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资料
黄河边上的古文化
黄河流域有哪些王朝建都?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 封) 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 西安) 秦朝定都于咸阳 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定都于洛阳 魏晋均定都于洛阳 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
关中的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 的灌溉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 刚即位,韩国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 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东顾,派 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 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河的 灌溉工程。后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 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 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 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 功”。秦王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 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
综合性学习 成果展示
文化
地理
名人
语言 美景
忧思
黄河--------母亲河
了解母亲河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 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 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 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 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
讲讲黄河的故事
说说黄河边的历史人物
夏禹、姜子牙 、郑国、贾让、张 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 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 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 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 大澄、张曜
姓氏:姜姓,吕氏;
名:望、尚;
字:子牙;
号 飞熊 出生地: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出生年代:B.C.1211年,殷 朝庚丁八年己酉年八月初三日
發前去禮請將太公,姬發來到渭水邊,只見姜太公手拿魚竿,口中唸唸有 詞:「釣釣釣,釣釣釣,大魚不到小魚到,來個蝦米瞎胡鬧。」姬發知道 言中有意,回去稟告父王,文王一聽,馬上乘轎親自去聘請姜太公出山輔 佐周室。
姜太公見文王果真親自出馬,心中倒也高興,就笑著說:「大王若真有 誠意,就請扶我上轎,並親自拉我進京。」文王愛才如命,一口答應,小 心翼翼的扶太公上轎,親自拉了起來。可憐的文王一向高高在上,何時這 樣累過,沒多久就汗流浹背,一屁股坐在地上。姜太公說:「再拉我一程 吧!」文王爬了起來,拼命拉了幾步,喘著氣說:「我真的不行了!」這 時姜太公伸出手指一算:「你一共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室江山八 百零八年!」文王一聽,趕緊再拉,姜太公說:「來不及了,說破就不靈 了!」文王雖然也覺得可惜,也只能徒嘆奈何!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省 泰安市大汶村南。其分布 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大 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 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 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 前推进了2000多年。证明 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 口文化发展而来,且对研 究史前时期的历史具有重 要意义。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 城北9公里的仰韶村。距今五六 千年。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分布区 是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关中和 山西南部。因此,可以说仰韶文 化是黄河流域经过长期发展过程 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1961年国务院公布仰韶遗址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 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 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 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 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 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渭水聘賢是周文王訪覓姜太公的故事。名間傳說文王原本是派兒子姬
星 宿 海
鄂陵湖
黄河流经了哪些省区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 南、山东九省区。
黄河流到了那里?
流入渤海,全长5 464公里
山东东营 入海口
黄河入海流
《黄河颂》中为什么说:九曲连环?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 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 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 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 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 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 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 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 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 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 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 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郑国渠的渠首在仲山西
麓的瓠口(在今陕西泾阳县
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
在瓠口作石堰坝,抬高水位,
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
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
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
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
富平、蒲城等县,最后注入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 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 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马家窑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城南10公里 洮河西岸马家窑。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 游的甘肃、青海和宁夏一带,曾被称为甘肃仰韶 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制陶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 离出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制陶业的发展已达 到较高的程度,它的彩陶,无论是数量还是彩绘 内容,都超过了仰韶文化。
洛
河
。
郑国渠总长近三百华里,灌溉面积约 四万余顷。由于郑国渠流水中含有大量的淤 泥,所以灌溉田地能增加肥力,使贫瘠的土 壤得到改良,使关中成为沃野。
郑国渠遗址
有关于黄河语言
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 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 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 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 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 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 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 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 区,使得粮棉富足,称"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