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运玲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引导

孙运玲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引导

>才智/20等游戏活动,将之贯穿于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加和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1.4 教学环境改革我国校园中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这也是英语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在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学习环境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校园文化内容和氛围,对学生有着直接或者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在校园中有针对性地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如开展以英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英语角”等交流平台、创设英语墙报、开展英语竞赛等等,将英语逐渐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以弥补课堂英语学习的不足。

在课堂中也要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利用录音机、录影带、VCD、投影等多媒体,使英语教学图、文、声、色并茂,创造融音像、动作、知识于一体的英语学习氛围;也可编排情景剧,寓教于乐,从而改变传统枯燥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2.以学生为中心,为适应时代需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首要的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教学也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翻译式”、“灌输式”,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教学造成学生笔试能力强,口语却一塌糊涂,很少能够运用自如,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

所以,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转变这一观念,“以学生为本”,应更多地注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与交流的工具,语言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我们要推动英语教学的科学化、动态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结语信息化社会,英语已成为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英语是其步入社会,参与竞争的基本能力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要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

参考文献:[1] 黄彩珍.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4)作者简介:王丽仙(1969-),女,福建莆田,汉族,学士学位,福建省税务学校,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及教学改革方向。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引导孙运玲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摘要:理想信念是最高的人生追求,对人们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引导,对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基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识了解,阐述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从宏观分析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思想引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可行性发展路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思想引导路径理想信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种文化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有机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维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及思想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概念与内涵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党史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最终目标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逐步形成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要求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社会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

正确的理想信念系社会凝聚力、生命力于一体,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分重视青年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第一,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需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带领我们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富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并在与时俱进中全面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这两个思想都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应坚定党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创造未来的力量,不能忽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前大作用;第二,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导致不能深刻思考人生。

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直接作用于思想和灵魂,从而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它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扎的需求。

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只有牢固树立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不愧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现状客观来讲,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不少问题,因此正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境,对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

根据聂立清等人的“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调查显示,只有57.7%大学生认同“共产主义最终能够实现”,从这一点上,我>才智/21们不得不看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在逐步发生演变,他们的心理状况呈现出变化多元、多样的特征,甚至出现“金钱至上、贪图享乐”等不良主义功利观念,他们认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物质利益才是维系生存的根基,把“挣更多的钱” 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认为理想信念则是虚幻的,没有现实意义。

只重视生活理想的追求,忽视道德理想的确立。

一部分学生崇尚知识改变生活的理念,不懈的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实现,但忽视了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不能够践行道德规范,导致社会公德意识差。

这就导致大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和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出现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模糊等严重的信仰危机;第二,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出现了重个人主义,轻社会使命感的利己思潮,很多学生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但在实际行动中则更注重个人理想目标的实现,关注的更多的是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利益的获取。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人的自我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能动的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人的自我实现只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时,才能是实现自我发展。

在一个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竟有高达72.1%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了一份好工作而入党”,这就表明,当代很大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一味追求成功和满足自身的价值欲望,集体意识和觉悟不足;第三,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我国很多高校都较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但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则偏重于模式化的讲解,教育方式不当,把其作为一门课程去对待,内容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空洞理论的讲解,缺少让大学生亲身对社会现实作出切实的评价与分析,使大学生理想的形成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脱节,造成教育授课与内心理想信念树立的脱节,导致学生持更多的漠然态度,这的却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第四,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强势碰撞,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再加上社会转型的时代发展带来很多凸显的社会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极易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滋生出一些道德滑坡、腐败、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放大化“景观”,种种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极大消极影响。

三、 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路径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大学生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要认识到道德、精神品质的重要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潜力,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追求与理想,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

首先,应加强自我认知的教育,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真正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其次,要认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挫折,面对困难和问题要积极解决,而不是逃避。

2. 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求大学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这是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项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南针,高校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3.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坚持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把正确理想信念的培养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直接、生动和有效的方式。

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认识国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高校还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灌输,由“灌输”向“渗透”转变、由“教育”向“养成”转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避免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没有生命力的高深理论,而应该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质朴的现实感染力,从而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产生真切感和认同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