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5×4=20分)1、旅游目标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2、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现象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3、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客观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

4、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5、服务是指是指一方能向另一方提供的、无形的并且不发生实物所有权转移的交易活动。

6、旅游动机激发通过提高人们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刺激旅游者的兴趣,以促使潜在旅游者积极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

7、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即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8、人格特质是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作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

9、消费态度是消费者针对某一特定的旅游活动对象用赞成或者不赞成的方式连续地表现出来的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10、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填空题(10×1空=10分)1、旅游者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与心理状态。

2、知觉的心理定势有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刻板印象。

态度的强度指赞成或不赞成的力量程度。

3、旅游需要是人们旅游行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动力因素。

4、心理活动过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其中认识过程是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

PS: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5、由于第一印象的层次性、广泛性和表面性特点,所以难免以偏概全,妨碍人们准确地感知事物。

6、当一个人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7、对旅游距离的知觉对人的旅游行为有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

.8、任何旅游决策都包含有风险和不可知因素,常见的风险有两大类:功能风险涉及到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劣问题;心理风险是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9、.态度的三种成分中,认知成分是指人对某一对象的看法、评价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10、旅游偏爱取决于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所持态度的强度和对该事物所拥有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

11、在日常生活和具体活动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

12、.心理学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知觉。

13、态度的强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

14、.激励理论划分为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三大类。

选择题(10×2=20分)1.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 D )。

a.人的心理b.个性心理倾向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2.某人早上出门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不小心却被身边疾驶的自行车撞了一下。

这可以用哪种知觉原理来解释?( C ) P49 组织性的相似原则a.组织性b.解释性c.选择性d.关联性3.以下哪些是属于旅游动机中的社会原因动机?( A )a.自我提高b.学习知识c.宗教信仰d.闲暇和消遣4、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态度的特性。

( D )a.稳定性b.对象性c.情感性d.价值性5.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对客人不够热情、不主动、不耐心,这使客人产生情绪波动,心理冲突加剧。

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什么功能来解释?( C )a.感化功能b.感召功能c.激化功能d.逐客功能6、一位旅游者刚进入饭店就遇到了一位服务态度恶劣的行李员,于是该旅游者就认为这家饭店其它方面的服务肯定很糟糕。

这属于(B )A.首次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经验效应7、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哪种自我状态之中?( B )A.父母自我状态B.儿童自我状态C.青年自我状态D.成人自我状态8、一些游客在游览泰山之后就不会再到黄山去游玩,这主要是因为知觉的(D )A.接近原则B.解释性C.封闭原则D.相似原则简答题(4×5=20分)1.如何通过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改变旅游消费者的态度?1)旅游广告在传播形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形象可以加强旅游者现有的态度,或促使旅游者改变对该项产品或者服务的态度。

广告除了可以改变知觉外,也可以改变态度的情感成分。

2)旅游服务企业选择的名称,大大有助于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该企业的形象。

给旅游服务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取一个新的名称,是降低旅游者知觉防御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样旅游者就更可能吸收新信息,改变其对旅游服务企业的态度知觉。

3)还可以通过销售人员的宣传即口头传递来改变消费者态度。

这与宣传者的威信、宣传的内容和组织得当有关。

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来说,单方面宣传容易转变他们的态度;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来说,则听到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效果更好。

2、旅游者一般通过哪几种方法消除风险?①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这种方式的确能在心理上提供一些安慰,但不是一种流行策略。

②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这是减除人们直觉风险较为普遍的一种策略,同时也使人们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好办法。

③获取更多的信息是人们用以减少购买旅游产品或享受服务时觉察到的风险的最普遍的方法。

3、如何通过提高旅游产品形象来改变人们的旅游态度?答:态度的改变包括方向的改变和强度的改变两方面。

从改变产品方面看。

要使旅游者改变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态度,最简便的方法往往是改变旅游产品的本身,然后,以某种方式确保旅游者发现这个改变。

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经销商应全面地考虑产品或服务队旅游消费者的意义。

旅游服务不可能像实物产品那样可以在形体上加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旅游从业人员的态度和仪表、服务价格及服务方式等途径促使旅游者改变对旅游服务的态度。

要想提高旅游产品的形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微笑服务与仪表。

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判断和评价及其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态度的形成,往往从感知旅游从业人员的仪表开始的;2)营业地点和服务网点。

改变或增加服务场所的数目,是旅游服务公司促使人们对它持积极态度的最佳方法之一;3)时间便利。

4、旅游距离对旅游心理产生的作用。

对距离的直觉会影响人的旅游态度和行为。

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

旅游距离的增加会对人的旅游行为和热情起泼冷水的作用。

对旅游行为的激励作用。

远距离旅游地会使人产生一种神秘感,把人吸引到远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去。

5、在作出旅游决策时,旅游者常见的消除风险的方法有哪三种?(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

(3)获取更多的信息。

6、根据旅游业的特点,职业心理对旅游服务人员交际能力的要求有哪些方面?(1)应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

(2)要有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3)要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应变能力。

(4)要有对客人的招徕能力。

7、旅游职业对服务人员情感的要求有哪些?(1)要有良好的情感倾向性(2)要有深厚的情感(3)要有稳定而持久的情感(4)要有较高的情感效能⑤较强的情绪控制力8、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1)旅游消费心理:研究影响旅游消费心理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2)旅游服务心理:研究旅游服务者心理和旅游服务策略。

(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研究员工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9、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旅游消费者常常会感知到风险?(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酬偿不清楚(3)购买经验缺乏(4)积极和消极的结果(5)群体伙伴的影响(6)经济上的考虑论述题(2×15=30分)一、联系具体事例,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观因素有哪些?(P14)答:1、旅游者的期望与动机。

如果现实与一个人的期望形成强烈的冲突,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如寒冷的冬天在冰水中冬泳的人比盛夏的游泳活动更能吸引人。

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它使人的知觉和行为指向确定的活动和目标,对目标以外的无关事物则会加以忽略。

一个为了欣赏自然风光而准备到桂林去的人,会对有关桂林山水的信息倍加注意,给人优先知觉。

在他身临其境之时,他会对漓江的秀丽风光和芦笛岩的自然奇景尽情地加以欣赏。

而为了经济考察去桂林的人,则会知觉到更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动机不同使他们对知觉的内容产生了影响,使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知觉内容。

2、旅游者所拥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旅游和旅游景点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旅游者知觉的选择性,由于旅游者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多样,导致他们的知识经验各不相同,对旅游刺激的选择也各有差异。

如研究文学的学者在旅游中会不自觉地喜欢参观历代名人故居,欣赏他们留下的名言警句,而搞植物的学者却喜欢登山探险,发掘奇花异草。

3、旅游者的情绪,对旅游者的知觉选择性影响很大。

一般情绪低落的旅游者不愿观察周围环境,或逃避周围环境,而心情愉快的旅游者会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

旅游工作者特别是导游人员应该重视愉悦游客身心,调动其积极乐观、热情投入的旅游情绪。

4、旅游者的个性。

旅游者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不可能一样,他们知觉的速度、深度、广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因而造成了他们知觉选择的差异性。

例如,多血质的人知觉速度快、范围广,但不细致,缺乏深刻。

5、态度和价值观。

人们对具有良好态度和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会特别予以注意而进入知觉世界。

相反,则会被忽略。

态度与价值观还具有夸大知觉对象的作用。

例如,人们对自己所崇拜的人物,在心中往往被看得比实际更高大:对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往往会做出超出它实际状况的评价。

二、如何进行旅游兴趣的调节、疏导(实例)。

答:①引导,是指针对旅游者旅游兴趣的差异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提高认识,从而达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提高境界的目的,也即引导高尚兴趣,杜绝和抵制低级兴趣。

②优化,即旅游兴趣从优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旅游兴趣结构的调节和优化,达到倡导健康兴趣、积极兴趣、有益兴趣和高尚兴趣的目的,确保旅游者的旅游兴趣能够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③培养,是指旅游者旅游兴趣的养成过程。

旅游兴趣主要靠后天培养,启迪、诱发、引导、影响等等这些心理学中常用的培养兴趣的方法,旅游心理学都可以借鉴和采用。

④激励,是一种管理的职能,也是旅游心理学中调节和疏导旅游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如果说旅游兴趣的培养是指旅游者旅游兴趣从无到有,旅游兴趣的激励就是使旅游兴趣从淡到浓。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兴趣,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人的兴趣只能发挥30%左右,而一旦受到激励,则可以发挥90%左右,甚至更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