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项目代码 : LW14完成单位 :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 于长江温子吉吴必虎康永莉周树琦李明德姜岩获奖情况 : 获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九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九五"期间,北京国际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海外旅游者人次数和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和4.7%,"九五"期间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203万人次,外汇收入121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5%和6.57%,超过同期国际旅游发展水平。

通过"九五"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2."十五"期间至2020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2.1 总体目标到规划期末(202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和具有首都风貌的国内首位旅游中心城市。

(1)巩固和完善首都形象(中国首都、东方古都、现代新都),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旅游首善之区,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使旅游的发展充满首创精神和新意。

把北京建成代表中国现代化成就和中国旅游业形象的城市。

(2)不断提高旅游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率,使其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3)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重要社会功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

(4)本着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古都风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5)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产业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WTO对旅游业提出的各项要求,使旅游产业具备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2 发展指标"十五"期间,北京的海外游客将年均递增6%,到2005年将接待海外游客3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递增6%,到2005年将达到3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年均递增7%,到2005年将达到1.36亿人次,收入年均递增7%,到2005年将达到652亿元,旅游总收入将达942亿元。

3.旅游业发展规划3.1加强旅游促销,扩大旅游客源北京客源市场包括海外来京市场、国内来京市场和北京市民外出旅游三部分,其中北京市民外出旅游又分为市民在京旅游、出京旅游、出境旅游三种情况。

3.1.1 海外市场促销。

近期促销战略是:确保亚洲市场,特别是狠抓日本和我国的港澳台市场,积极推进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发展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市场,启动非洲(主要目标是南非)、南美洲和中东地区市场。

在促销方法、促销手段和促销内容上努力创新,重在实效。

具体的方法包括:〔1〕对于促销费用的使用,采取集中财力、重点突破的方式。

重点促销日本,欧美、新马泰、澳新等国市场,一年一个重点;〔2〕完善网页,全面介绍北京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内容;〔3〕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4〕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协助促销;〔5〕针对不同市场宣传促销不同产品,如对韩国和日本重点宣传修学旅游产品,对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以观光产品为主;〔6〕采取新技术手段加强宣传促销效果;〔7〕采取新方式,如区域联合促销(北方八省区、京西沪穗港),增强促销力度,与夏威夷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旅游机构配合,共同举办说明会和展示会;〔8〕继续参加国家旅游局的整体促销;〔9〕在国际航班上播放关于北京的电影及记录片,散发宣传材料;〔10〕到国外重点目标市场举办展览会,在招商引资会上将北京旅游形象作为投资环境介绍的一部分;〔11〕结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加大旅游宣传面和宣传力度;〔12〕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推广北京市整体形象及旅游产品;〔13〕继续办好重大节庆活动,每年都有新创意,对游客产生持续吸引力。

3.1.2 国内市场促销。

开拓国内旅游市场的重点是:①大力发展以吸引北京市民、外地住京人员、长住北京的外国人和周边地区的国内游客为主的双休日休闲度假产品及自然风光度假产品;②积极开拓外地来京游客市场,发展以历史文化古迹为主的观光型产品;③积极组织北京市民出京游和出境游;④继续参加每年一度随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的"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北方十省市联合组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在一些主要客源地举行直接面向游客的推销活动。

推销重点放在北京周边地区、东北、山东及南方沿海地区,与山东、深圳等5家旅游局联合推出京九沿线旅游促销活动,同时到东北和南方沿海地区等北京重点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促销。

北京的周边地区为重点促销区域,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有"。

主要包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辽宁、河南、山西等地。

主要促销以北京周边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的双休日休闲游。

以报纸杂志为主要促销媒介,选择各地的日报、晚报的旅游版、周末版、生活类杂志进行宣传。

联合举办推荐会、展览会、说明会等。

沿海及其他较发达地区与北京有很强的经济联系,居民对北京的传统观光产品较熟悉。

包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和青岛、大连、重庆、福州、厦门、成都、西安、昆明、合肥等城市。

主要促销新产品、新线路。

3.2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3.2.1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统计。

北京市现有自然景系的资源点105处,其中地文景类57处、水文景类22处、气候生物景类26处。

现有人文景系资源点1605处,其中历史遗产景类270处、现代人文1285处、抽象类50处。

北京市自然及人文景系的资源点共计1710处。

3.2.2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优势评价。

北京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文化古迹为优势资源,其优势将长期保持;自然观光资源主要满足城市周末休闲的需要;娱乐资源布局基本合理,应注意档次结构的协调;科技教育资源极具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服务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北京级别高的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已得到开发。

较抽象的资源如民俗、民间文艺等开发尚不够深入。

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抽象资源是很有优势的旅游开发素材。

3.2.3 旅游功能分区规划。

(1)空间布局及分期要点。

依据资源赋存原则、客流市场原则、地理区位原则、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和旅游线路组织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结合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制订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客流模式进行统筹布局。

(2)旅游空间布局方案要点。

从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上,构建北京市3大旅游圈,即"中心城区观光商务娱乐旅游圈"、 "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和"远郊山地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度假旅游圈",形成3圈21区的基本格局。

从旅游客流布局上,形成外来游客(海外旅游者和外地来京国内旅游者)向中心城区和西北部重要风景胜地积聚、中心城区在住人口(北京市民和暂驻人口)向郊县自然观光度假景点扩散的流动模式。

(3)分期建设方案目标。

将规划期2000~2020年划分为2000~2005年的十五规划阶段,2006~2020年为规划后期。

"十五"规划期间:完善中心城区政务、商务、娱乐服务功能,拓展人文古迹观光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

提高外来游客和本市在住人口的旅游、游憩满意度;面向北京在住人口,加强北京市环城游憩带建设,完善多种功能的短距离、短时间度假基地。

规划后期:完善北京市的整体旅游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前期开发的观光区、度假区的质量,开发远郊区县的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资源,形成北京市完整的外围旅游圈。

3.3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十五"期间北京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为:完善人文遗产等观光产品;加大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构建都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增强其对中远程市场的吸引力。

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周边的周末度假产品及专项产品,营造区域性旅游消费热点,为近距离市场及本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辅之以科教、度假、文博、森林、体育、主题公园等专项旅游产品。

完善以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为代表的节庆活动产品的质量,提高影响力。

3.3.1 观光旅游规划。

向深度开发,完善结构,充实内容,提高质量,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达到完善综合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充实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游客活动的目的。

主要措施是:①提高现有精品线路的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②加强近郊区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强化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的综合服务功能;③在保护的前提下扩大热点旅游容量。

3.3.2 会展旅游规划。

应积极采取以下步骤:①建立北京大型会展中心;②会议组织和人才培养;③其他专项旅游规划。

北京市还应侧重开发度假旅游、修学旅游、科技旅游、文博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体育与康体休闲旅游、主题公园等专项旅游产品。

3.4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划3.4.1 旅游住宿设施规划(1)涉外旅游饭店业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应严格限制三星级以上的中高档宾馆饭店的建设,逐步将北京的宾馆饭店业内部结构调整到合理的状态。

加强中低档旅馆的环境卫生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行业管理,将旅游住宿接待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社会旅馆接待业发展规划。

鼓励社会旅馆的发展。

对社会旅馆的行业管理要逐步走向正规化、标准化。

提高社会旅馆的服务质量,规范价格,特别是保持客房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在条件成熟时,做到接待国内外散客的所有旅馆与星级宾馆衔接,社会旅馆与涉外宾馆的行业规范"一体化"。

(3)适应私人汽车迅速发展以及学生阶层背包旅行的发展形势,兴建一批汽车旅馆和青年旅馆。

3.4.2 旅游者的餐饮服务规划(1)旅游餐饮服务。

制定严格的卫生标准,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

继续做好旅游定点餐饮点的审批管理工作,对定点餐馆实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不符合定点标准的餐馆及时撤销其定点资格。

(2)促进北京地方餐饮文化的开发。

北京餐饮文化开发的重点是充分发掘京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前门、王府井、西客站等处建设若干北京餐饮文化开发集中区段。

要努力把有特色的京菜佳肴美食挖掘保存下来,并不断改进创新,恢复一些古代珍宴。

要侧重关心北京传统饮食老字号餐馆,形成老字号系列。

大力发展北京地方小吃,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的大碗茶、天桥乐茶馆、夜市小吃等。

北京特色食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一类。

应选择反映北京地方特色的食品,做到易于携带、易于食用、包装精美。

郊区县的旅游景点应加强地方食品的开发,包括特色菜、农家菜、野味菜肴、绿色食品和地方土特产品。

全面吸收各地餐饮文化。

发展各种档次的餐饮设施,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3.4.3旅游交通服务。

①适当增加旅游车数量以满足旅游高峰期用车,应不受总量控制;②适当增加高档车辆以适应国际游客的要求;③车辆报废标准应区别对待,在政策上对旅游车辆应适当放宽年限;④全市缺少旅游客运枢纽,应选择适当地点建一个或多个大型旅游客运枢纽站。

相关主题