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传统节日(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生字,把生字拼读几遍。
2、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会认的生字:
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2)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听他读对了就跟读一遍。
(3)全班齐读一遍生字。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5)给这些生字口头组词,看谁组的多。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7)摘苹果游戏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3、学习词语:
(1)、同学们,同学们刚读完生字,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
些字音读准。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
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字音读准了,词语也会读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这首歌谣,这次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将歌谣读得流利通顺.
2、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3、(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4、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并读一读。
5、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6、男女生对读课文。
7、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街、团、闹、转、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团字□宽而方正,“才”稍小。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