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高校后勤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后勤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业内人事的普遍关注。

高校后勤身处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之中,既是高校发展的保障者,又是校园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创新者,如何建设适应高校后勤实际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动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节企业文化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一、企业文化“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从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践与认识中体察到,哪里的企业文化发展繁荣,哪里的企业就发展壮大,人们的思想就和谐稳定。

(一)对企业文化的初步认识1、“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

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棋牌活动、体育活动、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总之众说纷纭。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

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

3、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

“文化”的内涵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其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通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

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内容包含有三种:(1)是大体沿用西方学者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有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路等内容。

(2)认为,整个企业文化可从决策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精神文化、娱乐文化和联谊活动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3)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含有企业形象、企业素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制度、团队意识、企业文化活动等子系统。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从社会当代文化的层面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

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5、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集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把企业文化分为四个方面:(1)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

(2)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说的话、做的事,奖励行为等)构成的管理氛围。

(3)由现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

(4)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查尔斯·希尔和盖洛斯·琼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们之间和他们与企业外各利益方之间交往的方式。

结合中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指一定阶段上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精神、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习惯等。

企业文化具有其固有的特征:第一,具有时段性。

它不是指企业的历史文化,也不是企业的目标文化;第二,其本质在共识性。

它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而不是可能成为企业未来新文化的文化种子;第三,具有范围性。

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部分。

如果只是部分人、部分部门认同,则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第四,具有内在性。

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二)企业文化的层次构成1、精神文化。

是用于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

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本来只有人才具有精神的,概念的本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它是由企业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集力和向心力,是企业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2、制度文化。

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

3、行为文化。

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活动等的文化现象。

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模范人物的行为、员工的行为等。

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结果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

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先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效仿的行为规范,他们是真正的企业的主体。

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

4、物质文化。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设施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建设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

(1)工作环境的改造。

工作环境也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

企业如果环境清洁绿化,办公场所美丽整齐,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凝集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文化设施建设。

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更为强烈,求知、求美、求乐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课题。

建立和完善员工的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内容。

(三)职工素养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内核(一)我国古代的孔孟之道,虽然与今天的“德”不可同日而语,却是最早的“德治”。

以“德”治国也要以“德”治企。

加强职工道德素质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内功;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无形资产、资本。

职工道德素质建设要通过各种载体、各种形式进行,它贯穿于企业运作的人本管理、教育的全过程,且要注重积累,形成系统,形成人文环境,形成人本氛围,并不断得以强化,丰富成企业文化。

(二)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行动, 是劳动者稳定地取得生活来源所从事的工作。

道德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依据人们的内心信仰,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并辅以法律,行政等手段来维持的原则规范,行为活动和心理意识的总和。

(三)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与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也密切相关。

员工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协调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企业的科技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员工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员工的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三方面的功能:即有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员工上进心。

(五)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一部宏大的公民道德建设法规,从其性质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内容措施、方式氛围、法律支持、政策保障、加强领导等方面来看,其内容极其详尽,包容深广。

而施行3年多来,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而公民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日显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无论从外因还是内因来讲虽然都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命运,但又不得不面临着寻找突破口的尴尬局面。

1、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追索企业发展的文化渊源及职工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职工道德素质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乃至社会、国家未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对内能够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的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

2、目视职工道德素质建设的现状,摒弃其存在的误区及弊端。

(1)职工道德素质建设的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呈现的是一派僵化现象。

以“口号化”为例,许多企业注重喊口号,到处是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

职工道德素质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

文化是需要底蕴和根基的。

每个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创业和发展轨迹,因此形成不同的特点。

一个企业文化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还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职工道德素质建设重在内涵,重在实质,并非长此以往,而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要求。

(2)职工道德素质建设趋向于一定的狭隘性和保守性。

现在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且我国即将进入WTO,保守、狭隘的企业文化是站不住脚的。

入世后,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企业要建立更为有效的经济模型、提升综合管理优势、寻求战略伙伴都要面向全民族,面向全世界。

(3)职工道德素质建设对员工个人价值认识和发挥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