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 (4)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 (4)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 (10)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 (13)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 (21)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 (26)“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 (30)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 (36)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 (40)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 (43)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50)11.3.1 多边形说课稿 (50)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 (54)《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 (60)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68)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68)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 (71)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 (74)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7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 (77)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 (83)第13章轴对称(14) (93)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 (93)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 (99)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 (103)13.3 等腰三角形(5) (107)《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107)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14)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18)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18)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3)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7)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 (130)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 (134)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 (136)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 (139)《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142)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 (147)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 (151)《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 (156)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 (163)《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 (171)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 (176)§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 (180)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 (184)§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 (188)第十五章:分式 (192)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2)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5)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200)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 (206)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 (209)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211)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213)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 (216)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 (221)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 (226)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 (229)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发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了解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形的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题材,所以学会《三角形的边》是致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定义,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整节课采取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来落实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三角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三角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学发指导:1.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及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克服马虎的习惯。
2.学习图形利用了声光影像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引发他们的兴趣。
3.学习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教师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直尺、剪刀3.三角形纸板学生准备剪刀、三角形纸板、直尺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把古埃及的金字塔、军事飞机、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大的建筑,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C BA(2)C BA (3)E D CB A (4)E DB A (5)DC BA(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 、CB 、AB 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和BC 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六、练一练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 3,4,8 ( )(2) 2,5,6 ( )(3) 5,6,10 ( )(4) 3,5,8 ( )2.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cm 和5cm 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偶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的长度可以是多少?3.草原上的四口油井,位于如图所示的A 、B 、C 、D 四个位置,现在要建立一个维修站H ,问H 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四个油井的距离之和HA+HB +HC+HD 为最小?说明理由。
(图略)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分类4.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1.课本P71练习1.2,2.补充: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能否确定CD AB +与BC AD +的大小,并加以说明.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洪江中学 宋普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三角形的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教材):O D C BA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边》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小学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一些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这一节的学习也为后面将要学到的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有关的角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的边,角及三角形的表示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三角形,并探索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节的难点是:三角形三边之间大小关系的应用.二:教学策略(说教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定义,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体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整节课采取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来落实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学情分析:(说学法)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三角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三角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1.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克服马虎的习惯.2.学习图形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引发他们的兴趣.3.学习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四、教学过程:1.回顾:让学生举手回答一下以前小学学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2.新课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三角形的定义通过看多媒体放映的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交通标志等),让同学思考这些图片中所含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2).讲授三角形的顶点,角和边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会以图形展示并提问的方式,和同学一起探讨三角形的顶点,角和边的简单概念.同时做一小道练习加以巩固.(3). 讲授三角形的记法图文结合,直接引入,干脆利索.练习辅助.(4). 讲授三角形分类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按角的分类,引出三角形按边的分类.之后小结一下,前面这些小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5).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用引导学生实践与探究的方法来讲授:第一步,找同学亲自实践,模拟现场.给他两条路看他怎么走.第二步,引入实际问题--有关本班同学践踏草坪的实际例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学模型.第三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四步,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快捷方法.第五步,练习.(6).总结(7).布置作业.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乌鲁木齐市第30中学:亚森江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着重介绍了三角形的三种特殊线段,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知识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其中三角形的高学生从小学起已开始接触,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从高入手,利用图形,给高作了具体定义,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为线段,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几种特殊线段——中线、角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