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如何走向现代社会成员:王亚澳陶杨沈金康邱浩钧指导老师:姜新学校:杭州学军中学班级:高一(5)班研究背景人类发展到如今的社会,自然而然地遗留下来了许多宝贵的财产,其中就有传统文化。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传统文化中最能直接体现一个民族的风情、历史、生活习惯甚至思想观念相关的内涵部分——服装,就是民族传统服装。
中国拥有着代表性的东方文化,其中一些文化是经典的、有利的,刚刚所讲的民族传统服饰就是。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已在和平的复兴之路上了,而要想展现给世界一个国家的气象,一些根本性的文化会被证明是不容丧失的。
民族传统服装作为一个能体现一个民族内外双方面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却出现了被误解、曲解甚至对其无知的情况。
我们组了解到这一点是不容乐观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此受到种种阻碍来实施,但这并不能说这是纸上谈兵。
我们所研究的就是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方方面面。
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得我们组享受这个过程,并顺利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经过我们组员的消化,真正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加以商讨及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公众看法调查,很好地促成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那么我们为何执着于研究这些呢?研究它们有何用处呢?一个民族,在长时间跨度之下,会自然地形成各种风格的衣着、饮食、交流以及思考等生活习惯,这一切是与历史息息相关的,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后人,无论责备后世或碍其进步,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态度对待前人所留的总是不会错的。
只有有所继承才会发展,才会发展地更好,正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出生来学习,即便天资再聪颖也不会有思想的,何谈进步?然而“取”,“去”向前提是有所了解,但现代中国人真正了解自己民族、国家的一些传统的为数不多。
那么,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误解的这种“悲剧”境况下,那些人必应失去继承真正传统文化的机会,何况要去“取舍”“精华”与“糟粕”呢?当然中国之大,无奇不有。
更有甚者,还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对这种文化的抵触。
对此我实在感到可悲。
可悲的不在于中国存在抵触的人,而是这些人对这方面的无知。
经过我们组的研究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
同样,在这个社会上,有人对此直接用一句话否定——历史常是有碍于一个国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的。
这样的人不知道,这句话对中国来说是不合适的。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不同于外国概念中的历史悠久。
中国历史长短主要看的关键因素是文化。
中国历史长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个中国文化下的政权组成了漫长的中国史,因此华夏文明以其延绵不绝的文化确定了中国逾五千年的历史。
因此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中华文化中的一些让我们自豪的一些曾辉煌的标志不仅需要我们内心的肯定,也要我们行动上的支持,真正的继承!现在韩流十分强烈,但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这是我们自身文化缺失的一种体现。
从文化层面出发,中国悠久历史酿出的精品,却在现代中国人生活中许多方面消失了,还好是不完全的。
我们组研究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也是一个需要引进人们生活中及观念中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传统服装未进入人们生活及观念中呢?其实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现状是乐观的,在现代社会并未引起争议。
而人数最多的汉族传统服装与之比较,其地位是极不对称的。
汉族传统服装就是汉服,千年来都未变过,只是汉族人民迫于种种压力才穿上马褂旗袍等,这与全世界现在流行西装在某些方面是一样的——人人都能穿,但是不能说这就是穿它的人的民族传统服装。
这也是争议所在。
无论汉服现状怎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真正传统文化,就应把人们对它的观念“拨乱反正”。
当然此之前是我们对汉服充分了解并思考,且把握了人们各种对它的态度与想法之类的准备工作。
研究意义我们要研究汉服如何走向现代社会,不仅是研究其必要性,更要在商讨中对汉服本身收集来相关资料得出的相对完备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还有就是对一些其他国家对此的经验及可借鉴之处的探讨。
这样才不至于显得“片面”。
坐井观天总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组尽量扩大了了解面。
了解之后便是问卷环节,以了解人们对于汉服的心态和看法,以及探究汉服在不同途径中走入现代社会的饱和度,并以此得出与社会契合得最好的几种途径,从而再以此研究结果提供推广的参考。
“推广”既是人人都初具了解,且社会上面也有形成并发展相关产业的趋势,并且不断地完善。
那样的话,从文化上讲,汉服定是可以称上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代表了。
当然,在此同时探究它和其他服装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的大致方向已清晰了,那么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服装及其重要部分汉服有何意义呢?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之所以能称得上为中华衣文化代表,是因为汉服是华夏文明发展以来中原周边地区的人所普通穿着且形成了特征、共性的服饰。
然而和服、韩服已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本身的特色,因此是不算在内的。
一般来说,汉民族传统服饰特征是交领后祍——最为普通就是衣领是“y”字形状、外襟在右侧。
当然汉服主流还有直领、圆领等。
有人提出,平民所穿才称得上是民族传统服饰,但中国服装方面如纺织、绣纹等工艺在古代是倾注于贵族、高官、天子身上的,况且中国古代身份无论是贵还是贱,所穿的衣服都是形制共同点极大,只会因劳动需要不同、布料做工差异会有一定差别。
但都应归入汉服,汉服审美极具中国特色,汉服的飘逸、洒脱中兼含的大气、稳重与行云流水的中国画及流畅的书法不谋而合,中国人自古蕴出的思想与汉服审美艺术不仅是有密切联系,而且二者已融合。
汉服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精粹。
时至今日,汉服也是如此,只要有正确的形制,布料也是可以在一定的讲究中给予消费者余地来选择的。
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该有贵贱差别之分的,消费能力来决定消费者所买的。
但许多东西都是有待考究的。
所以,将正确的汉服观引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是许多“和谐”的传统思想的回归,是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体现,也是我们组研究所希望的。
有人会对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装”而不是“汉朝服装”感到惊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汉服为绝大多数人不了解、误解、曲解的现状呢?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马褂长袍又是什么呢?一段历史是应了解的。
满族政权接替了汉族统治中国,为了巩固政权,长治久安,避免明灭元的覆辙,满清要政治、国家上的得利,抱着“反正不了解”的心态对汉人生活习惯方方面面进行强制性的改变,这改变牵扯的不仅是生活习惯,而是尊严遗迹文化思想的影响。
而服装就是“剃发易服”这期中一个政令的一个方面。
规定必须穿满清特色的衣着,不能再穿汉服,汉民有敢违令者会被严惩。
然而有趣的是,康熙等清朝皇帝画册中多有其穿着汉服的场景。
满清想用“剃发易服”以示征服汉人,殊不知自己心里反倒是被征服了。
但毕竟从此以后的中国人穿上了马褂旗袍,清王朝的民众以“崭新”的一面面对20世纪。
直到辛亥革命,传统马褂旗袍渐渐被西化。
由于清初的政令有十从十不从,其中“娼从优伶不从,儒从僧道不从”对后世大有影响。
时至今日,在戏台上、庙宇里、道观中可窥见汉服依稀的样子。
而由于官场上多是儒生,“儒从”也深深影响了后世。
现在的官员普遍爱穿一种马褂改的“唐装”,以至于“祭孔”亦成了闹剧。
而20世纪一个臭名昭著的袁世凯都有魄力不穿盘扣而穿汉人风格的交领汉服去“祭孔”,这是他有别于清廷。
他错在将“民权”“民生”抛弃,这是本末倒置的。
但若将二者的前身“民族”抛弃,那又算是什么呢?所以我们组想让人们知道,汉服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服装层面上最直接的代表,它与古人思想的完美结合,使得我们后人的继承充满了意义。
而马褂旗袍反出现了三百年,且文化上与浩浩千年形成了特征与体系的汉服无可相比,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
传统的马褂旗袍现在是满族传统服装。
而今日的马褂旗袍已经是被西化的一种时装。
又叫做“唐装”“旗袍”。
两者采用西式裁剪,“紧身”的立体裁剪丧失了古韵,根本不可作为应体现中国文化中种种观念的传统服装。
而改良之前的马褂旗袍经不住时间考验,难于真正立足于中国社会,因此它只能作为传统满族服装。
而汉服是真正的汉族传统服装,无论是形制、制作、搭配都传达出古人天人合一等理念。
日、韩两个国家分别在三国时期的吴国,明朝对汉服的风格有所继承,发展成其同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和服、韩服。
日、韩步入现代社会,在西方文化几倍甚于对中国的冲击下,和服、韩服没有被改变,只是因为纺织、印染等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改进而变得愈加华美。
它们没有像马褂旗袍一样被西化,是因为和服、韩服和汉服一样,是真正的民族传统服装,是能经受考验的。
而汉服是在暴力下几乎消失过的,这点不同。
因此汉服在中国社会的地位远不及和服、韩服在日本、韩国的地位,但如今的“旗袍”,能说得上是哪个民族传统服饰?因此,我们组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将会长远地利于中国文化事业更好地发展。
各色橡皮泥装在一个盒子,是五彩缤纷的,若一定要让其融合在一起,会变成一团黑雾彩色的烂泥。
中国文化只有在其各个组成部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会有多元的精彩之处。
一味的融合是错误的。
人们觉悟需要提升,纠正一些文化上的误区,与“形象工程”完全不同,因为汉服承载与体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上各方面的浓缩,并不单单是明亡后几百年的人们按照出土实物、古画文字中的信息复原重现的一件一件等待着人们在传统日子里穿的衣服。
现实却是可悲的。
连“祭孔”这样的场合现如今也不乏人员穿着马褂旗袍,是在是文化缺失的大不幸。
不知他们穿马褂旗袍意义何在?为显示其正宗?显示传统?我想现在的社会,我们面对先人可以坦坦荡荡,穿着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满清政权早已不在了,有何顾忌?可毕竟“剃发易服”已几百年,想要人们正确认识,难!西方人若祭奠某位古希腊学者,自然不可能穿上希腊长袍,因为那仍有:未开化“的印迹。
但中华文明正有别于此,几千年绵延不绝,首先就是因为对先人的崇敬。
我们后人仍为先人的一些壮举折服,因此我们穿着民族传统服饰,在面对先人时不会显得那么生疏。
那些“生疏”的人却不会承认的,可若还想真正的中华文明存在并发扬下去,那么在文化上继承前人的精华非常重要——不是指几百年前悲屈的前人,而是整个大中华历史下五千年和一个个无悔的身影。
研究方法研究中华传统服装如何走进现代社会,就先要研究中华传统服装。
汉服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首先要探究汉服本身,应了解包括历史、形制各方面,并将其进行恰当的分类。
我们组通过网络、书籍及各种途径了解清楚其形制,并以形制对汉服进行分类。
形制,说白了就是衣服款式样子。
而历史可以从相关书籍及网络找到其相关的资料,而最主要的要清楚汉服与其少数民族服装的关系,还有以商讨的方法清楚汉服的地位。
然后就是对人们看法的收集、分析、理解和总结。
我们需要通过广泛发问卷,而问卷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而有概括性、针对性,又要通俗易懂。
而经过慎重商讨,问卷格式如下:中华传统服饰调查您好!我们是学军中学的学生,谢谢您能配合我们的这一项调查,请轻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