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09综合钟荣华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太阳每天悄悄从东方升起,白天到来,又偷偷从西方落下,黑夜降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说课所要解释的话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二个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刚学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续,也是对行星地球的进一步补充。
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两部分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认识昼夜现,学会计算时差的重要途径,也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转演示,认识昼夜交替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认识时差以及学会不同地区时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看图,提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会在不同的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昼夜交替的原因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破除迷信及伪科学;
(2)感受地理科学的乐趣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设置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重点依据:因为本部分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1)在不同的光照图判定晨昏线
(2)不同地区间时差的换算
难点依据:因为这些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而高一新生又没有任何认知基础,对学生言相对较难,因此将本部分内容设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形成教学相长互利互惠的良好开端,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法、探究法等。
学法:
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
以上的教学方法,将在以下说教学过程中一一体现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概念,同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天会经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呢?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演示:
小组间用地球仪、小电筒演示昼夜交替的过程,观看《斗转星移》关于地球自转的部分,经过合作小组交流,体会什么是昼夜半球、晨昏线,感悟昼夜交替的过程。
同时设疑: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否还存在呢?
3.指导画图:
给出一些晨昏线图片,让学生从侧面、南北极上空不同的角度去画晨昏线,学会判断的和画晨昏线,再集体订正、总结。
4.认识时差:
通过读P17页的时区和国际是界线图,认识地方时、区时及国际日界线的定义并通过简单的运算,学会不同地区的时差计算。
5.知识总结
通过对本堂课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加强记忆,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6.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对本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本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六,说板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2.晨昏线二、时差
1.地方时
2.区时
3.国际日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