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学期末复习题

玉米学期末复习题

1、玉米的起源学说共同祖先学说:玉米、大刍草、摩擦禾来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种族。

有稃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大刍草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大刍草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草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

2、我国玉米划分成那几个区?(一)北方春播玉米区(二)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三)西南山地玉米区(四)南方丘陵玉米区(五)西北灌溉玉米区(六)青藏高原玉米区3、按籽粒形态与结构,玉米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基本特征硬粒型品种:籽粒顶部呈圆形,周围有一层坚硬的角质层,外表平整有光、坚硬,胚乳中部为粉质。

最早引入我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对特定生态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耐瘠性较强,籽粒角质淀粉多,食味好。

马齿型品种:籽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型,角质分布于籽粒两侧,顶部和中部为粉质层,成熟时顶部的粉质比两侧的角质干燥较快,顶部凹陷呈马齿。

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只有60多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植株高大繁茂、果穗长大、长圆柱形,要求在水肥充足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种植,在高纬度或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地区,马齿型品种难以适应。

半马齿型品种:由硬粒型品种和马齿型品种天然杂交的后代。

其特点是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食味品质也较好。

糯质型品种:籽粒胚乳全为角质的枝链淀粉,籽粒坚硬平滑。

糯质玉米原产于我国,是一个隐性胚乳突变体(wx),籽粒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在食品、工业和畜牧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甜质型品种: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胚乳角质,籽粒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含量较低。

引入我国比马齿型玉米更晚,大约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主要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甜玉米。

爆裂型品种:籽粒较小,几乎全为角质胚乳,果穗小、穗轴细。

是最早栽培的玉米类型之一,可能是和硬粒型玉米品种同时引入我国。

分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珍珠型,籽粒呈圆形;另一种是米粒型,籽粒小而细长,顶部有尖刺。

爆裂玉米籽粒具有加热膨胀爆裂性,可制成膨化玉米,是一种良好的消遣性食品,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粉质型:籽粒与硬粒型玉米相似,无光泽。

胚乳由粉质淀粉组成,仅外层有少量角质淀粉,组织松软,易磨粉。

产量偏低,不耐贮藏。

甜粉型:籽粒上部为角质胚乳,含角质淀粉较多,下部为粉质胚乳。

生产价值较小。

有稃型:籽粒外有稃包住,有时有芒,籽粒坚硬,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脱粒不便,无栽培价值。

4、按生育期长短,玉米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基本特征早熟种:生育期70-100d,积温约为2000-2200度,秆矮、秆细,叶片为14-17片,其中极早熟者仅有8-10叶。

果穗多为短锥形,千粒重150-250g。

中熟种:生育期100-120d,积温约为2300-2600度,叶片为18-20片,果穗大小中等,千粒重200-300g。

晚熟期:生育期120-150d,积温在2600-2800度以上,叶片数在20片以上,一般植株高大,果穗较大,千粒重300g左右。

5、玉米根系的形态、生长于功能玉米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胚根由1条主胚根和3-7条次生胚根组成,节根着生在茎节居间分生组织基部,地下茎节上的叫次生根;地上茎节上的叫气生根或支持根功能:胚根的功能为吸收和供应幼苗所需的水分、养分,节根供应整个生育期的水分和养分,也有防倒和合成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

6、玉米茎的形态、生长于功能由胚轴分化发育成茎;茎由节和节间组成茎的功能:运输水分、养分贮藏营养物质;支持植株体;使叶片均匀分布7、玉米叶形态、生长与功能叶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不同节位的叶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别,中部叶片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上下三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8、玉米花絮的组成与结构花序:玉米的雄穗、雌穗同株,两种单性花序异位着生,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95%左右。

雄花序:又称雄穗,属圆锥花序,着生在茎秆顶部,由主轴和分枝组成。

主轴着生4-11行成对小穗,分枝着生2行成对小穗。

雌花序:又称雌穗,属肉穗花序,结实后叫果穗。

雌穗由叶腋的叶芽发育而成,着生在穗柄顶端。

雌穗为变态侧枝,雌穗柄为缩短的分枝节,每节着生一变态叶,叶片退化,仅有叶鞘,称苞叶。

果穗轴由侧枝顶芽形成,穗轴节极密,每节着生2个无柄小穗,成对成行排列9、玉米见展叶与穗分化的关系见展叶差雌雄穗分化期2 雌雄穗尚未分化3 雄穗生长锥生长到小穗分化期4 雌穗生长锥生长到小穗分化期5 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向性器官形成过渡退差期雌穗已达性器官形成期1或0 抽雄期已到,并见雄、雌穗,雌穗为抽丝期10、玉米对温光的要求通常以100C作为生物学上的零度,100C以上的温度才是玉米的有效积温。

发芽最适温度为25-350C ,10-120C时即可发芽,-2—-30C时,苗将受到伤害。

180C以上时,拔节开始,生长加速。

抽雄开花要求25-280C,高于32-350C,相对湿度近30%的条件下,花粉失水而丧失生命力。

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要求温度以20-240C为宜。

若低于160C,延迟成熟,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高于250C,再遇上干旱,造成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

玉米属喜温短日照作物,短日照可以加速生育进程,蓝、紫光等短光波较多的光照下,加速小穗和小花的发育。

蓝色光对玉米干物重有提高的效用,且对叶绿素和叶内碳水化合物等含量的提高也有益。

11、玉米对土壤的要求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差。

因此,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要求:1、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高产玉米土壤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2.0%以上,全氮0.08%以上,速效磷60mg/kg以上,速效钾80mg/kg以上。

2、有良好的土壤结构,渗水和保水性能好:壤质土的容重以1.1-1.4g/cm3较好。

3、土壤酸碱度适宜范围为pH5-8,以pH6.5- 7.0最为适宜。

12、玉米需要的大量元素及其比例大量元素:氮、磷、钾玉米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N 2.2-4.2kg,P2O5 0.5-1.5kg,K2O 1.5-4.0kg,三要素的比例约为3:1:2。

13、玉米的常规施肥技术基肥占总肥量50%左右,过磷酸钙或其它磷肥应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

基肥一般条施或穴施。

播种时施适量的化学氮肥作种肥,对壮苗有良好效果。

一般每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5-7kg为宜。

微量元素肥料用于拌种或浸种,用硫酸锌拌种时,每1kg种子2-4g,浸种多采用0.2%的浓度。

苗肥一般在幼苗4-5叶期结合间苗或定苗、中耕除草施用,应早施、轻施和偏施。

秆肥又称拔节肥,一般在在拔节期施用,约占总追肥量的20-30%,攻秆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化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堆、厩肥1000kg,或复合肥7-10kg,应注意弱小苗多施,以促进全田平衡生长。

穗肥穗肥在大喇叭口期,距抽雄穗前10天左右施用,此时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穗肥一般应重施,用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并以速效肥为宜。

粒肥粒肥的作用是养根保叶,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以延长后期绿叶的功能期,提高粒重。

粒肥应轻施、巧施,用量约占总追肥的10%左右。

14、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的合理密植为什么特别重要玉米是无分蘖的作物,合理密植对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密度大小受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性,经济水平影响。

15、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苗期生育特点玉米播种到拔节阶段为苗期。

春玉米中熟品种30天左右,晚熟品种40天左右。

夏玉米早熟品种20天左右,中熟品种25天左右,晚熟品种30天左右。

玉米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即长根、增叶和茎分化阶段,是决定叶片和茎节数目的时期,从全株来说生长中心是根系,从地上部来说是叶片,以1~7片叶为生长重点。

苗期管理目标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根系发育良好,植株墩实。

苗期管理措施(1)防旱、防板结、助苗出土(2)查苗、补种、补苗(3)适时间苗、定苗(4)中耕除草(5)防治病虫害: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蚜虫等。

玉米苗期还容易遭受病毒浸染,是粗缩病、矮花叶病的易发期。

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灰飞虱、蚜虫等,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

16、玉米穗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穗期生育特点玉米拔节到抽雄阶段称为穗期,夏玉米此期为30天左右,春玉米中熟品种30~35天,晚熟品种35~40天。

这一生育阶段在营养生长方面,根、茎、叶增长量最大,株高增加4~5倍,75%以上的根系和85%左右的叶面积均在此期形成在生殖生长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生育时期,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

穗期的管理目标使玉米植株墩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拔有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达到壮秆、穗大、粒多的目的。

穗期的管理措施(1)中耕培土拔节前后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攻秆肥进行深中耕小培土,大喇叭口期,结合重施穗肥,再进行一次中耕高培土。

(2)灌溉与排水拔节后应结合施肥浇拔节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70%为宜。

从大喇叭期到抽雄期为玉米需水临界期,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应结合重施穗肥,重浇攻穗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8-80%。

如土壤水分过多,土壤缺氧,雌雄穗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或造成倒伏,应做好排水工作。

(3)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铁甲虫等,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

要注意勤查,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17、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花粒期的生育特点玉米抽雄到完熟阶段称为花粒期,夏玉米早熟品种30多天,中熟品种40多天,晚熟品种50天左右。

春玉米中熟品种60天左右,晚熟品种65~70天。

玉米抽雄穗以后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株高已定型,除了气生根略有增长外,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向单纯生殖生长阶段转化,主要是开花授粉受精和籽粒建成,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是需肥的高峰期,又是需水的临界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缺肥、缺水或低温阴雨都能造成严重减产。

管理目标养根保叶,延长功能期,防止贪青或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管理措施(1)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人工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4.1~14.8%。

去雄应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

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尖、缺粒,增加穗粒数。

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盛花末期、晴天9:00至11:00进行。

2)灌溉与排水花粒期占总需水量的45%,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的反应敏感。

土壤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相对湿度为65-90%,有利于开花受精。

天气干旱,相对湿度低于30%会严重影响开花受精,应及时进行灌溉。

玉米灌浆期降雨过多,田间持水量长时间超过80%,或田间渍水,会使根的活力迅速下降,叶片变黄,也易引起玉米倒伏,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3)中耕除草,防治害虫后期浅中耕,有破除土壤板结、松土透气、除草保墒的作用,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