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教学形式公开课教师申俊琴单位小河镇朱市二中课题名称渔家傲秋思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一定了解应该从什么角度和用什么方式去欣赏词和解析词,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教师应加以引导,使他们确定学习词的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赏析诗词一般的角度,了解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
过程与方法: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豁达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设计意图:词离不开曲,曲依附于词,词曲相依。
通过欣赏两种风格的音
乐,使学生感悟到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词与音乐的共通,也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情境。
】
(二)初读,感知词意
初读(节奏情感意境)
(1)文学知识
(2)听录音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集体朗读,指名谈谈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准节奏,体会情感,感知内容。
初
步体会到这首诗词的意境美】
(三)诵读,自主赏析
1、教师向学生传授诗词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词。
2、诵读《渔家傲.秋思》,你认为那句话写得最好或者你最喜欢,并谈谈理由。
【设计意图:诵读,自主赏析。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品读,品出韵味
1、寻出景物: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渔家傲.秋思》,用你的大脑作探头,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捕捉词中出现的景和物。
(强调“景”和“物”)
(2)睁开眼,你的脑海中搜集到到了哪些景和物,请同学们把景和物在课本上标画出来,(生:塞下、大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日、古城、浊酒、羌管声、霜、泪水),你把这些景物试着组合起来,加之联想和想象,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捕捉景物,发挥联想和想象,扩写塞外边关图。
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品味出诗词的韵味,体会豪放词风的特点,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品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再把这首词下阕你捕捉到的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分小组交流,从你看到的景象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说读,说出心声: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现在你就是白鬓如霜奋勇杀敌的军人,对着家乡望穿秋水的亲人,通过《渔家傲》把你的衷肠诉说给他们听:“我在塞下。
”或着说“我饮一杯浊酒。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建功之情,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
(六)总结本课
这首词写了边塞的战地风光,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壮情怀。
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丝丝悲凉,但这悲凉,哀而不伤,悲的壮烈、悲的豪迈。
我们体会到豪迈诗风的同时,更多感悟的是作者那份浓浓舍小家顾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这种情怀能伴随我们成长,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设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利用网络搜集两首边塞诗,仔细体会,赏析。
【设计意图:第一题此题意丰富学生的积累。
第二题学以致用,用本课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继续品味边塞诗。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如大屏幕所示。
上阙异:大雁边声
长烟落日
孤城紧闭
下阙情:思乡之情
建功之情
爱国之情
作业或预习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利用网络搜集两首边塞诗,仔细体会,赏析。
自我评价
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较好。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散齐林胡金荣王红莲曾先旭朱雪莲等全体语文教研组教师
评议一单位:朱市二中姓名:凌云日期: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