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

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

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少数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

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并存,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性肺炎。

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感染的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于出生后感染的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或称新生儿早发型肺炎(出生7 天内发生的肺炎)和晚发型肺炎(出生7 天后发生的肺炎)。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 万~200 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感染、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护理评估
1.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
2.医疗费用问题
3.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
4 身体评估包括孕周娩出方式孕期病史
5.患儿一般症状肌张力呼吸心率体温原始反射皮肤黏膜血压等
6 社会心理状态住院费用家属对患儿生命预后担心
持续评估
1. 生命体征
2血压血糖出入量体重增长情况
3肺部听诊情况痰液情况
4 药物使用情况
5生化检查情况
6 有无并发症
7.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8.住院期间家长能表达出焦虑失望感积极求医主动配合治疗
9有无皮肤完整性受损
干预措施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吸氧间歇氧气吸人,多采用面罩或头罩法吸氧,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浓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久,以防氧中毒。

一般缺氧者l~2 L/min.严重缺氧者2~4 L/min,并密切观察用氧效果。

3、雾化吸入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人1次/4 h,每次15~20 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a一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有利于痰液吸出。

4 、翻身和体位引流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

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 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此外,在翻身的同时可叩击背部,促进分泌物松动排出。

5、背部叩击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叩击的动作轻快,我们
常用叩击器,软的面罩或是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

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

胃管喂养后30 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

在喂养或吸痰前30~45 rnin改变体位后再叩击。

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72 h及有肺出血、体重低于1.0 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6、吸痰每次体位引流,拍背、雾化后给予吸痰。

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
入肺部。

吸痰压力为100 mm Hg,每次不能超过15 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

可加大氧流量10%~15%。

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而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7、用药护理每日液量均匀输入,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以3~4滴/min,最快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分钟2滴,严禁在短时问内输入大量液体。

以免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

应用强心药
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密切观察用药效果。

做好心电监护。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并发症观察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180次/min以上、心音低弱、喘憋、紫绀加重等心衰的表现应及时通知医
生按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及镇静等药物。

并执行心衰护理常规,使患儿保持安静、减轻心肺负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硬肿、出血、脓胸、肺脓肿、败血症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及时实施对症处理。

2.气体交换受损
1、胎头娩出后立即吸尽口、咽、鼻粘液,无呼吸及疑有分泌物堵塞气道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并通过气管内导管将粘液吸出,再吸氧或人工呼吸。

2、室内空气宜新鲜,保持湿度在60%左右。

分泌物粘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分泌物,使之易排出。

雾化液可用生理盐水,也可加入抗炎、平喘、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每次不超过15分钟,以免引起肺水肿。

3、胸部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肺部炎症吸收。

①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利呼吸,肺不张者取健侧卧位。

经常翻身、有条件多怀抱;②拍背: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用弓状手掌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大气道;③吸痰:吸痰负压75~100mmHg。

有下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造成局部阻塞引起肺不张、肺气肿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术吸痰;④根据病情和胸片中病变的部位选用适当的体位引流,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或胎粪的清除;⑤病程迁延者可行胸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1.保暖应根据患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于不同保暖措施。

每日测体温6次,保持患儿体温36.5--37度,湿度在60%~80%之间,没有条件者,因地制宜,采取建议的保暖方法(如水袋.电热毯等,但保暖防止烫伤和温度过高)
2.防止散热,医护人员的手必须温暖,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隐头部占体表面积比较大,故应戴上绒帽,防止散热。

吸氧必须加温加湿。

3 监测体温每两小时测体温一次,每日体温稳定后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注意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潜在并发症
1.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处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动脉血气,记录进出量。

并注意观察:呼吸系统表现是否改善,如青紫、呼吸困难、咳嗽有无改善。

2.观察有无并发症,如面色苍灰或紫绀加重、烦躁、短期内呼吸明显加快,心率加快,肝脏增大,提示并发心力衰竭,
应配合做好给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

如烦躁不安、突然呼吸困难伴青紫加重、一侧胸廓饱满及呼吸音降低可能合并气胸,应立即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锁引流准备。

如出现烦躁、前囟隆起、惊厥、昏迷,则可能并发中毒性脑病,遵医嘱止痉、脱水等治疗。

.如腹胀明显,可能存在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予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低血钾根据血钾报告补钾。

3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患儿易呛奶,能喂奶时应将头部抬高或抱起,并少量多餐耐心间隙喂奶,不宜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和引起呕吐、吸入。

呛奶严重或呼吸困难明显者可行鼻饲。

进食少者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对液量的具体要求给予静脉补液,重症肺炎补液时适当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二、出院指导
病愈初期一般体质较弱,极易重感,因此应指导家长加强喂养,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应及时添加代乳品,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

居室阳光充足,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避免受凉。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