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重点1.计算机按电子器件分可分为几代,各是什么?四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中国巨型机的名字及运算速度“银河”计算机;1亿次每秒3.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4.各进制之间的转换1)二、八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a.二进制转八进制方法:三位并一位b.八进制转二进制方法:一位拆三位附:二进制、八进制转换表a.二进制转十进制方法:每位值乘每位权,结果相加例:求(1100101.101)2的等值十进制数分析:使用按权相加法,即将各位进制数码与它对应的权相乘,其积相加,和数即为与该R进制数相对应的十进制数解:(1100101.101)2=1×26+1×25+0×24+0×23+1×22+0×21+1×20+1×2-1 + 0×2-2+1×2-3 =64+32+0+0+4+0+1+0.5+0.125=(101.625)10即(1100101.101)2=(101.625)10b.十进制转二进制方法:整数部分除二取余,小数部分乘二取整例:求(66.625)10等值二进制数分析:将此数分成整数和小数两部分分别转换,然后再拼接起来解:先求(66)10等值二进制数66/2=33 033/2=16 (1)16/2=8 08/2=4 04/2=2 02/2=1 01/2=1 (1)即整数部分为:1000010再求小数部分0.625×2=1.250则积的整数部分为10.250×2=0.500则积的整数部分为00.500×2=1.000则积的整数部分为1即小数部分为:0.101即(66.625)10=(1000010.101)2注意:十进制小数不一定都能转换成完全等值的二进制小数,所以有时要取近似值,有换算误差存在。
3)二、十六进制之间相互转换a.二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四位并一位b.十六进制转二进制方法:一位拆四位附:二进制、十六进制转换表二进制十六进制0000 00001 10010 20011 30100 40101 50110 60111 71000 81001 91010 A1011 B1100 C1101 D1110 E1111 F正数:a.原码符号位为0b.原码=反码=补码负数:a.原码符号位为1b.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他位按位取反c.补码=反码+16.信息的存储单位之间的关系1KB=B=1024 Byte1MB=B=1024 KB1GB=B=1024 MB1TB=B=1024GB7.十进制与BCD码的转换a.定义用四位二进制代码对一位十进制数进行编码,它既具有二进制码的形式(四位二进制码),又有十进制数的特点(每四位二进制码是一位十进制数)b.方法根据对照表一一对应即可得出c.例题(931)10=(?)BCD解:9——10013——00111——0001所以:(931)10= (1001 0011 0001)BCD附:十进制数与BCD码的对照表十进制BCD码十进制BCD码0 0000 5 01011 0001 6 01102 0010 7 01113 0011 8 10004 0100 9 1001a.定义它由若干信息位加一个校验位所组成,其中校验位的取值将使整个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
若“1”的个数为奇数,则称奇校验码;否则称偶校验码b.方法奇校验:添加0或1后让1的个数为奇数偶校验:添加0或1后让1的个数为偶数c.示例例:设x=+0110110, y=-1111001求:x+y=?分析:运算公式[x]补+[y]补 =[x+y]补解:在计算机中,真值x,y表示为下列补码形式:[x]补=0, 1000101,[y]补=0, 1100111则:0 , 1000101 [x]补+ 0 , 1100111 [y]补——————————————1 , 0101100[x]补+[y]补10.关于逻辑与、或、非、异或运算方法:a.与运算:逻辑符号:“∧”、“×”、“∩”、“.”运算规则:只要有一个为0,结果就为0例题: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0 1 00 1 0 0 0 0 0 0b.或运算:逻辑符号:“∨”、“+”、“∪”运算规则:只要有一个为1,结果就为1例题: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0 1 01 1 0 1 1 1 1 1c.异或运算:逻辑符号:⊕运算规则:相同为0,不同为1例题: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0 1 01 0 0 1 1 1 1 1d.非运算:逻辑符号: ~运算规则:0的非为1,1的非为零例题:( 11001010)非 = 00110101第二章重点1.CPU的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a.CPU的组成及功能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对指令进行分析译码,产生控制信号b.CPU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因特尔i7-3770K为例:主频:3.5GHZ基本字长:64地址总线宽度:35高速缓存:8MB制作工艺:22纳米2.主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和地址总线的宽度的关系例:一块大小为16MB的内存其地址总线的宽度至少应为?解:已知公式210 B=1KB 220B=1MB 2 30 B=1GB由题可知该内存的存储单位为MB综上算法如下2x×220=16MB求得x=4则该内存的地址总线宽度至少应为243.磁表面存储器读写原理以及磁盘的存储容量a.原理:是用某些磁性材料涂在金属铝片或塑料片的表面上作为载磁体来存储信息的存储器。
b.磁盘的存储容量例:已知磁盘盘片数量为1,每一盘片上的磁道数位80,每磁道分为18扇区,每扇区有512字节,求软磁盘的磁盘容量。
分析:容量=磁盘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磁道⨯字节数/扇区解:容量 = 2 ⨯ 80 ⨯ 18 ⨯ 512(字节)= 1474560(字节B)÷ 1024= 1440(KB)= 1.4(MB)4.计算机存储体系a)存储层次(Memory Hierarchy)的概念:存储层次是在综合考虑容量、速度、价格的基础上建立的存储组合,以便同时满足系统对存储器在性能与经济两个方面的要求。
关系如下:b)内存与外存的比较主存储器外存储器类型ROM RAM 软盘光盘硬盘造价高高低++ 低+ 低速度快快慢++ 慢+ 慢容量小+ 小——————断电有无有有有输入设备:扫描仪、鼠标、键盘、话筒等输出设备:投影仪、显示器、音箱等6.输入输出控制方式a.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1)加快了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2)进一步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3)增加硬件成本b.程序查询方式在I/O设备准备期间,CPU将处于查询等待状态。
使CPU的工作效率降低。
c)中断控制方式1)CPU与I/O并行工作;2)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d)输入输出处理机方式用一台或多台外部处理机来管理众多的I/O设备,控制I/O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
第三章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计算机中典型问题a)排序问题(分治归并法)用分治法对下列数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分别写出一次归并序列,二次归并序列,三次归并序列。
例:2 4 53 1 7一次归并序列为: 2 4 3 5 1 7二次归并序列为: 2 3 4 5 1 7三次归并序列为: 1 2 3 4 5 7b)排序问题(冒泡法)例:c.最优解问题即组合问题(贪心算法)1)自然语言描述①先比较A和B②比较大的赋值给Max③在比较Max和C④如果C大,就把C赋给Max,最大值为Max2)流程图描述3)伪代码描述定义四个变量 a ,b,c,max从键盘获取三个数据分别赋值给a,b,c 将a假定为最大值maxIf(b>max)则把b赋值给maxIf(c>max)则把c赋值给max输出max3.算法结构a.顺序结构b.选择(分支)结构c.循环结构4.数据的逻辑结构1)线性结构(一对一关系)包括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2)树形结构(一对多关系)3)网状结构(多对多关系)5.数据的物理结构1)顺序存储结构:利于查找,不利于插入删除。
2)链式存储结构:利于插入删除,不利于查找。
6.关于队列、栈、树、图1)队列:特点是先进先出若入队序列是1234,则出队序列是12342)栈:特点是后进先出若入栈序列是1234,则出栈序列是43213)树:会构造二叉有序树例:用5,4,3,9,8,6构造二叉有序树,根节点自己选4)图:已知图,能写出图的邻接矩阵表示。
7.关于程序设计语言a.举例说明什么是面向对象及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面向对象图书馆派了个图书管理员,你要借本书,只要告诉她,她帮你搞定手续,然后把书给你。
还书的时候,也只要把书给她,她去搞定手续面向过程你要借本书,那么你首先要自己去查图书的编号,查图书的库位,然后自己去找,找到了自己登记借书。
还书的时候,根据书上面的编号,查询库位,然后把书放回去,删除登记。
b.面向对象程序语言的特征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8.关于数据库的一些专业词语及知识点DB:数据库DBS:数据库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DL:数据定义语言CREATE TABLE:创建数据库的表ALTER TABLE :在已有的表中添加、修改或删除列DROP TABLE :删除一个表DML:数据操作语言SELECT :查询数据库信息INSERT :向数据库插入新的信息DELETE :从数据库中删除信息UPDATE :修改数据库中的信息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9.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a.批处理操作系统:用户布置任务后,直到运行结束无法干涉i.单道批处理系统ii.多道批处理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c.实时操作系统d.网络操作系统e.分布式操作系统(单机化的多处理机系统,文件的保持和程序的处理对用户是透明的)注:a-c为传统型操作系统,d-e为现在型操作系统10.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a.存储器1)主存的分配与回收2)主存的保护3)主存的扩充b.处理器实现多道程序运行下对处理器的分配和调度,使一个处理器为多个程序交替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CPU的利用率c.文件又称为信息管理,它是对计算机的软件资源的管理,其中包括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保护等的方法、技术及算法d.作业1)向用户提供实现作业控制的手段。
2)按一定策略实现作业调度e.设备1)主要包括对I/O设备的分配、启动、完成及回收。
2)主要的技术:虚拟设备技术等11.操作系统特性a.资源共享: 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可供多个拥有授权的程序或用户共同使用b.虚拟技术: “虚拟”就是把物理实体映射为一个或多个逻辑实体c.并发执行: 多个作业交替轮流执行12.文件扩展名a.瀑布模型b.快速原型模型c.软件重用模型d.螺旋模型第四章重点1.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网桥、交换机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b.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网络型结构3.一级域名及含义4.二级域名及含义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a.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传输信号的介质)连接起来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集合(网络上计算机相对独立工作)b.计算机网络至少由(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及(网络软件)等三部分组成6.信号的形式a)数字信号定义:以电脉冲的有无(或电平的高低)来表示数据的1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