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艺术考题

广播电视艺术考题

广播电视艺术考题名词解释:5*6分=30分论述:5*12分=60分+10分=70分名词解释:1、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2、电视艺术的文学性:所谓电视艺术的文学性,主要是指从文学中汲取的、构成电视艺术的文学元素。

这种文学元素使得电视艺术具备了某种文学性。

具体地讲,也就是孕育在作品中的抒情和诗意,通过屏幕画面和画面之间的组接,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抒发真挚的情感,特别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3、造型语言:造型语言,就是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雕塑性和可读性,给观众以立体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喻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

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构成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屏幕语言形态。

4、电视单本剧: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所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

从情节、结构来看,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戏剧作品的“独幕剧”。

5、电视连续剧:电视连续剧,是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也可以单独成立,只是在结尾时留下悬念,以待下集时人物和情节再继续发展。

它类似我国的“章回小说”和“长篇评书”,往往说到紧要的高潮处,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借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吊住观众的胃口,达到吸引观众收看下集的目的。

6、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主要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地、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

7、写实性电视专题片:主要运用形声一体化的纪实手段,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展现生活的具体过程和情状,并允许直接阐明观点的电视专题片。

8、写意性电视专题片:主要是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艺术地营造诗的意境,蕴含深沉的意念、思想和感情,充满诗情画意,给观众以独特审美感受的电视专题片。

9、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主要是指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以介绍、歌颂和赞美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其主要内容,以充满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的音乐、歌曲、舞蹈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艺术片种。

10、能指与所指:所谓“能指”,是指构成语言表达方式,而被视觉和听觉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

所谓“所指”,是指以“能指”为中介,所表达的语言内容方面的观念形态。

11、符码与编码:所谓“符码”,是指传达一组信息时,不同符号系统的变化规则和保证参加交流过程的人能够理解的约定性规则。

同一种“符码”,具有系统性、同质性和连贯性。

所谓“编码”,则是指由符码系统所传递出的整体思想情感信息的整合。

“编码”,具有整体性和合一性。

论述题:一、运用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中的一种分析《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150至200字,用造型语言分析。

用造型语言分析《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造型语言,就是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雕塑性和可读性,给观众以立体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喻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

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构成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屏幕语言形态。

它分为观念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心理造型语言、模糊造型语言。

宣传片中成都的山成都的水以及都江堰和成都的特色建筑和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观念造型语言的运用,通过这种造型语言,主要是表现:成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山灵水秀,是天府之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而宣传片中还大量运用了象征造型语言的表现手法,用正在起飞的飞机象征正在发展和上升中的成都,用打开的大门象征成都是一座开放性的城市,它的胸襟广阔包容一切,用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象征成都的活力和潜力、、、,宣传片中用的最多的还是模糊造型语言,蓝蓝的天空中飞过一群白鸽,大手拉小手走向远方,这一组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画面,则是典型的模糊造型语言,它究竟说明了什么?它的目的是开拓观众的思维,造成多义性的审美效果。

二、任意选择第五章电视文学的创作中的一种,举例分析其特点。

电视报告文学,也是电视文学的一种重要艺术样式,目前,它在电视屏幕上较为发展。

电视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联姻的产物,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属性:既需要新闻呢所要求的真人真事,又需要运用文学形象化的手段进行创作,在“新闻”和“文学”相互渗透的边缘上,自成一体,显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它具有以下几种艺术特征:鲜明的新闻性、浓郁的文学性和深刻的论辩性。

举例:《半个世纪的爱》1、鲜明的新闻性:电视报告文学《半个世纪的爱》,真实地记叙了14对金婚夫妇的生活;上至著名的将军,下至北京普通的市民;上至著名的专家、学者,下至北京郊区的农民。

真实地记录了老夫老妻们生活的过程和具体生活情景,而且大量运用了长镜头,将他们的生活情状,以及背后所蕴含着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形象地体现在屏幕上,确保了作品的新闻属性。

2、浓郁的文学性:电视报告文学《半个世纪的爱》,大量运用“镜头描写”:那老妇人苍苍的白发、那老头儿满额头的皱纹,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沧桑感。

大量运用“细节描写”:那翻日历、那吃西瓜、那两滴油,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

正是这些“文学思维”,强化了作品的文学属性。

3、深刻的论辩性:电视报告文学《半个世纪的爱》,是在西方“婚姻观”广泛渗入我国的时候,作品给人们展现了14对金婚夫妇的幸福生活,充分说明了这也是人类的一种美!从而强化了作品的论辩性。

三、举例分析电视艺术片的一种。

电视风情艺术片,主要是指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以介绍、歌颂和赞美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其主要内容,以充满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的音乐、歌曲、舞蹈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艺术片种。

特点:展现地域的风情内蕴丰富的知识充满生活的情趣举例:《椰风海韵》1、展现地域的风情:电视风情艺术片《椰风海韵》,以著名歌星费翔游历海南岛为线索,集中介绍了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光——天涯、海角、礁石、海滩;最具特色的风情——黎族的椰壳舞,苗族的古凤舞;最具特色的男女情爱表达方式——掐,掐的越疼,爱的越深、、、、、观众仿佛伴随着歌星同游了海南,共同领略了海南的夏日风情。

其间又非常贴切地穿插了几首费翔的歌曲,使观众在音乐美的熏陶中,获得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愉悦。

2、内蕴丰富的知识:电视风情艺术片《椰风海韵》,就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我国海南岛的地形面貌——我国最南端的第二大海岛;文物古迹——苏公祠、五公祠;物产资源——椰子树、香蕉树、芭蕉、茶花、菠萝蜜、胡椒、咖啡、麒麟菜;割胶的方法——不能太深,亦不能太浅;菠萝蜜的吃法——子不能吃,须须不能吃,能吃的部分只是包在大核外面的一小片肉。

使得观众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享受。

3、充满生活的情趣:电视风情艺术片《椰风海韵》,便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费翔跌入游泳池,费翔爬不上椰子树,费翔学吃菠萝蜜,费翔与打捞女在水中憋气,费翔介绍捏掐的情感表达方式、、、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观众正是在这忍俊不禁中,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

四、电视小品电视小品,是电视剧中最短小的艺术形式,一般在20分钟以内,如文学中的“小品文”。

要求以小见大,要有独特的构思,集中凝练的情节,意味隽永的语言,或发人深思,或博观众一笑,篇幅虽小,要做到细微之处见精神。

特点:短小隽永、言简意赅题材广泛,富于哲理情节凝练,诗意盎然举例:1、短小隽永、言简意赅《找石花的小姑娘》,虽然只有一两百字,然而它却具备了电视剧的一切因素,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件发生的环境——湖滩,构成故事的情节——找石花,参与事件的人物——小姑娘和画家,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对白——两个人的对话,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起来所表达的思想意念——一个小姑娘天真无邪、纯洁善良的心。

2、题材广泛,富于哲理:《流动的音符》,表现了两个男女“修鞋匠”——通过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不同态度,彼此间的相互猜忌,由于事实的教育,最终达到了相互的理解和心灵的沟通,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比什么都可贵。

3、情节凝练,诗意盎然电视小品《黄昏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平凡;小品没有将故事本身铺展开来表现——孩子的父母怎么吵架,妈妈如何有了新欢,父母怎么离婚,孩子如何可怜,爸爸为什么不来接他、、、如果这样加以表现,便成了一本毫不感人的“流水账”。

它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审视点——阿姨的视点,将一切情节高度集中,凝练的表现出来,也就从“流水账”浓缩成了“艺术品”,且洋溢着生活本身的优美和诗意。

五、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事件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特点:多重品格的真实{化作影像形象的真实创作者重新组合后的真实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 主体意识的淡化形声一体化的结构举例:1、多重品格的真实《壁画后面的故事》,拍一位癌症青年最后几个月的生命历程,多次壁画出现是一种表意性的、一种意向性的表现手段。

最后骨灰撒向大海,父母跪在刘玉安面前,拍的很漂亮。

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非假定意义的真实,不是假定的,不是编织的,不是伪造的,就是一种生活的真实。

2、主体意识的淡化电视纪录片主要是事实征服观众,是以事信人的片子。

所以拍纪录片,强调在屏幕上客观地再现生活。

例如《最后的山神》里老萨满的生活,他是大兴安岭最后一个老萨满,他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雕琢,没有粉饰,就用摄像机镜头如实地记录在案。

3、形声一体化的结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全部同期声,全部现场声,可以说是中国纪实作品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充分发挥了电视的特点,全部同期声,全部现场声,给我们再现摄制组拍摄的情况,再现了主持人引导人们进入一个更丰阔的民族的世界,所以这个片子给电视观众审美心理定式一个巨大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