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完整完美版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完整完美版

1.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又称红细胞压积,血细胞在血
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减,但受血浆容量改变和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2.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RBC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
RBC,体积较正常RBC较大,称噬多色RBC或多染色性RBC。

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RBC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贫多见。

3.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中性粒细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紫红或
深紫黑色,谓之中毒颗粒。

N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

4.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中早|
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增高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5.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周围血中若N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
者。

主要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退。

6.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
象反应。

周围血中WBC大多数明显升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粒红比
(myeloid erythroid ratio, M∶E):粒细胞数与幼稚RBC总和比,正常值2—4:1.
7.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MA):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
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其血液学的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系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特征。

8.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骼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
常,导致RBC、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特征。

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9.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要的
时间。

其长短反应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及血管壁的通透性脆性的变化。

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钙离子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APTT延长见于FVIII、IX、XI缺乏记忆它们的抗凝物质的增多,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1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获得性抗凝血因子缺乏等;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

12.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CT):静脉血放入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时
间,反应内源凝血系统的凝血过程。

13.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 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
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时间。

延长见于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1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s):于受检血浆中加入FDPs
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悬液,若血液中FDPs浓度超过或等于5ug|ml,胶乳颗粒发生凝集。

根据受检血浆的稀释度可以计算出血浆FDPs含量。

阳性增高见于原、继|发性纤溶
15.交叉配血(cross matching):由于配血试验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须无破坏供血者红细
胞的抗体,故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成为主侧;供血者血清中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两者合称交叉配血。

保证输血安全。

16.肾前性少尿(prerenal oliguria):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病症可导致肾小球
滤过不足而出现少尿。

17.肾性少尿(renal oliguria):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

18.肾后性少尿(postrenal oliguria):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的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
障碍所致。

19.镜下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RBC平均>3个。

20.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
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可见原、继发性肾小球损害疾病。

21.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
重吸收减弱所致。

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药物及肾移植术后。

22.尿比密(urine specific density):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受尿中溶质的量
及尿量的影响。

1.015—1.025. 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23.管型(cast):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24.柏油样便(tarry stool):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

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米泔样便(rice water stool)粪便类似白色淘米水样,内含有黏液片块,量大、稀水样,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25.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粪便外观无异常变化,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出血,通过化
学法或免疫学法才能判断是否有出血。

对消化道少量出血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26.精液液化时间(semen liquefaction time):刚射出的精液具有高度黏稠性,呈胶冻样。

由于纤
溶酶的作用,精液离体后会自行液化。

精液由胶冻状态变为流动状态所需时间。

27.精液(semen):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由精子和精浆组成。

睾丸曲细精管内德生精细胞
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的分化演变,最后发育成成熟精子。

精浆是精子生存的介质和能量来源,对精子的存活和生理运动更能有重要作用。

28.阴道清洁度(cleanness):根据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上皮细胞、阴道杆菌和杂菌的多少
来划分的,是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女性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

29.阴道分泌物(vaginal discharge):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主要有宫颈腺体、前庭大腺,
还有子宫内膜、阴道粘膜等分泌物组成,俗称“白带”。

组成:生殖系统分泌液、白细胞、细菌、宫颈及阴道黏膜脱落细胞等。

30.肾清除率(clearance rate ):双肾于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全部加
以清除而言,结果常以ml|min或L|24h表示。

利用清除率可分别测定GFR、肾血流量、肾小球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31.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
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

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可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指导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