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贷款 投资 贷款增加 借入资金 资本账户
负债
存款
是指银行直接从市场上借 入资金支持贷款的持续增 加,扩大盈利资产规模。 在银行可贷资金不足时, 可通过借入款来应付增加 的借款需求,这样,负债 和资产都同时增加,而且 还会因资产规模的扩大带 来额外的利润。 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 定期存单就是这样的一种 工具。
(3)结算中的负债
指在结算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负债。主要是指一些特殊结算 方式所形成的临时性负债。如:信用证结算方式可以使购 货单位的开户银行获得一笔暂时的结算负债;汇票结算方 式也会形成这种性质的负债。此外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形成 的暂时应付款项也可视为结算中的负债。由于现代通信技 术的发展,结算过程中的负债会越来越少。
注:依然为被动负债,属于资产管理理论的思想范畴。
(2)购买理论
观点:强调银行主动负债(购买负债),借款和购买外界 资金。 银行购买负债的行为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融资、 在金融市场发债等。 目的:增强资金流动性,摆脱存款数额的牵制,适应资 产规模扩张和日益增大的贷款需求。 意义:扩大了负债范围。
资产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贷款 投资
负债 存款提取 借入资金 存款 资本账户
优点:这个方法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减缓了银 行因储备减少而带来的流动性不足,从而缓解了对银 行经营带来的震荡。 缺点:这种方法也存在借不到资金和借入资金成本不 能确定等风险。
2、贷款头寸负债管理(全面负债管理)
资产
4、对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1)积极意义: 1)改变了银行的管理观念:被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 2)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由单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并重。 3)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银行可根据需 要主动安排负债,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2)缺陷: 1)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如 愿以偿的基础上,银行随时能以合理的利率从市场借入所 需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 2)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因为借款成本通常要比存 款利率高。 3)银行会过分依赖外部市场,使银行不注重补充自有 资本,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 险增大。 4)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如果市场上资金普遍紧张, 无论银行怎样努力也难于借到款,那么用负债管理来提供 流动性就无法保证,这样就会提高银行流动性的风险。另 外,在负债成本提高的条件下,为了保住利润,银行须把 资产投放在收益高的贷款和投资上,而收益高的贷款和投 资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负债管理理论基本思想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 获得资产的流动性,还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型负债 即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并支持资产规模的 扩大,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
增加银行收益,摆脱消极负债的束缚。
基 本 思 想 流动性不仅通过资产管理获得 负债管理、向外借款也可提供 只要借款扩大,流动性就有保证 不必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可 扩大贷款,提高收益。 性金积 、,极 盈以主 利满动 性足筹 需流措 要动资
1、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产生背景为: (1)金融管制 大萧条之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政府制定了银行法尤其是规定了存 款利率的上限,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来源,使银行界出现了“脱 媒”(Dis-intermediation)的现象,从而不得不开始主动负债。 (2)经济推动和金融竞争 二战后各国经济复苏,一方面贷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发 展,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在资金来源(负债)的渠道和数量上竞争 日趋激烈。为求生存和发展,银行也必须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3)金融创新 1961年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引导的金融创新潮流,让银行家 们找到了筹集资金来源的新路子。金融创新扩大了银行获得资金的可能 性,新型融资工具为银行的主动负债创造了条件。 (4)存款保险制度 加强了存款人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 识, 此为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moral haz金具有较大的供给
弹性,即市场上有足够的参与者和足够的资金。
缺点:这种方法的风险是有时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来源,
一旦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一些小银 行负债管理结构的崩溃。
文本
End! Thank you!
文本 文本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和构成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三、负债管理的方法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和构成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负债的基本特点:必须是现实的、优先存在的经济
义务;它的数量必须能够用货币来确定;负债只能是 偿付以后才能消失。 银行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负债是指除银行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 来源,包括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 的内容; 狭义负债则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 债务,由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结算中的负债构成。
注:与稳健经营相结合,以防片面扩大负债,增加风险。
(3)销售理论 主要观点: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 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客户的需要,创造各种金融工具, 努力推销这些产品,以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 内容包括: 1) 顾客至上 2) 金融产品必须多样化 3) 金融产品推销主要依靠信息的沟通、加工和传播 4) 金融产品需要把资产与负债两方面联系起来设计与 塑造 意义:是银行经营理念的重大变化,促进了银行市场 营销管理的发展。
资产负债表
资产(资金运用) 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 在央行存款 在同业存款 在途资金 贷款 负债及权益(资金来源) 存款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 同业拆借 其他借入资金 其他负债
工商业贷款 其他贷款 投资
政府债券 其他有价证券 其他资产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股本 储备
实例分析1: 中国工商银行负债构成 ( 2012年12月31日)
2、银行负债的构成
存款负债 负 债 借入负债 结算中的负债
(1)存款负债
存款的分类: 1)按是否可开列支票 交易账户: 支票账户(活期存款账户)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 NOW)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股金提款单账户(SDA)等 非交易账户: 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3、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1)存款理论 主要观点: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是其资产业 务的基础。 存款是被动的,银行应该按客户的意愿组织存款,按存 款的状况安排贷款,参照贷款收益支付存款利息。 缺陷:它没有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 能动性,也没有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 综合关系的改善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盈 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2)按存款者身份不同 单位存款(企业存款、事业单位存款、财政存款) 居民储蓄存款 银行同业存款 3)按存款期限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
(2)借入负债
同业拆借 回购协议 转贴现 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大额可转让存单 商业票据 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包括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长期借款(金融债券)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实例分析2: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负债构成( 2012年12月31日)
单位:百万美元
银行负债管理的内涵: 是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目的管理,即对资金来源 (sources of funds)的管理。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目的: 1、维持银行资产的增长率; 2、保持银行的流动性。
二、负债管理理论 (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三、负债管理的方法
负债管理方法的核心内容是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 调整负债流动性需要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来扩大负债 与资产的规模。 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 2、贷款头寸负债管理(全面负债管理)
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
是指用增加短期负债向银 行有计划地提供流动性资 金的管理方式,即在银行 面临清偿能力不足时,可 用短期借入资金来弥补提 取的存款。这样在负债方 一增一减,正好轧平。 例如在美国,储备头寸负 债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购买 期限为一天的联储资金, 或使用回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