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华实验学校七年级实验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等生没有动力,无法冒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而今年我校初一年级实验班学生人数均为38人左右,已经具备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实验班将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以本次月考为参照,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搭配成学习小组(其中一组4-6人,男女生适当搭配、好、中、差生适当搭配),并且给每个小组制定一名或两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主要由A层学生担任;还有一名汇报员,由B层学生担任,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
组长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轮换方法可多种多样。
每次合作交流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平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在课堂上
A.根据课题的不同,安排好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时间,和教师的集体授课时间。
B.全班交流时,采用小组长(首席发言人)和自动举手相结合的原则,由小组长汇总小组内同学的意见,面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补充。
C.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中,进行个别辅导。
D.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有进步学生。
2.实施分层教学:
①.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其中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 层。
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1:1组成6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座位,原则上,A层带B层,B层带C层,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②.提问分层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若B层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则让A层学生帮助。
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点拨。
③练习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较难的让A层学生板演,中等的让B层演练,基础的让C层解决。
所有的作业本着在课堂上能够完成为原则,以便老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④.作业分层
作业主要以《红对勾》为主,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
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让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由于大部分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致使家庭作业的质量一直不高,因此家庭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也以便老师及时批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⑤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午休对B类学生进行辅导。
对他们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适当挑选A 层学生对他们进行辅导,下午放学后,对C类学生进行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并检查他们的家庭作业,及时进行批改,指导。
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
三.分层人员名单:
七年级实验班学生分层教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