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人员培训讲义培训大纲一、急救技术1、人工呼吸2、胸外心脏按压3、止血4、简易骨折固定5、搬运转送6、营救井下长期被困人员注意事项二、现场急救1、救护行动原则2、触电急救3、冒顶事故现场急救4、气体中毒急救5烧伤急救一、急救技术(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停止呼吸不久,大都能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1、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将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杂物清除,保证呼吸道畅通。
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注意保护体温。
仰卧时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使胸部张开。
2、使伤员仰卧,施救人员位于其头部一侧,捏住伤员的鼻孔,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伤员的嘴(可以放两层纱布或手帕再吹)吹入气体。
之后,离开伤员的嘴,放开鼻孔,以一手压伤员胸部,助其呼出体内气体。
如此,有节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吹气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伤员肺泡破裂。
3、吹气时,如伤员心跳停止,应配合对伤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一般地,吹一次气后,作四次心脏按摩。
(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伤员(尤其是触电者)的有效方法。
它是通过压迫胸骨,对心脏给予间接按压,使心脏排出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1、让需要进行心脏按压的伤员仰卧在乎整的地面或木板上;头低于心脏水平。
2、施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双手重叠放在伤员胸部两乳正中间处,抢救者两上肢肘部挺直,利用上身体重和肩、臂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垂直地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不离开胸部,放松手的时间和按压胸骨时间应当相等。
3、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
其按压速度为每分钟约60~80次,同时做人工呼吸,并经常检查按压效果。
胸外心脏按压时的注意事项:1、胸外严重损伤、肋骨骨折、气胸或心包填塞的伤员,不应采用此法。
2、胸外心脏按压应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
3、按压时,用力要均匀,力量大小看伤员的身体及胸部情况而定;按压时,手臂不要弯曲,用力不要过猛,以免使伤员肋骨骨折。
4、经过挤压,如果能摸到颈部总动脉和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而且血压上升,瞳孔逐渐恢复正常,口唇变红等,说明挤压有效。
5、挤压不可中断,除非确以真死。
(三)止血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1、伤口加压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压和包扎,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
其具体做法是如果伤口处没有异物,用干净的纱布、布块、手绢、绷带等物或直接用手紧压伤口止血;如果出血较多时,可以用纱布、毛巾等柔软物垫在伤口上,再用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2、手压止血法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急救中和其他止血方法配合使用,其关键是掌握身体各部位血管止血的压迫点。
手压法仅限于无法止住伤口出血,或准备敷料包扎伤口的时候。
施压时间切勿超过15分钟。
如施压过久,肢体组织可能因缺氧而损坏,以致不能康复,继而还可能需要截肢。
3、止血带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四肢伤口大量出血时使用。
主要有布止血带胶紧止血、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橡皮止血带三种。
使用止血带法止血时,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并在此时间内每隔半小时(冷天)或1小时慢慢解开、放松一次。
每次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暂时止血。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
(四)简易骨折固定为了避免在搬运伤员时,断骨刺伤周围血管、神经、肌肉、内脏或刺破皮肤,减轻伤员疼痛,防止休克,便于搬运,应及时、准确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
固定用材料可就地取材,采用木棒、木板等物。
(五)搬运转送转送是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急救后由救护人员安全送往医院的过程,是现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
同时,应注意掌握各种伤病员搬运方式的不同:1、上肢骨折的伤员托住固定伤肢后,可让其自行行走。
2、伤情不重的伤员可采用背、抱、扶的方法将伤员送出,较重的和下肢骨折应用担架抬送。
把伤员移至担架上要2~3人齐心协力,轻抬轻放。
3、对脊柱骨折伤员,不可随便搬运和翻动,更不准抱、背、也不能用软担架,可用硬板或其他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运送。
4、昏迷病人,头部可稍垫高并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5、搬运中,给伤员盖好衣物,注意保暖。
(六)营救井下长期被困人员注意事项1、在井下发现被困人员,首先不可用矿灯直接照射避难者,尤其是头部,以免其瞳孔急剧缩小而失明;搬运出井过程中,也应用毛巾、衣服等蒙住伤员的眼睛,使其慢慢适应光线。
2、不可直接升井,应在井下安全地点待一定时间,注意保暖,使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好转后,方可升井。
3、搬运要轻抬轻放,避免震动。
4、不要急于进食普通食物,应少食(流食),逐渐恢复胃肠功能。
5、不能过度兴奋,应尽量劝阻家属探访。
二、现场急救(一)救护行动原则事故发生后,应急人员主要任务是,抢救罹难人员使他们脱离危险;采取措施局限事故波及范围;彻底消灭事故,恢复生产。
1、井下发生水灾时,应急人员要搭救被围困人员,引导下部中段人员沿上行井巷撤至地面;保护水泵房,防止矿井被淹;恢复矿内通风。
2、发生矿内火灾时,应急人员要首先组织井下人员撤离矿井;控制风流防止火灾蔓延;如果火灾威胁井下炸药库时,要尽快将爆破器材转移;井底车场硐室(变电所、充电硐室等)着火时,如果用直接灭火法不能扑灭时,应关闭硐室防火门、设置水幕、停止供电、防止灾扩大。
扑灭火灾时,要首先采用直接灭火法。
在采用直接灭火法无效时,再采用封闭灭火法或联合灭火法。
3、发生炮烟中毒事故时,应急人员首先必须阻止无呼吸器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立即携带自救器奔向出事地区,给遇难人员戴上自救器将其救出。
将中毒人员迅速抬到新鲜风流处,施行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抢救。
同时,应抓紧恢复炮烟区的通风。
事故区的所有入口要设安全岗哨,不允许无呼吸器人员进入,直到经通风后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符合工业卫生标准为止。
(二)触电急救1、对触电者应立即就地抢救,解开触电者的上衣纽扣和裤带,检查呼吸、心跳情况。
2、对呼吸停止、心跳存在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3、发现伤员心跳停止或心音微弱,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有条件的可给予氧气呼入。
5、进行各种合并伤口应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易暴露,不宜包扎,以防组织腐烂、感染。
(三)冒顶事故现场急救1、尽快探明冒顶片帮的范围和被埋压、截堵人员的人数及可能的位置并分析和制定抢救、处理措施。
2、迅速恢复冒顶片帮区的正常通风。
如果一时不能恢复,应利用压风管、水管等方法,向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3、有外向里加强支护,留好安全退路,在救援过程中应防止再次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4、救人时应小心谨慎防止伤害遇难人员,遇到大块时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
5、挖掘伤员时,如确知其头部位置,则应先挖其头部石块,使其尽早露出头部,呼吸空气。
6、扒掘和抬离伤员时,必须十分小心,严禁用手拖拉伤员双脚或用其他粗鲁的方法拉拽。
7、把伤员搬至安全地点后,进行检查,有伤口大出血的先止血,骨折的先固定,不要用水洗,不要按摩和热敷。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
(四)气体中毒急救1、立即将伤员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松开领扣,、紧身衣服和腰带,使其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
2、迅速清除伤员口鼻中的粘液、血块、泥土等,以便输氧或人工呼吸。
3、根据伤员中毒症状给伤员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当确认是一氧化碳、硫化氢中毒时,输氧时可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加伤员呼吸能力。
但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中毒的场合,输氧时不要加二氧化碳,以免加剧肺水肿,也不能进行对患者肺部有刺激的人工呼吸。
4、当伤员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可注射强心、升血压药物,待伤势稍稳定后,再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五)烧伤急救1、尽快将伤员撤出高温区域。
2、检查伤员有无合并损伤、如脑颅损伤、腹腔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以及气体中毒等。
伴有休克者应就地抢救。
3、对呼吸道烧伤、头面部或颈部烧伤者应观察其呼吸情况。
在发生窒息是可用针头扎或切开气管,以保持呼吸畅通。
4、保护创面防止污染。
烧伤创面一般不做处理。
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尽量避免弄破水泡。
可以用清洁布或干净衣服将创面包裹起来。
5、迅速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