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全民抗战为重点,重在探讨抗战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人教版教材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由于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我在设计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注意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以及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将本课分为三个主题进行探究。
主题一通过大陆政策说明日本为什么挑起战争及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以罪行为切入点,通过大量血腥图片的再现,突显日军的“残忍”和中国人的“恨”,然后由“恨”转到全民反抗。
主题二是本课的重点,主要采取以材料为依托,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归纳解题方法,学以致用;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而不是仅把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
其中,小活动的设计,重点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主题三主要以讨论的形式,重在以史为鉴,不忘国耻。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
(1)时间线索还不够明确,可以再细化一些。
比如可把战争具体分成三个阶段:防御阶段(1937.7.7-1938.10)、相持阶段(1938.10-1943.12)和反攻阶段(1944.1-1945.8)。
(2)在全民抗战这一知识点上,可以再深化一些,特别是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所做贡献的分析,初期和后期的表现不同,那么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国共两党两个战场主要区别和联系可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消化。
(3)授课过程的节奏显得略快,可以给学生多一些发散思维的空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改善,掌握较好的课堂节奏。
(4)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总之,经历这次赛课,我在反思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美中难免有不足,正是这种遗憾美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我希望通过认真反思能够使自己在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