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家傲 秋思 优秀课件

渔家傲 秋思 优秀课件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表明边塞生 活的艰苦,“家万里” 表现了思乡之切。
慨叹功业未建,边 患未除,归乡无期。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 眠。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寐”的是 将军也是征夫, 流下的是思念 家乡的泪,更 是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的英 雄泪!
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 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 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 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 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 “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 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 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 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 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 燕然未勒归无计。归家之日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 扬,寒霜撒满大地。将军和战士不 羌笛悠悠霜满地。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等到头 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于 下阕则侧重 写 景 抒 情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衡阳雁去无留意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描写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 色 : “ 边 声 千嶂里, 连角起”表 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 战 事 紧 , “孤城闭” 暗示敌强我 弱。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 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 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 次被贬。
背景: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 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 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 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 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 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
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 孤城 长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 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 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结
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 出帅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同样也 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悲怆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 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其 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 不相同。 此词慷慨悲凉,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 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 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发豪放词之先声。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 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 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 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 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 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 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 甘归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