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15篇)大班音乐教案第1篇:大班音乐课教案《欢乐的小魔仙》设计意图:123木头人是一首欢快,节奏感很强的乐曲,形象突出此音乐分为ab两段,a段音乐节奏较慢b段音乐较快,有明显的节奏区分有发号令的形式,用自我的动作和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出木头人,而这些动作又源于喜爱的动画片,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欢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1。
听辨感受音乐的旋律,学习玩小魔仙练反应、念咒语、选魔仙王的游戏。
2。
能随音乐的变化和节奏创编不一样的魔法动作,尝试传两根魔仙棒追逐跑。
3。
体验和同伴一齐扮小魔仙做游戏的欢乐。
活动重点:能跟随音乐变化和节奏变换魔法动作。
活动难点:创编不一样的么法动作活动准备:1。
熟悉小魔仙的故事,会念变身咒语"巴拉拉能量一忽卡拉卡一小魔仙变身"。
2。
玩过《身体反应>游戏:指到哪哪就动起。
活动过程:一、学魔法:尝试小魔仙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熟悉游戏动作。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明白巴拉拉小魔仙吗?那你们最喜欢哪些小魔仙呢?为什么呢?2、教师示范,幼儿观看魔仙练本领的动作。
提问:小魔仙,练本领时做了哪些事情?(点到哪里,哪里动练反应,还念起了咒语,提升魔力选出新魔仙王)3、幼儿随音乐学习练魔法动作,教师完整示范。
二、学做小魔仙练反应随音乐有节奏的创编不一样的身体动作1、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今日我们要学习一个新魔法再联系疑心魔法之前呢,我们先要让自我的身体变得更灵活。
2、随音乐有节奏的玩反应游戏能够做不一样的动作。
提问我们除了能够上下动,还能够怎样动呢?3、指导幼儿指哪儿哪儿动,鼓励幼儿用不一样的动作有节奏的表现音乐三、小魔仙变身:学小魔仙练变身的本领,能随音乐念咒语,创编变身的魔仙动作。
1、幼儿学习咒语"巴拉拉能量呼卡啦卡小魔仙变身"。
指导幼儿念咒语变身练魔法做不一样的动作表示。
2、幼儿自由尝试创编咒语的动作。
3、请四个幼儿展示变身动作随音乐有节奏的练习念咒语变身的动作。
四、寻找魔仙王:体验和同伴玩游戏的欢乐。
1、幼儿拉圆为晨魔仙堡教师做魔仙王带领幼儿随音乐试魔法本领。
2、教师说规则,念咒语变身后将魔法棒一个接一个的传递,直到第八位时停止第八位就是新的魔仙王新魔仙王拿到魔法棒后。
要绕魔仙堡跑在音乐停止时回到原位。
3、跟随新魔仙王练习新魔法,其他幼儿跟着新摩仙王做动作。
4、请幼儿互相对接,增加魔力。
活动延伸:幼儿到户外练习魔法,玩游戏。
大班音乐教案第2篇:单簧管波尔卡活动目标: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资料,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一样。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活动准备:《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活动过程: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教师的帮忙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教师一齐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四、游戏(1)教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2)幼儿与教师一齐听音乐做“打扫卫生”(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齐劳动(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
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大班音乐教案第3篇:加速度圆舞曲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ABAC的曲式结构。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欢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日再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齐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我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团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忙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一样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此刻,我们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团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提议。
师:此刻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今日小朋友们不仅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大班音乐教案第4篇: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预设目标1、继续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感受团体合作演奏的欢乐。
二、活动准备(一)知识准备:1、幼儿已经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幼儿已经熟悉这首乐曲的旋律。
(二)物质准备:1、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2、自制打击乐图谱、乐器标记图。
3、打击乐器若干(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三、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完整的欣赏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一遍。
提问:1、前两天我们一齐听了一首曲子,谁还记得叫什么名字?《孤独的牧羊人》。
2、孤独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明白?(他的羊群里有大羊有小羊,刚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这下可着了急,为什么呢?他怕羊跑丢了,于是他拿着牧羊鞭连忙追过去,你们猜他追上了没有?)我们一齐听一听。
(二)、看图谱学习节奏儿歌,并分组经过肢体动作练习节奏型。
1、看图谱,读儿歌熟悉节奏型。
①、教师示范看图谱读节奏儿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大羊大羊 | 向前奔跑 |小羊小羊小羊小羊 | 快快追 0 |大羊大羊 | 向前奔跑 |小羊小羊小羊小羊 | 追 0 0 |B段:我是 | 牧羊人呀 |挥起 | 小皮鞭0 |我是 | 牧羊人呀 |挥起小皮 | 鞭0 0 |间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大羊大羊 | 向前奔跑 |小羊小羊小羊小羊 | 快快追 0 |大羊大羊 | 向前奔跑 |追呀追呀追上 | 了 0 0 ||②、看图谱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我明白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那你们能够帮他一齐追他跑掉的羊吗。
牧羊人说了,仅有学会了这首儿歌,才能够啊。
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儿歌用最快的时光学会。
我们试一试。
③、听音乐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加上音乐一次好不好?2、分组练习用肢体动作打节奏。
①、一齐确定4种主角的身体动作。
师:我看一看图谱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皮鞭,此刻我们要用身体动作表现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能够用拍腿动作表现,谁说一说小羊用什么动作?牧羊人用什么动作?挥皮鞭用什么动作?好的我们一齐说着儿歌试一试。
③、分组尝试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师:好我们此刻分成四组,大羊组,小羊组,牧羊人组和挥鞭组,到谁的时候谁做动作。
(三)、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并分组进行演奏1、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师:最终追上了,牧羊人要庆祝一下,你们瞧他还带了乐器呢,看看都有什么? (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师: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鞭分别应当用哪种乐器演奏呢?谁说一说?(教师综合幼儿提议在图谱上贴上相应的乐器图片,并一齐尝试。
)2、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①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②分组练习运用乐器看图谱练习演奏。
3、尝试看指挥分组演奏乐曲教师跟随音乐指挥,幼儿看指挥团体演奏。
活动延伸:师:牧羊人说今日他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有小朋友们为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为他跳舞呢,他还说演奏时再可加入一种乐器会更好听,你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带跟小朋友一齐演奏好不好?大班音乐教案第5篇: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小溪流一、活动目标:1、在熟悉的歌曲的基础上,感受歌曲《小溪流》的活泼与流畅。
2、经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熟悉游戏规则,按规则与同伴合作游戏。
3、用匹配的原则找朋友,并感受一齐穿越“障碍”流向“大海”的欢乐。
二、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会唱歌曲,并有用身体做障碍和穿越“障碍”的经验。
2、将幼儿椅子围成圆形。
3、“小溪流”颜色标记卡红、蓝、黄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导入: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一遍。
(二)玩音乐游戏:《小溪流》1、教师扮演小溪流示范游戏,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教师在前奏部分做了什么?(在山头上等待)――唱歌曲前两句时怎样做的?(绕椅子跑,然后跳两次)说完后能够和幼儿一齐唱着这两句试着做一做。
――教师是在哪一句邀请的朋友?(流进河,流进江)邀请时怎样做的?(邀请手势)――被邀请到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跑到小溪流身后继续游戏)――最终怎样做的?(和找到的朋友抱一抱)教师总结游戏规则:一人当小溪流(邀请人),在音乐的前半部分绕椅子,唱到“流进河”和“流进江”时邀请一个朋友跟着一齐游戏。
2、找一名幼儿当小溪流(邀请人)玩游戏1次。
(跟琴唱)(其他小朋友要一齐演唱,谁唱的好,小溪流就就回找他做朋友了)3、找两名幼儿当小溪流(邀请人)玩游戏2次。
(能够播放音乐)师:如出现两个人同时邀请一个人,该怎样办?(能够就近迅速换一个朋友邀请)(三)增加匹配规则,提高游戏的趣味性1、出示标记卡,教师示范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匹配规则:师:“小溪流”去找“大海”的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朋友,有的却不是,哪谁才是“小溪流”的朋友呢?我那里有一个红色标记,把你们的标记从小椅子后面拿出贴在手心上,藏起,等领头的小溪流去邀请你的时候,你才能够拿出看。
此刻看一看赵教师是怎样确定谁是我的朋友的?(示范游戏,引导幼儿发现有着相同颜色标记的才是好朋友)2、请2名幼儿当小溪流玩游戏,其他幼儿各持不一样颜色的标记卡等待被邀请。
(一段歌曲)3、请2名幼儿当小溪流玩游戏,其他幼儿各持不一样颜色的标记卡等待被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