此越接近北回归线的点,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

如果昏线经过CD两点,说明此时昏线与经线重合,该日为春分或秋分,且CD线之西属昼半球,之东属夜半球,C D线(即150o W经线)为18时,据此可推出北京时间是12时。

由于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如果此时CD一线两侧的日期不同,而据图中的经度可知该线并非日界线,这说明CD此时为零时,则30o E为12时,因此北京时间是18时。

这时只有150o W向西到180o之间的区域属刁三昨日,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今天。

如果从C、D分别沿经线发射导弹,那么它们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分别向右、左偏,故最终这两枚导弹将分别落在CD线之西东两侧的地点。

答案:(1)①23o26′N、30o W②6 22 22③ACDB CADB(2)①12时②B(3)1g时今 (4)D总结提示:晨昏线是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线之一,在解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它可以判断日期、季节,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判断昼长、夜长,可以判断太阳高度,可以判断日出、日落时间,还可以判断地方时、区时等。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表示该日是二至,若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昼,则为夏至(6月22日前后),若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夜,则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表示该日是春分(3月21日前后)或秋分(9月23日前后)。

过晨昏圈与纬线圈交点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间时刻或夜半球的中间时刻;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18时。

考点3.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也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来源:Z|xx|](2)区时:因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地方时,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经度每隔15。

划分一个时区的办法来协调各地的时间,全球360。

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用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用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区时。

笼统地说,全球的时间就由无数个变为24个。

但是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不同的计时办法。

(3)部分国家的计时方法。

印度:采用半区时计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

的时区边界经线的地方时,印度用的是东5.5区区时。

朝鲜:该国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于是采用了本国东部时区东9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