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的调研报告
2019年10月
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是全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依托,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抓手。
经过调查研究,形成报告如下:
一、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精细化工产业包括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传统精细化学品三大产业,
具有高技术密集性、小批量、多品种、垄断性强、工艺精细、分离提纯精密、附加值高的特点。
化工新材料包含硅氟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和弹性体、生物材料、功能性膜材料、有机光电材料;专用化学
品包含新型催化剂、电子化学品、油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橡胶助剂、
油田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塑料助剂、水处理剂、胶粘剂;
传统精细化学品包含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兽用药品、生物药品、农药、涂料、油墨、颜料、日用化学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电子、机械工业、汽车、
建筑新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能源、医药化学品、电子与信息化学品、
表面工程化学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地根据经济效益、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资源的导向,进行化学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向“多元化”及“精细化”方向发展。
全球范围内精细
化学品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
精细化工产业和能源、信息、生物化工以及材料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
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品进一步高档化、功能化、精细化、复合化,向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高新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包括各
类新型化工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发酵技术、生物酶技术、细胞融合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等)、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
精细化率也叫精细化工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值占化
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
标志之一。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细化率达
60%~70%,我国的精细化率为50%。
虽然我国在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生产和
应用上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精细化率和产品的品种、技术、质量均落后
于发达国家。
二、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主要
产品涵盖了精细化工行业的各个门类,形成了以农药、涂料、染料、颜料、日用化学产品为代表的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同时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合
成材料制造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化工行业精细化率达到46.9%。
(一)科技研发能力
辽宁省具有多个精细化工领域国家级研发中心,研发能力较强,专业技术
优势突出。
沈阳化工研究院设有国家农药和染料两个工程研究中心,中科
院大连化物所设有国家催化剂技术重点实验室,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设有
国家石油产品检验实验室、国家石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设
有国家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石化综
合性高等院校,大连理工大学设有较强的石化专业,形成了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产品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综合科研体系。
(二)原料资源
辽宁省基础化工原料比较丰富,每年原油加工能力为8420万吨,乙烯产能202万吨,丙烯产能176万吨,PX产能140万吨,PTA产能820万吨,此外,乙二醇、环氧乙烷、煤焦油、焦化苯、碳四、碳五、碳九、盐酸、烧碱、纯碱、硼酸、硼砂等原料也具有相当规模,为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提
供了原料保障,具有较强的产业链延伸潜力。
(三)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
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辽宁省精细化工领域,涌现
出了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专用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辽宁
奥克集团;亚洲最大的天然脂肪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基地—辽宁华
兴集团化工股份公司;中国最大的聚烯烃催化剂生产企业、全球第二大聚
烯烃催化剂供应商—辽宁向阳科化集团;生产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
药产品的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氟碳醇产品并填补国内
空白的企业—辽宁惠发天合化学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苯并咪唑酮系列、
大分子系列有机颜料生产基地—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
三聚氯氰生产基地—营口三征有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产业集群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情况: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有机化工
原料为重点;大连大孤山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聚酯深加工为重点;大连松
木岛化工产业集群以农药、专用化学品为重点;大连黑岛新材料产业集群
以化纤、橡胶、塑料制品加工为重点;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工
程塑料、特种橡胶、工业助剂为重点;盘锦塑料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改性塑料、工程塑料为重点;抚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
为重点;辽阳芳烃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多晶硅切割液、水泥减水剂、聚
酯为重点;辽阳灯塔日用化工产业集群以天然脂肪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叔胺等日化原料为重点;沈阳铁西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高端精细化工产品
为重点;营口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以高端工程塑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
分子复合材料为重点;锦州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差别化纤维、油品
添加剂为重点;葫芦岛聚氨酯产业集群以聚氨酯系列材料及配套原料为重点;阜新氟化工产业集群以含氟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为重点;本溪生物
医药产业集群以生物药品、化学药品原药及制剂为重点;鞍山精细化工产
业集群以针状焦、染(颜)料、碳黑为重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系列化程度差,产业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滞后于炼油和基础化工产业,且企业规模
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产业链条及产品结构均不合理,对产品工艺研究
较多,而相应的工程开发、装备研究及“三废”处理技术研究较少,具有自己
特色的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
例如:辽宁省烷基苯产量
占全国的47%,脂肪醇的产能也不小,但是只部分加工到烷基苯磺酸、脂肪
醇聚氧乙烯醚,下游的合成洗涤剂等日化产品均由外省品牌占领。
(二)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科研成果本省转化率较低
精细化工行业的基本特点是技术密集、专用性强、更新换代快等,因此要
求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辽宁省拥有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的精细
化工企业只有40余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较少,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企业
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目前全球精细化工产品已达十万多个品种,国内能生
产三万多品种产品,而辽宁省仅能生产千余种。
化工院校、科研院所的科
技成果在本省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和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精细化率明显偏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辽宁省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为46.9%,仅高于全国总体精细化率7个百
分点左右,与国内发展较快的浙江(其精细化率已近65%)比相差近20个
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目前,辽宁省炼油企业多数为燃料型炼厂,中下游产品在全国份额很低,可供深加工的产品较少,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上下游配套,原料优势没有转变成产业优势。
(四)部分石化产业基地发展思路趋同,区域竞争日益增强
通过对各市、各园区的调研发现,目前辽宁省内部分石化产业基地存在发展思路、产业产品定位趋同的问题。
目前省内六家公司已建和拟建的PTA 项目达1300万吨,虽然PTA在全球精细化工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但是为了避免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各市、各园区在产业定位上应加强合作、互为依托,适度竞争。
(五)部分园区存在用地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紧张、园区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
目前,辽宁省内的石化园区除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松木岛化工园区、辽东湾精细化工产业园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地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紧张的问题。
此外,部分园区缺乏必要的经济与财力支持,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难以吸引优质的企业前来投资。
四、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前瞻研究
积极利用国家技术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采用合作研制或委托研制的方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多种投资渠道,对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采用BT(建造—移交)、BOT (建造—经营—移交)、BOOT(建造—拥有—经营—移交)、DBO(设计—建造—运营)等融资模式吸引国内外投资。
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介组织等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投资精细化工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
开展技术前瞻研究,通过工艺路线的费效比、市场前景、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发新产品、促进自主创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省内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石油化工产品,推进石油化工产业与煤化工、盐化工、氟化工等产业的综合发展,构建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高端的传统精细化工产品
(二)强化重点园区建设、加强化工园区的环保和安全工作
强化重点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加大力度建设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制定发布项目准入指标体系,对入园项目实施产业、安全、环保三重准入;确
保化工园区环保与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推动化工园区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防范信息化系统;针对环境资源敏感地区鼓励实施废水“零排放”工程和清洁燃料热电联产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