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专题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命题:1.就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角度命题 例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 .合理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例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例3: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二、斯大林体制:1924(上台)-1936(形成)-1991(结束)
特点:①推行单一的公有制②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内容: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提出)-1928(正式)-1937 2.农业 集 体化:1927(提出)-1937(完成) (考察农业、工业二者关系) 评价:1.积极: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奠定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
2.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教训:1.经济的建设需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
2.政策的制定需结合国情、与时俱进
命题:1.就历史反思角度,考察斯大林体制工农的关系2.就斯大林体制历史影响角度命题例1: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例2: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例3: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这说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B.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
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 D.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命题:1.就历史演变历程考察苏联经济建设、发展具体过程
例1: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例2: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专题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间:1944.7(协议)——1945(形成)——1973(瓦解)
组织: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短期贷款,稳定汇率
②世界银行(WBK)——提供长期贷款,技术援助,初期为欧洲复兴,后期针
对世界各成员国
评价:(1)性质: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作用:①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
②促进了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③加强了美国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战后世界贸易体系
时间:1947(形成)——1994(改为WTO)——2001(中国加入)
组织:关贸总协定(GATT)——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评价:(1)性质: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2)作用:①稳定了世界贸易秩序,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
②促进了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③加强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三大经济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命题:1.就战后经济体系维系机构角度命题 2.就体系实质、特点角度命题
例1:北京时间2009年10月3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行,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获得了2016年第3l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需要长期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例2:美英于1945年签订的《财政协定》规定,美向英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援助,但前提条件是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取消英镑的外汇管制,而且贷款必须以购买美国货物的形式使用。

由此可知,美国的援助
A.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 B.是马歇尔激化的重要体现
C.意在巩固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D.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转型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评价:(1)积极:①密切了区域间各国经济文化的联系;
②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增强了世界各地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消极:区域集团化具有一定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命题:1.就不同区域组织内涵角度命题; 2.运用时事热点,就英国脱欧角度命题 例1:下图是载于墨西哥《观察家日报》的一幅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A .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危害性 B .抨击美国经济技术的垄断性 C .呼吁世界贸易体系的公正性 D .质疑区域经济合作的公平性
例2:美国前贸易代表席尔斯在2014年首期的《外交事务》中表示:过去20年间……加拿大和墨西哥向美国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中,分别含有加拿大的25分和墨西哥的40分产值。

相比之下中国和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分别仅有4分和2分的产值。

材料意在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A .加强了北美区域经济的优势
B .有利于弥补三国经济的不足
C .使加拿大、墨西哥受益明显
D .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冲击
例3:漫画是传播历史信息的重要形式。

下图是一幅时政漫画(飞机上的英文标志是EU ),漫画信息表明
A .亚太经合组织从此分崩离析
B .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新挑战
C .英国经济的发展获得重大机遇
D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被遏制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C90S 全球化趋势加快
原因:①政治:两极瓦解扫清障碍; ②生产力:信息技术、生产力发展; ③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有力推动 ④生产关系:多数国家采取市场经济体制 组织:WTO :1947—1994—2001 1、中国加入WTO 的原因及作用
—— 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促进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