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是我国特产名贵中药, 仅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 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 草 Cordyceps sinensis 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形成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一种复合体. 有关冬虫夏草的 研究, 许多学者开展了近五六十年[ 1] ,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2~ 3] , 现整理归纳如下.
不详 不详 3000~ 5000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4500 4500 2900~ 3100 2800~ 3100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4600~ 4780 4600 3680~ 3750 4350 4200~ 4500 3950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美丽雪山 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 老君山畜牧场 老君山西北坡 甲午雪山 白马雪山 梅里雪山 玉龙雪山 人支雪山 金沙江西岸 老君山西北坡 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 人支雪山 德钦县叶日 云龙志奔山 丽江云杉坪 人支雪山中部
云南
碌曲蝠蛾 玛曲蝠蛾 白带蝠蛾
H . luquensis Yang et Yang H . maquensis Chu et Wangsp. nov.
1 冬虫夏草的生态及资源状况
冬虫夏草生长于海拔 3500~ 5000m 的高山灌丛和草甸, 其分布与海拔、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土 壤、植被等关系密切[4] , 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冬虫夏草产量的主要因素[ 5] .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冬虫夏草的产量还很高. 据资料记载[ 6~ 7] , 在冬虫夏草的两大主产区西藏和青 海, 每年的均产量分别达到 121, 487 kg 和 30, 000 kg. 但近来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和人为的过度采挖, 虫 草的产量大幅下降, 而且个体变小, 质量也有所下降.
28 产区 西藏 青海 四川
云南 甘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18 卷
表 1 蝠蛾属昆虫在冬虫夏草各产区的种类分布
T ab. 1 Type distribution of H epialus in various production areas of Cordyceps sinensis
H . gonggaensis Fu et Huang H . kangdingensis Chu et Wang H . kangdingroides Chu et Wang
H . davidi Poujade H . nubif er Lederer H . cama( Denis & Schif fermuller) H . f usconebulosa( De Geer) H . gallicus Lederer H . alticola Oberthur H . armoricanus Oberthur
4276 不详 3200
第2期
朱印酒等: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29
212 蝠蛾属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虫草蝠蛾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不同时期. 据资料记述[1, 9] , 幼虫都是栖息在土壤中, 幼虫期
6~ 8 年, 各地不一致. 一般来说, 每年 5 月下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 大约到 8 月上旬均已羽化结束. 在保 湿孵化条件下, 各地昆虫卵历期有所不同, 30~ 70 天不等. 现将各地蝠蛾属昆虫的最适植被类型、土壤 类型、蛹等生物特性作一比较( 见表 2) .
3 冬虫夏草菌
有关冬虫夏草无性型的研究和争论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11~ 12] . 从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中分离 得到的菌株有 10 属 10 多种, 如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sp. ) 、中国拟青霉( Paecilomyces sinensis Chen, Xiao & Shi) 、蝙 蝠 蛾 柱 霉 ( Scytalidium hepiali Li ) 、中 国 弯 颈 霉 ( Tolypocladium sinense Li ) 、蝙 蝠 蛾 拟 青 霉 ( 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 ) 、中 国被 毛 孢 ( Hirsutella sinensis Liu, Guo, Yu & Zeng ) 、中 国 金孢 霉 ( Chrysosporium sinense Liang) 、蝙蝠蛾被孢霉( Mortierella hepiali Chen & Lu) 、圆柱菌( Scytalidium sp. ) 等[ 13] . 根据赵锦等[ 14] 、李增智[15] 等和重庆中药研究所[ 16] 的实验研究, 确认了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为中国被毛 孢. 而且陈仕江等[ 17] 通过实验的方法, 初步证明了提高环境温度能促进冬虫夏草子实体生长发育, 缩短 有性阶段时间. 311 冬虫夏草菌的生物学特性
青海( 玉树, 杂多) 达里加山 青海 青海门源 青海玉树 青海
贵德拉鸡山 不详 青海
四川长寿楠木园 四川理塘 四川康定 四川康定 四川康定
四川丹巴、宝兴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等地
美丽蝠蛾 双带蝠蛾 宽兜蝠蛾 剑川蝠蛾 异翅蝠蛾 德钦蝠蛾 白马蝠蛾 梅里蝠蛾 玉龙蝠蛾 白纹蝠蛾 金沙蝠蛾 云南蝠蛾 草地蝠蛾 锈色蝠蛾 人支蝠蛾 叶日蝠蛾 云龙蝠蛾 丽江蝠蛾 中支蝠蛾 永胜蝠蛾
5 月下旬~ 6 月下旬
不详 6 月下旬 7 月下旬
3314 6 月中旬 7 月中下旬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土 1B0192
3~ 8 d, 3~ 7 d 8 月中下旬 481 6 6 8~ 18 71 8~ 1815 40~ 45
6 月中下旬
431 5 6 月上旬 7 月中下旬
高寒草甸
亚高山草甸土 11 12B1
最适土壤类型 雌雄性比
寿命( 雌, 雄) 孵化期
卵历期( d) 生长龄期( 龄) 入土深度( cm) 最适温度( e ) 最适湿度( % )
化蛹期
蛹历期( d) 羽化初期 羽化末期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土 1B0186
3~ 5 d, 2~ 3 d 不详 70 6~ 8
20~ 35 5~ 15
30 6 月上旬~
H . zhangmoensis Chu et Wang H . zhayuensis Chu et Wang H . damxvngensi s Yang H . baqingensis Yang et Jiang
H . dinggyeensis Chu et Wangsp. nov. H . namensis Chu et Wangsp. nov. H . xigazeensis Chu et Wangsp. nov.
7 月中旬 40
7 月上旬 8 月上旬
高山草甸、 高寒灌丛
高山草甸、 亚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甸土
不详
1B1
不详
46~ 118 h, 38~ 127 h
6 月下旬~ 9 月上旬
8 月下旬
31~ 37
40
6~ 8
8
10~ 20
10~ 25
3~ 10
5~ 715
40~ 60
40~ 50
5 月下旬~ 8 月初
H . callinivalis Liang H . bibelteus Shen et Zhou H . latitegumenus Shen et Zhou
H . jianchuanensis Y ang H . anomopterus Y ang H . deqinensis Liang H . baimaensis Liang H . meiliensis Liang H . yulongensis Liang
2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
据医书记载, 冬虫夏草的药材规格有藏草、川草、炉草、灌草和滇草之分[ 8] . 产于西藏北部的称为藏 草; 产于川西北和滇西高寒地带的称为川草, 其中产于四川巴塘、理塘一带的称为炉草, 产于四川松潘一 带的称为灌草, 产于滇西一带的称为滇草. 因此, 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也有很多种, 不过都是蝙蝠蛾科, 蝠蛾属 Hepialus 昆虫. 211 蝠蛾属昆虫的分布
四川蝠蛾 理塘蝠蛾 贡嘎蝠蛾 康定蝠蛾 康姬蝠蛾 德氏蝠蛾 白线蝠蛾 石纹蝠蛾 曲线蝠蛾 赭褐蝠蛾 德格蝠蛾 虫草蝠蛾
H . ganna( Hubner, 1808) H . xunhuaensi s Yang et Yang H . zadoiensis Chu et Wangsp. nov. H . menyuanicus Chu et Wang
H . albipictus Yang H . jinshaensis Yang H . yunnanensis Yang, Li et Shen H . pratensis Yang, Li et Shen H . f errugineus Li , Yang et Shen H . renzhi ensis Yang H . yeriensis Liang H . yunlongensis Chu et Wang H . lijiangensis Chu et Wang H . zhongzhiensis Liang H . yongshengensis Chu et Wangsp. nov.
中文名称
学名
地点
比如蝠蛾 芒康蝠蛾 暗色蝠蛾 甲郎蝠蛾 察里蝠蛾 樟木蝠蛾 察隅蝠蛾 当雄蝠蛾 巴青蝠蛾 定结蝠蛾 纳木蝠蛾 日喀则蝠蛾 南木林蝠蛾 亚东蝠蛾
H . biruensis Fu H . markamensis Yang, Li et Shen
H . nebulosus Alpheraky H . j ialangensis Y ang H . zaliensis Yang
表 2 冬虫夏草各产区蝠蛾属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Tab. 2 Biology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of Hepialus in various production areas of Cordyceps sinens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