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性塑料行业专题报告

改性塑料行业专题报告

改性塑料行业专题报告目录一、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整合空间巨大 (2)1.1、改性塑料行业属于化工产业链最下游环节 (2)1.2、国内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巨大,同时国内产能极其分散 (3)1.3、我们认为行业壁垒逐渐提高,国内市场有加快集中的趋势7二、改性塑料行业整体迎来景气拐点 (7)2.1、改性塑料行业毛利率从底部开始回升 (7)2.2、上游产能持续扩张,原材料未来供应充分 (10)2.3、需求有望触底回升,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调整 (14)三、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国产化趋势下龙头企业最为受益 (19)3.1、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国产化趋势推动供应链上游供应商迅速成长 (19)3.2、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规模和研发投入是核心优势 (22)四、重点推荐金发科技和道恩股份 (23)一、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整合空间巨大1.1、改性塑料行业属于化工产业链最下游环节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PE、PP、PVC、PS、ABS 等)和工程塑料(PA、PC、POM、PBT、PPO 等)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加工或者化学改性的方式,使其具备更优秀的强度、韧性、阻燃、抗冲击、易加工等性能,能够在广泛下游得到应用。

改性塑料是对传统塑胶材料的最直接的性能改善型材料,在整个化工产业链中属于最下游的环节。

改性塑料的上游原材料一般是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以及各类添加剂和改性填充材料等,下游则主要覆盖了汽车、家电、建筑材料、办公设备、电子电气等传统行业,以及轨道交通、精密仪器、航天航空、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

其中,家电和汽车行业占据了国内改性塑料的最主要需求。

1.2、国内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巨大,同时国内产能极其分散2018 年国内初级形态塑料(主要是PE、PP、PS、PVC 等通用塑料)的产量已经达到8558 万吨,而且塑料制品与国内经济增速关系密切,1997-2010 年期间国内塑料产量的增速中枢基本在15%左右,2010 年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增速降档,塑料产量的增速中枢下滑至7%左右,按照这个复合增速推算至2025年,国内初级形态塑料的产量将有望达到1.3 亿吨。

2018 年国内改性塑料需求量达到1182 万吨,同比增速7.2%,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018 年国内改性塑料产量已经达到1849 万吨,改性化率已经达到21.6%,为历史新高。

据此推算,国内改性塑料的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 亿元,未来随着改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国内改性塑料需求量和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国内改性塑料市场巨大,但是结构化竞争差异非常大。

由于改性塑料在石化行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发展多年,大型化工外企在原料供应、营业规模、技术积累上优势明显,通常在全球各大产业链中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供给。

相比之下,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都是从国内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之后才迅速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很快的,但是通常都是从一些相对低端的改性塑料入手,过去国内家电行业发展较快,且形成了极强的全球竞争力,受益于此,国内改性塑料企业过去大多是为家电产业链配套提供材料。

在市场份额上,外企(主要是SABIC、DOWDUPONT、Basell、Polyone、三星、LG、DSM 等跨国大型化工企业)占据70%的市场。

而国内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根据行业统计,国内上千家改性塑料企业中产能超过3000 吨的不超过300 家公司,总共也就占据了国内约30%的市场份额,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实力差距非常大。

国内改性塑料企业产能分散,在营收规模和研发投入上整体处于明显劣势。

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集中在改性塑料加工环节,并不具备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除了金发科技今年并购了产业链上游的PDH项目),而且产品种类较少(大多是增强增韧塑料)导致营收规模较小,往往在研发投入上远小于国外同行企业。

除了国内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金发科技的营收在2018 年超过250 亿元以外,其他改性塑料企业的营收规模都很难超过50亿元的门槛,其他非上市的小型改性塑料企业的营收规模更是难以超过1 亿元。

即便是按照每年营收5%的比例投入到研发当中,国内绝大部分的改性塑料企业在研发上的费用投入都不会超过500 万元。

这对于技术门槛越来越高的改性塑料行业而言,基本上难以满足下游行业对材料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

1.3、我们认为行业壁垒逐渐提高,国内市场有加快集中的趋势1)技术门槛提高。

过去国内改性塑料常见的以阻燃树脂、增强增韧树脂、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塑料合金以及功能色母粒等。

随着国内产品质量的提升,对改性塑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在强度、硬度、韧性、阻燃性等基础要求的标准在提高,近年来在改性塑料的电学性能、卫生安全性能、环境友好性能等方面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预计国内改性塑料未来向性能高端化、功能定制化方面不断发展。

2)规模门槛提高。

国内大量中小型改性塑料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在1 万吨以下,且主要以加工低端的改性料为主,在当前化工企业退城入园、人力成本提升、技术研发投入加大等趋势之下,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很难在行业低迷期存活。

更为重要的是,以家电和汽车为主的下游市场也在持续整合,大客户是企业争取的主要对象。

大客户对改性塑料的供应商要求更为严苛,特别对产品的性能一致性、稳定性和供应量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小规模的改性塑料企业难以进入供应体系。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有较大的持续整合空间,同时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有望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

二、改性塑料行业整体迎来景气拐点2.1、改性塑料行业毛利率从底部开始回升过去十年,改性塑料行业整体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4-22%的区间内波动,其中在2013-2014 年期间由于改性塑料需求量同比大幅下降使得行业毛利率出现明显的低点,2017-2018 年同样由于下游需求减弱等原因导致行业毛利率整体向下。

从2018 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又开始逐步恢复,我们预计未来2 年行业整体毛利率将延续底部回升的趋势。

从改性塑料的成本结构来分析,原材料占比一般超过90%。

其中最常用主要是PE、PP、PS 等通用塑料,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有机试剂、无机材料等添加剂。

人工工资一般只有1-5%,制造费用则在5-7%。

由于改性塑料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绝大比例的成本,因此改性塑料产品通常采用成本+加工费的方式来定价。

其中原材料成本与大宗品通用塑料(如PE、PP、PS、PVC 等)的现货价格波动有密切关系,而加工费则往往与下游需求情况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有较大关系。

我们认为改性塑料行业整体毛利率将持续改善的原因主要有3 点:1)原材料成本未来有持续下行的趋势。

改性塑料最主要的材料是聚烯烃和聚苯乙烯,其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烯烃和芳烃,都是本轮行业扩产的主要目标,其中民营炼化、轻烃裂解、新型煤制烯烃等大型化工项目正在陆续投产,未来国内烯烃和芳烃的国产化率迅速提升,国内供给较为充分,改性塑料原材料端长期压力较小,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2)下游家电和汽车客户对改性塑料性能要求提高,有利于提高改性塑料产品定价。

改性塑料主要客户仍然是家电和汽车行业,与过去不同的是,随着消费升级和汽车国产化趋势的进行,下游客户提高了对改性塑料性能的要求,必然导致材料加工费的提升。

而且国产汽车的国产材料供应比例逐年提升,同样有利于国产改性塑料企业进入汽车供应链,取得更高的产品加工费。

3)行业集中度提升,改性塑料供应商议价能力提升。

技术和规模门槛导致中小产能持续退出,有利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产能结构性调整,行业中高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有利于行业毛利率整体提升。

2.2、上游产能持续扩张,原材料未来供应充分国内由于“缺油贫气富煤”的能源格局,石油化工行业长期受限于上游原油的供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炼化原材料仍需要从国外采购,包括烯烃、芳烃在内的石化基础材料长期进口依存度在50%以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聚烯烃以及下游的改性塑料产品,其产品价格常常受到国际原油以及聚烯烃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

国内聚烯烃进口依存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聚乙烯进口依存度长年保持在40%以上,随着国内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国内聚乙烯仍有较大的产能缺口。

聚丙烯则在近年由于煤制烯烃和轻烃裂解路线的快速发展而产能迅速扩张,聚丙烯近年进口依存度已经降到15%左右。

另外两种主要的改性塑料原材料PS(聚苯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进口依存度也基本在30%以上,对国内改性塑料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限制作用。

化工行业新一轮扩产周期以“去产业瓶颈”为目标,改性塑料行业最为受益。

十三五以来,化工产业以“去瓶颈”为目标,大力发展上游烯烃、芳烃等上游原材料产能,提高国产化率。

其中对国内化工产业影响最大的几个发展方向,主要是大型民营炼化、轻烃裂解、煤制烯烃这三大项目,随着近些年这些先进产能的陆续投放,国内烯烃、芳烃过去主要依赖于进口的局面将迅速逆转,在保障国内自用的同时甚至有多余产能可以向海外出口。

根据我们的统计,2021 年之前国内会增加4700 万吨/年炼化产能、1520 万/年吨乙烷裂解脱氢产能、1117 万吨/年丙烷裂解脱氢(PDH)产能、1068 万吨/年煤制烯烃产能、663 万吨/年苯乙烯产能,这些项目顺利投产之后,国内大部分基础化工品的供应总量将得到充分保障,有利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长期发展。

2.3、需求有望触底回升,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调整国内改性塑料主要应用在家电和汽车行业中,二者占了改性塑料近80%的需求比例,因此国内家电和汽车产品的产量增速密切影响了改性塑料的需求情况。

由于家电种类繁多,对改性塑料的使用量也各不相同,但是对改性塑料的使用量增加以及性能要求逐步提高的趋势大体相同。

一般而言,在大型家电中改性塑料使用量较多,一台冰箱或者洗衣机通常需要10-20kg 的改性塑料,而大多数小型家电的外壳也都是由改性塑料制成。

根据产业在线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11月,国内主要家电除了洗衣机(累计产量6000万台,同比2.6%)同比趋势向上之外,空调(累计产量19956 万台,同比5.8%)、冰箱(前10月累计产量6479 万台,同比3.5%)和彩电(累计产量17570 台,同比-2.8%)的产量累计同比增速仍在下行,对改性塑料的需求支撑力度有限。

但是家电作为典型的地产后周期消费品,其需求与地产建成面积关系较为密切。

从2019 年11 月的地产数据来看,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4.5%,呈现良好的底部回升趋势,在此带动之下,我们预计大型家电的需求情况将迎来好转。

同时受益于智能家电的更换热潮,我们认为未来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不会出现继续萎缩的风险,对改性塑料的需求预计将逐步恢复较高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